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養兒富養女已經過時,懂得財商的父母這樣給孩子樹立正確金錢觀

窮養兒富養女已經過時,懂得財商的父母這樣給孩子樹立正確金錢觀

如果你不教給孩子金錢的知識,將來會有人代替你教訓孩子。

1

樓下鄰居家是拆遷戶,當初拆遷拿到了400萬拆遷款,全家高興的不知道該如何花銷,拆遷款到手,買房,買車,買首飾,還給了孩子幾萬。

爸媽拿著錢去旅遊,孩子叫了一群的同學去網吧連吃帶玩,等爸媽回來,孩子已經花了3萬多,爸媽生氣孩子怎麼花這麼多錢,孩子梗著脖子說,“你們還不是花的更多”。地上是爸媽旅遊買回來的特產,佔了半屋子。

一家人在半年內已經揮霍掉了將近百萬,還是爺爺當機立斷把所有錢都收了起來,買成房子,全家該打工的打工,該上班的上班。

久貧乍富下有幾個人能夠把持得住,說到底,財商不夠。

最早開始拆遷的一部分人,有人走向了富裕,有人連吃飯都是問題,已經開始舉家出門打工。

大人尚且如此,孩子對金錢的把控能力更弱,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


一名14歲的初中生,兩個月的時間,通過支付平臺偷偷把父母縫了十年牛仔褲辛苦賺來的16.6萬元存款,統統打賞給了某直播平臺的女主播。

00後女兒在加拿大留學期間迷上映客直播,三個月內打賞男主播65萬多。

12歲少年沉迷快手直播,半月狂刷支付寶打賞網絡主播3萬餘元,哥哥欲追回又被網絡詐騙5千。

這樣的新聞在網上搜索出來的界面非常多,有人批評網絡平臺,有人炮轟網絡主播,有人責怪孩子,事實上根源來自於父母,他們沒有教給孩子最重要的財商教育。

幼質少年哪會有掙錢的能力呢?他們只不過是享用父母所擁有的物質,為了滿足內心的驕傲而大筆揮霍,花著好不心疼。這些孩子尚無賺錢之力,又無絲毫敬畏之心,在他們身上,看不到半分財商。

2

中國許多家庭對孩子的財商關注不夠,少兒財商教育處於起步階段。

《2012中國少兒財商調研》白皮書:75.9%的兒童擁有一定的零花錢,在兒童獲取零花錢的方式中,“家長主動給”和“孩子要就給”分別佔比28.7%和29%。約三成左右(30.1%)的家長會在孩子生日或節日給錢。

由此可見,絕大部分家長對給孩子發放零用錢沒有絕對規劃,孩子要就給,甚至逢年過節就給孩子額外發放零用錢。

而相當數量的兒童自我監控意識也不強:

從消費行為調研結果中看,大部分兒童認為自己消費比較合理,但對自己用過的錢是否有“一筆明白賬”的選項中,34.8.%的孩子對自己花過的錢是一筆糊塗賬,只有15.6%的孩子能非常清楚自己花過的錢。

窮養兒富養女已經過時,懂得財商的父母這樣給孩子樹立正確金錢觀

上面調查,反映出大部分人理財觀念存在明顯誤區:

  • 消費社會化和消費無計劃性並存;

  • 理財意識勃發和財商素養欠缺;

  • 互聯網金融接受度高但風險甄別能力不足。

財商和智商、情商一起被教育學家們列入青少年的“三商”教育。財商教育,已經開始慢慢的融入到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財商是一個人判斷金錢的敏銳性,以及對怎樣才能形成財富的瞭解。

3

《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寫道:如果你不教給孩子金錢的知識,將來會有人代替你教訓孩子。這個人是誰呢?也許是債主,也許是奸商,也許是騙子,也許是警方。

我一直覺得自己在教給孩子用錢的道理,沒想到孩子給我上了一課。

最近出門打車一直都是用嘀嘀叫車,感覺便利了許多,兒子也能很清楚的表述:今天打車。

窮養兒富養女已經過時,懂得財商的父母這樣給孩子樹立正確金錢觀

直到今天出門前兒子拿著他的汽車圖片給我看,告訴我今天打車打吉普車,我有些好笑的告訴他,打車的時候沒辦法選擇是否是吉普車。

他認真的問我,“打車不用錢,為什麼不能選擇?”

