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飘摇的满清政府,死到临头了,为什么还不实行君主立宪制?

用户96816661689


清政府不是不想实行君主立宪制,而是先因慈禧阻挠,后因时间不足。导致了清政府还没来得及开始实行君主立宪制,就在全国范围内爆发了“辛亥革命”,民主革命的浪潮毫不留情的掀翻了封建主义,掀翻了清王朝。



有趣的小海螺


这话说来惭愧,其实当时的清政府面对革命党的威胁之时还真想过学习英国,德国和日本,实行搞君主立宪制,而且后来载沣还真的搞了。


但是满清这些皇族还是狗改不了吃X。虽然在民主自由的大势面前,载沣不得已选择了君主立宪,但是实际上,满清皇室并不愿意将其权利分给民族资产阶级,于是所谓的大清责任内阁,最后却搞成了皇族内阁

所谓皇族内阁,其实就是说满清主导的君主立宪,权利还是全部在皇族手里!

当时满清迫于各地压力,宣布立宪成立内阁,但是内阁(以梁敦彦、善耆、载泽、唐景崇、荫昌、载洵、绍昌、溥伦、盛宣怀、寿耆分任各部大臣)13个部长,满清占了9个,其中不学无术的皇族占了7个,掌握实权汉人集团才4个,而且全是不重要的部分,而此举不仅让那些希望由皇族统治逐渐过渡到宪政制度的人大失所望,因为满清这个内阁不但没有分权,反而更加的集权,真是岂有此理。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你天天大鱼大肉,鱼刺龙虾供奉着你,突然有一天,说这些待遇没有了,你只能吃白菜豆腐,你愿意吗?你肯定不愿意!

还有人说,你不退位,连白菜豆腐都没得吃,严重了还会丢性命,你怎么办?那还不垂死挣扎!

看满清灭亡的历史,也就是那么回事!统治阶级只维护自己的利益,哪管天下苍生、黎民百姓?哪管国家社稷、国运安危?为了利益,甚至不惜出卖国家,分裂山河!

读岳飞事,知其冤;看火烧圆明园,懂得了“国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国”的含义。国之将衰将亡,易经八卦都说得清清楚楚,可死到临头,谁又放得下既得的利益和手中的权力?

寄望于统治者幡然醒悟,改革中兴,便成了中国历史循环往复的动人故事,可是,循环往复地兴,循环往复地亡,结果都是“百姓苦”!

“君主立宪”当然比“君主专制”进步,这就必须放下许多的权利,不吃鱼刺龙虾,而与老百姓一同吃白菜豆腐。可是吃惯了“鱼刺龙虾”的皇帝和官员,怎么能过吃“白菜豆腐”的生活?你夺百姓的口食百姓就要拼命,你夺皇帝的供奉他怎么会轻易答应?

鲁迅先生曾用一句非常深刻的话总结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了大量的木材,结果却是一小块。”社会的改革进步,过程非常缓慢。这就需要一国之民上下一心,痛定思痛,致力改革,方能挽狂澜于既倒吧!

然而,习惯如温水,慢慢煮着青蛙,青蛙尽情享受着,一旦发现水深火热,死到临头,又怎能一跃而起呢?历史就是这样记录的!


教育问道


因为清朝的统治阶级对权力的贪婪已经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

清废帝溥仪,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为了虚名当日本人得走狗,也说过只要自己是个皇帝,百姓死活是跟他无关的,这就是清统治者的思维。

这种思想怎么可能放弃权利。


小金学历史


这个问题让清朝非常尴尬。

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专制王朝,清朝从建立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古典王朝。随着世界近代化浪潮的到来,清朝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近代化的漩涡之中,难以自拔。

从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以来,作为天朝上国的清朝一步步被打下神坛,沦为被世人耻笑的东亚病夫。

在风雨飘摇的危险境地中,包括地主、农民、资产阶级等都进行了异常艰苦而漫长的反思和探索,但最终都归于失败。

相比于旧式的农民起义和地主阶级改良,资产阶级无论是自上而下的改良还是自下而上的革命,都是全新的社会变革方式。尤其是在列强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取得成功进而富国强兵的先例,更让人感觉资本主义才是社会发展的主流,更是清朝挽救统治的不二法门。

而从英国、日本以及沙俄成功的案例来看,如果清朝主动进行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不说千秋万代,起码也可以苟延残喘。

但现实情况是,“庚子国难”后的清朝确实进行了“预备立宪”的工作,其规模也远比“胡闹”的戊戌变法更为全面,但随着“皇族内阁”的出台,汉族官僚离心,清政府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最终在1911年爆发了旨在推翻清朝的辛亥革命。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英国日本和沙俄能成功转型为“君主立宪制”,而清朝就不行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因为恐惧所以嗜权如命

