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人才短缺,北京职业院校如何改革?|知道看教改

职业人才短缺,北京职业院校如何改革?|知道看教改

近日,北京市教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北京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对未来三年北京市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涉及七个方面的15项重点任务。其中,包括明确各区职教发展方向和布局、深化产教融合、继续推进贯通培养等。

在知道君(xjb-jingshier)了解到,未来三年,北京市教委、职业教育院校等相关各方,将通过加深与企业合作、继续推进贯通培养等方式进一步突出职教特色和促进教育公平。

办好职业教育对提升北京城市治理水平和服务品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市职教改革重点

探索出建立与国家战略、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水平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体系。

北京市职教专业与市场供需关系

2017年北京市教委开展了职业教育专业与产业契合度调研。数据显示,当前北京人才市场需求与职业院校能够提供的人才存在数量缺口。

养老专业一线从业人员仅4000人左右,到2020年人才缺口将达3.6万人;护理专业到2020年需要15万护士,目前只有9.5万。

立足需求、提升质量、优化布局、城教融合、协同发展是未来三年改革的重要思路,《行动计划》中提出的职教改革主要目标为:

职教改革主要目标

调整结构,打造精品——重点建设10所左右特色鲜明、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

对接产业,服务北京——高水平建设100个左右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骨干专业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重点建设100个左右工程师学院及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

面向人人,提高素质——每年完成职业技术技能培训100万人次以上

为调整区域布局,精准提供缺口所需职业人才,让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能够享受到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行动计划》中制定了以下具体措施。

调整各区职教发展方向和布局

东、西城区:原则上不再举办职业教育

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区:职业院校以服务中央和首都功能为方向,精准化办学

其他各区:职业院校立足本区域功能定位或行业企业需求,特色化办学

到2020年,中职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6万人左右,专科层次高职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10万人左右。

深化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最大的特色,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对此,将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支持行业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培养方案设计、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和教师队伍建设等环节当中。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黄侃介绍。“目前北京市部分职业教育学校已经和联想、全聚德、大疆无人机、奔驰汽车等部分企业开展了合作。”

北京市教委配合市发改委研究制定的《北京市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发布

“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项目

2015年起,北京市便实践了“2+3+2”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实验项目。即考生经过初中两年的文化课学习,直接进入职业学校接受三年的职业训练,最后再进入本科学习两年。目前,已经有十多所院校参与其中,年招生4000多人。

接下来市教委还将与市人力社保局联合开展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改革试验,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

实习生 李洁祎

职业人才短缺,北京职业院校如何改革?|知道看教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