老闆把傳統固定工資、底薪方案改成這樣,員工幹活就積極了!

導讀

蒙牛乳業的創始人牛根生曾經說過這樣一段非常經典的話:財聚人散,人聚財散。你要想把人才聚攏來,就要散財;你要想把錢聚攏在自己手上,人必然會散去。最後永遠得不到大財,這是凝聚人才的硬道理。

薪酬機制分配才是第一生產力。如果你不捨得把財富與員工分享,那你的企業將無法與員工共同走下去,而且永遠也做不大。

老闆把傳統固定工資、底薪方案改成這樣,員工幹活就積極了!

真實案例:

前不久,有位企業主和我交流,談到了最近給員工交代工作的時候,發現特難佈置下去。每次給員工多分配點工作,讓他加班時,員工就會反問我一句:我拿的工資只是5000元而已,幹足5000元的活就夠了,幹嘛要做出七八千的工作量?

此時,老闆無言以對,不過也在反思:員工憑什麼要做出超額的工作呢?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每位員工都在抱怨工作時,老闆就要加工資,而且還是固定的去加,如此下去,企業的成本負擔也會越來越重。因為老闆在想,即使要加工資也應加的有價值,而無緣無故的加固定工資,只會成為企業的成本而不是資本。不加薪員工鬧,加了,員工反而會引起更大的矛盾。

老闆把傳統固定工資、底薪方案改成這樣,員工幹活就積極了!

而對於傳統加固定薪資的弊端:

  • 缺乏激勵作用,無法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

  • 就報酬多少而言,有薄待績優者而厚待績差者之嫌,顯得有失公正。若不公平長期存在,則優秀員工流失率會增加,留下的都是工作能力較差或者工作上進心不很強的的員工。

  • 會讓企業慢慢的走向成本的階段,負擔會越來越重。

  • 固定加薪能滿足員工一時,但無法滿足員工長久。

再舉一個例子:

  1. 如果你的一名主管月工資是5000元,現在你為他調薪500元,會產生什麼效果?

  2. 對企業多了一份歸屬感,有效期3個月。

  3. 對工資多了一份滿意,有效期不到6個月。

  4. 工作多了一份熱情、主動,有效期3-6個月。

老闆把傳統固定工資、底薪方案改成這樣,員工幹活就積極了!

而通常6個月後,員工開始對工資增長滋生新的需求,並且隨著時間延長,需求日趨強烈,如不能滿足,將逐步影響到工作的熱情與歸屬感。

老闆把傳統固定工資、底薪方案改成這樣,員工幹活就積極了!

企業如何為員工“加工資”更有效?

  1. 加工資,員工壓力較小,改進相對就少;加激勵,員工壓力較大,改進相對較多。

  2. 加工資,員工總覺得自己拿的還不夠;加激勵,員工會覺得可能是自己努力不夠。

  3. 加工資,動力在企業;加激勵,動力在員工個人。

  4. 加工資是剛性,可以留人;加激勵是彈性,可以激勵人。

不同層次的員工對激勵有不同的需求,例如:

1、操作員:這個月我能賺到多少錢?(計件與產值分配)

2、技術員:我的創新究竟就能給我帶來什麼價值?包括直接的獎勵與認同(價值激勵)

3、中層者:我的收入什麼時候才能達到我的期望目標值?(職業規劃)

4、高層者:這是我的事業嗎?我是否能成為決策者和股東?(股權、合夥人與長效激勵)

為什麼要設計富有激勵性的薪酬機制?

老闆把傳統固定工資、底薪方案改成這樣,員工幹活就積極了!

沒有競爭力的薪酬,就好像拉車的馬沒有喂足草料;

沒有長期薪酬計劃,就好像獵狗只是為一頓飯而捕食;

沒有不斷增長的薪酬,就好像天天長大的白虎得不到更多的肉食。

老闆把傳統固定工資、底薪方案改成這樣,員工幹活就積極了!

老闆把傳統固定工資、底薪方案改成這樣,員工幹活就積極了!

老闆把傳統固定工資、底薪方案改成這樣,員工幹活就積極了!

案例:

老闆把傳統固定工資、底薪方案改成這樣,員工幹活就積極了!

老闆把傳統固定工資、底薪方案改成這樣,員工幹活就積極了!

老闆把傳統固定工資、底薪方案改成這樣,員工幹活就積極了!

對此有什麼看法?

歡迎評論

點擊右上角+關注!!深度學習薪酬績效、員工激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