“君主立宪制”的本质是旧势力和资产阶级相互妥协的结果,君主作为旧势力代表需要将大部分实权让给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则将君主奉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并提供日常开支所需要的各项费用。

然后,两方相安无事,世界和平。

所以清朝想要成功走向君主立宪制,首先要学会放权。然而对于慈禧为代表的清朝统治者们,这是不可想象和不可接受的。

虽然在列强的轮番敲打下,尤其是庚子国难后清政府彻底沦为列强的小朝廷,但在列强之外,慈禧仍然是一言九鼎、说一不二。

而权力不仅让人疯狂,更让人自私。对于慈禧为代表的满族统治者而言,谁要想夺走权力,比要了他们的命还要可怕。因为失去权力,他们将一无所有,而且必然会死无葬身之地。

相比于传统的汉家王朝,满族统治者少数民族的身份,注定了他们除了要为先前压迫底层民众的“罪恶”买单,更要成为汉族各阶层民众的众矢之的。

资产阶级在戊戌变法失败后,逐步开始转向资产阶级革命。而为了发动广大民众,他们以清朝入关前在关内发动的各种大屠杀作为口号,煽动汉族民众对满族统治者以及其附庸蒙古族的深仇大恨,这让满族和蒙古族高层陷入了惶惶不可终日的境地。

1911年漠北蒙古的分立,除了沙俄的煽动和扶持,国内风起云涌的排满排蒙浪潮也是重要推手。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是“预备立宪”,在清朝高层看来也是一万个不情愿,因为资产阶级虽小,但和清朝统治者已然是势不两立,如果清朝能够君主立宪成功,将权力交给他们,如果资产阶级翻脸不认人,那么统治者和其他皇族就真正成了刀俎上的鱼肉。

所以从内心而言,权力是清朝统治者的护身符,所以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

2、因为专制所以抱残守缺

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君主立宪”在我国只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专制皇权在我国的发展已经登峰造极,势力空前强大,即便清朝是少数民族,但依然获得了广大汉族地主集团的支持,这是他们能够存在276年的根本原因。

相比之下,在19世纪70年代才从无到有的资产阶级,实力弱小到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和专制皇权相抗衡。

虽然有列强势力的介入,但列强在针对专制皇权时也在打压民族资产阶级,而且更多时候是清朝勾结列强打压资产阶级,这就让资产阶级起步艰难,而且先天弱小,具有不可改变的妥协性。

在这样的情况下,说难听点,就是慈禧甘心将权力交给他们,他们的肩膀也扛不起来。康有为等资产阶级改良派,其脱胎于旧社会士绅阶层的起点,注定了他们既不能提出成熟的政治理论,又不可能有超越清朝统治者的宏大视野,相比之下去海外买岛和娶姨太太更能实现自身这个“资产阶级”的发家致富。

而康有为的人生轨迹,也是我国资产阶级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因为小农经济空前强大,与之对应的专制皇权又紧密捆绑,所以自古以来虽然我国创造了极其辉煌的文明,但社会发展终归亦步亦趋。“重农抑商”的大环境决定了商人阶层从来就不能成为一个独立阶级,依附于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他们以“士绅阶层”的身份出现,他们最大的梦想就是通过察举、科举等方式成为地主阶级。

因为自始至终都没有形成强大到可以与地主阶级抗衡的阶层,因此商人阶层也不可能和西欧商人阶层一样为自己争取更多权益,比如减税和特许经营权。

而形不成成熟的资产阶级,哪有资本和专制皇权抗衡或妥协?

3、因为列强所以举步维艰

列强的阻挠,是清朝革新难以成功的重要原因。

和传统古典王朝不同,清朝是一只脚已经踏入近代的王朝。在1840年后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朝的发展和变革,除了国内势力的纵横捭阖,随着列强侵略的深入,清朝的政治环境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列强势力的干涉。

虽然在如何侵略和殖民我国的问题上,列强之间各怀鬼胎、同床异梦,特别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列强之间的矛盾表现得更加明显。

但在阻止清朝强大这个问题上,列强之间却表现得极为默契。

开埠通商、修建铁路、假设电线等带有浓重近代文明痕迹的事物,对印度这样连国家都不是的地区而言或许是文明的“滋养”,但是对我国而言则是赤裸裸的侵略。尤其是铁路,基本上就是修到哪里,列强的触角就到哪里。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袁世凯才极力阻止卢汉铁路经过老家项城,最终铁路西移,郑州崛起。

而在清朝君主立宪这个问题上,列强的态度则更加明确,那就是最好永远保持这样半死不活、垂垂老矣的状态,因为只有这样的清朝才是容易被控制的清朝。否则一旦清朝成功实行“君主立宪”,国家强大,不仅列强无法继续殖民清朝,还要为清朝对他们的报复而胆战心惊,毕竟他们在我国作恶多端。

