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與倫比的風水問答之二

無與倫比的風水問答之二

問:我看某家因為葬地選得好,其子孫就見昌盛,某某人因為葬地選得不好,子孫就見衰微,如影響之應形聲一樣,這樣的事情多得很,難道你總不相信嗎?

答:人事的盛衰自有相尋之理,天地也會有終窮之時,你所見的多是巧合其會罷了,並非是葬地與盛衰真有聯繫。我也見過有些人由於某種原因,而將雙親的遺體違反傳統進行火化或水葬,以至於祖宗沒有葬地,但也會能昌達的。古代善擇形勢地方建立都城,死後又埋在那裡的君王,都不如堯、舜、禹、湯、文、武昌盛。當時,堯都平和,舜都蒲坂,禹都安邑,湯都毫州,周文王和周武王先後以鎬京和洛陽為都,當這些地方被當作都城時,人們無不為是得到了山川的靈應。但至今山川依舊,上述君王的子孫卻不再出現象禹、湯、堯、舜、文、武那樣賢德的君王,這能說是誰的過失呢?

問:你說的都是些天地大數,這不是我們所能考究評論的,我們不去談論這些,而說些常用的話題。將葬地選在寬閒之野多村落的地方,以便風氣環抱,煙火相望,不比葬在山川散逸,四顧寂寥,歷歷可指數的荒涼地方更好嗎?

無與倫比的風水問答之二

答:我在前面已說過,好的地方能夠蔭應生人。現在我們可以進一步討論。一個地方的村落雖有美惡的不同,但在開始則都是同樣的荒地,並未有人居住。等於人們看到村落環抱才相率而居,此地才成為村落。但因此就說村落能夠蔭應生人,則我又有疑問了。大抵山川各有旺氣,但卻隨著方位和時間而遷轉,並不固定。當這些旺氣會在某個地方時,即使是在海上的無人之境,也一樣能夠生人,而不必一定要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等相湊合。及至氣衰時,雖然是名山大川,通都巨鎮等形勢地方,也或會變成荒莽無用的地區。人命的貧賤、富貴、死生、壽夭,也是由氣運的隆替來決定的,這是人所皆知的常理,無足奇怪。

無與倫比的風水問答之二

但如說人的命運是由土蔭來決定的,則是本由上天決定的命運反要受制於一杯土了,這就變成只有地理而無天理,這能說得通嗎?所以,我們說某地某時乘生氣則可,如說某地必然要龍虎湊合然後才能乘生氣則不可。如說某地某氣乘生氣而可以使雙親的體魄安寧則可,說某地能乘生氣活白骨以蔭子不則不可。而且,所謂墓地龍(水)虎(山)湊合的說法,應用在東南方還本山川可作憑據,如應用在北方那種一望平坦的地方就不行了。在那裡,即使是貴到公侯的祖墳也不過是在平地上多了一堆土而已,那裡能夠藏風?那裡能夠止水?那裡為龍?那裡為虎,那裡為朱雀和玄武呢?至多能以稍高的土堆為山,稍低的土坎為水而已,這是為了附會風水說法的牽強之辭。

問:你對風水的批評已談得很詳細了,我也信服了。但為什麼象程子那樣的大儒,也贊同地理風水而說培其根而枝自茂。象朱熹那樣的大儒,也為雙親選墓遠在百里之外,從而一再遷徙不已。你以為程朱二人的做法能不能效法呢?

無與倫比的風水問答之二

答:程朱二人當然是大儒了,但當涉及到他們的具體言行時,則也有可懷疑的地方。如程子說:葬地選擇得好,則死者神靈安寧,子孫昌盛,就像給樹木的根部培土則枝葉自會茂盛一樣。

但程子在這裡沒有說清楚,他所謂的根是指有生氣的根基或是已經腐朽的根。如果是既已腐朽的根,即使去培土,也不可能使枝葉茂盛。至於說到朱熹在百里之外擇到一塊吉地,並一再遷墓不已一事,我們可以把它看成是朱子出於純孝之心,惟恐置其雙親遺骸於不善之墓地。如果說朱子這樣做是為了求得去世親人的蔭應,就恐怕不是賢正誼明道的本心了。何況夫婦生則同室,死則同穴,審終古以來未有更改的事情。假使朱子的雙親有靈的話,豈會安心睽離百里而不抱長夜之恨呢。如果朱子這樣屢次為雙親遷墓,是藉以求得蔭應的話,則他的追求也是很盡力了,奈何朱子的後世子孫受蔭的,不過是世襲五經博士而已。還不如孔子夫婦合葬在一起,崇封四尺,後世子孫未嘗因有意求得蔭應而屢次遷墓,卻至今子孫世世被封為聖公。

無與倫比的風水問答之二

由此可見,蔭應之說的荒誕,本來不難辨清,奈何世上有些自以為聰明智巧的人,卻援引程朱二人的言行作為口實,而冥頑不化的人又從而附和雷同,使得蔭應之說更加熾行於後世。自有生民以來,沒有人比孔子那樣孝順雙親的,以至可以成為後人的規範。而今天的一些人,不學孔子那樣在父母生前克盡孝道,卻學程朱二人在父母死後的擇墓下葬,這樣做可取嗎?雖然程朱二人都是善於學習孔子的大儒,其嘉言善行有很多足以用來佑啟後世,但相信蔭應而擇葬地一事,卻是這兩人賢者的過失,我們如率其表履而略其一節,也不是善於學習程朱的態度。

問:程朱可能是不忍心把雙親的遺骸看成是朽骨,所以要通過極力遷移的辦法來培植墓穴的生氣。你這樣批評他們不是希望他們忍心看雙親為朽骨而不孝嗎?

答:事奉雙親不能不孝,辯論道理也不可不詳。為人子的如不以方便安葬雙親,反而以不斷遷墳來求利,以至有些子孫為貪地而暴樞,或爭地以破家,或兄弟惑於某山利某某支的說法,而反目成仇,甚至有的因為擇地不得,而終身累世都不埋葬雙親的遺骸,致使遺失屍樞不知在那裡的,如果這些反常的事情越來越多,我怕天下後世再無孝子了。所以憂之深而言之切,慮之遠而說之詳。

問:你所說的都是些精跡和常理,但蔭應之理微妙,不疾而速,不行而至,莫知其然,象神一樣,那裡能用粗跡和常理能解釋的呢?

無與倫比的風水問答之二

答:道和器不可相離,中庸不可逾越,君子談論的雖是近事,但主旨卻很遠大,這才是常理。象蔭應說法那樣追求窈冥茫昧不可測度的奇談怪論,用以駭人聽聞,眩人心志,這是歷代王法所必定誅除,聖賢所不能饒赦的,難道可以成為天下人效法的規範嗎?所世有些有知識的人,又認為風水可遇而不可求,意思是說風水蔭應的事情即使真有其事,也只有孝子仁人才能承受,而不是可以力求的。這是納約自牖的說法,以意逆志而得。

問者說:我明白了。

風水之說,觀念與理解方式不同,對與錯都各有道理,難以分清誰對誰錯,能接受別人或靜靜聽別人解釋分析,是個人修養素質,能聽到不同觀點必定受益匪淺,所以不喜者勿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