历史发展已经一再证明:利益永远高于意识形态。纵然法国大革命摧毁传统秩序,将欧洲大陆带入资本主义社会,但早已“君主立宪”的英国仍然要纠集封建制度的沙俄等国家干涉法国大革命。

所以,随着清朝逐渐沦为列强的走狗,它的一举一动必将在列强的监视范围内,而列强是不可能允许清朝君主立宪取得成功的。

所以,就是死,清朝也不会真正向着“君主立宪”而努力,因为这会死得更快更惨。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实际上,清朝到其统治晚期已经开始着手君主立宪,又称"预备立宪"。

1906年,清庭设考察政治馆,着手预备立宪活动。

1906年9月,慈禧颁布谕旨,宣布仿行宪政。

1908年,清庭宣布预备立宪“九年为限”,同时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1911年成立内阁,阁员因满人居多,又称“皇族内阁”。

后来我们都知道,辛亥革命导致了清王朝的瓦解,倘若清王朝能再苟延残喘几年,或许我们真的能看到清王朝进入君主立宪时期。


历史知识局


很简单吗:满清政府是少数民族,又是封建主义思想,又有孔孟之道的固步自封的文化,更有他们少数民族的自私思想,没有全国人民的思想观念。也就是说:满清是少数民族撑握着大权的政府,不是全国人民撑握着权利的政府。他们自然而然地只为他们自己的民族谋好处了,哪里去管其他民族的死活。他们不允许改革,更是因为中国的有文化的人反对他们,影响他们在中国的统制。他们的荣华富贵好日子怕被各民族给分了,所以不允许政府对先进文化的发展加以管制着而不让去改革创新。在我国古代,哪一个封建主义的皇帝不是害怕别人对他们取而代之?在满清中期的乾隆皇帝不就是把全国的文化高的人以管理和整理各种书籍为名,把他们全部都管中在一块,名义上是高官厚禄,实际上是囚禁起来。在乾隆皇帝的心里只有把有文化的人给管制好,谁也反不起来,即使反了,因为他们没有什么文化,也干不成人么事。所以满清政府控制着国家一切大权,而且不让中国人接触国外任何文化,再用孔孟封建文化来控制人们的政治思想观念,就是为了维护他们少数民族的在华统制。在他们的心里只有他们自己的少数民族,没有其他的民族。你说说看,满清政府怎么还能对国家进行改革一切呢?


用户6205376837周丰收


帝制国家绝无立宪的可能。成功实现君宪的国家。要嘛是封建制,要嘛是门阀制。英国能实现君宪是因为有尾大不掉的贵族。日本实现君宪是因为中下层武士掌握实权。泰国现在还是门阀政治。这些国家是典型的金字塔型。第一层君主-第二层皇亲勋贵-第三层一般贵族-第四层庶民。这第一层君主有的被第二层架空。比如日本,所以君主支持第三层掌权,让自己恢复一定权利。有的皇帝自己不愿意改革,第二层中有了开明分子,就会强迫君主改革。比如泰国。更多的是第三层强迫君主立宪。比如英国。而中国秦朝消灭封建,唐以后士族消亡。国家只有皇帝庶民两层。国家要嘛明君乾纲独断,要嘛庶民造反。没有贵族逼迫君主改革的可能性


北漂叔叔


记得初中上历史课,历史老师讲到1894年中日甲年战争中国战败,赔偿曰本白银四万万两,割让台湾澎湖,举国悲哀。当时老师读了一首梁启超的诗,现只记下两句\b: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当讲到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时,又念了谭嗣同一句话: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从那时起,:风雨飘摇的满清政府,死到临头,为什么还不实行君主立宪制?就成了心头的纠结。

戊戌变法由康有为,梁启超向光绪皇帝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始,坦言,日本东瀛蛮夷,弹丸之地,其所以能战胜天朝上国,得力于1868年之明治维新(史称改良资本主义),变法三十年,由弱国寡民变世界列强。若我天朝校法维新,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三十年后必称雄世界。光绪帝信之,遂举行变法维新。世称戊戌变法,亦称康梁变法。我洋洋中华复兴在望。不料曙光初现,却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既得利益集团发动宫庭政变,囚禁光绪皇帝,菜市口斩杀戊戌六君子终结了万众期得的复兴大业。

为什么会这样?很明显,变法触动了利益集团的蛋糕,那些铁帽子王爷,吃皇粮,提鸟笼的八旗子弟能同意吗?然而天理昭昭,在捕杀变法之士的背后,一个就死亡之神正在向满清王朝走来。

后记: 1908年慈禧太后病亡,三年后清帝逊位,十六年后,冯玉祥驱逐未代清帝漙义出宫,十九年后,军阀孙殿英盗掘慈禧陵墓,二十三年后,日本在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二十九年后,日本侵华战争全面展开,三十七年后,满洲国灭亡,爱新觉罗氏退出历史舞台。


双樵\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