我蹲下身子問兒子,“寶貝,誰跟你說的打車不用錢的啊,打車不給錢沒有人拉我們的。”

兒子:“媽媽每次打車都沒有給錢啊。”

我恍然大悟,原來每次打車都是用嘀嘀叫車,直接從手機上支付,給了孩子錯誤的觀念,讓孩子以為打車不用錢。

再出門打車的時候,下車後,我拿著手機很認真的告訴兒子,媽媽要付錢了啊,你看媽媽現在就是把手機裡的錢付出去。

兒子做出一副明白的樣子,原來打車是用錢的。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便利,人也越來越懶,教育孩子的方法越來越先進,沒想到給孩子的印象是許多消費都沒有花錢。

從這以後,每次花錢我都告訴孩子,讓孩子明白,雖然是用手機支付,但是我們需要付錢。從超市購物,需要付錢,打車,需要付錢,買衣服,需要付錢,買玩具,需要付錢......

發達國家是如何給孩子進行財商教育、如何幫孩子樹立正確金錢觀的呢?

法國的家長在孩子10歲左右時,就給他們設立一個個人的獨立銀行賬戶,並劃入一筆錢。法國家長的目標是讓孩子從小就學會明智、科學的理財。

美國第1位十億富豪與全球首富洛克菲勒,從小家教很嚴,靠給父親做“僱工”掙零花錢。他的第二代、第三代乃至第四代,都嚴格照此辦理。

比爾蓋茨也曾公開說:我不會給我的繼承人留下很多錢,因為我認為這對他們沒有好處,一個人只有當他用好了他的每一分錢,他才能做到事業有成,生活幸福。首富尚且如此教育孩子,那我們普通人呢?

4

一個人的成長中,智商、情商固然重要,但財商亦決定他的人生層次與見識。

關注孩子財商,從小開始,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始培養,請閱讀下面的內容,並做好記錄:

讓孩子知道錢,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教育家默克爾說:金錢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課,是兒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錢是家庭的重心一樣。

現在我們越來越習慣用手機支付,生活便利的同時少了現金的交易,讓孩子看見錢的機會變少。

花錢的機會非常多,從孩子的一個玩具,衣服到全家一起出去吃飯,都是需要用到錢,在花錢的時候,哪怕用手機消費也不要忘了告訴孩子,這些都是需要花錢。這些都是通過大人掙錢得來的,讓孩子有一個錢的概念。

香港首富李嘉誠很注意孩子的金錢教育,二兒子李澤楷沒有零花錢,所有的零花錢都得利用課餘時間去兼職賺錢。父母養育子女,金錢教育是必修課。

給孩子正確的金錢觀

少向孩子哭窮,說買不起,孩子容易產生匱乏感,跟金錢的關係變得沉重,孩子對於貴與不貴的概念,是需要通過學習才能理解的,教育孩子掙錢的辛苦,不如讓孩子一起分享工作獲得金錢的喜悅。

小林經濟有些緊張,嚴格限制了孩子的花銷,每次孩子想買東西的時候都告訴他,家裡沒錢,他的孩子膽子特別小,不敢玩玩具,怕弄壞了沒錢賠,同學欺負了他都不敢說話,怕大家讓賠錢,小林無意中表露出來的家庭貧苦讓孩子的心靈跟著受窮。

少向孩子暴富,說都買。如果孩子總覺得什麼東西都可以隨便買,價格不是問題,孩子會覺得沒有壓力,在以後人生經歷中也很難獲得動力。

真正的問題不在於多買那一兩樣東西,長期處於獲得容易中的孩子對什麼事情也沒有積極性。

讓孩子體會到錢的使用

給孩子設立一個獨立的賬戶,讓孩子能夠自己感受到如何花錢。

孩子的零用錢讓她自己支配,每一個孩子都會有一個“會”花錢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只要幫著制定幾個細則就好。

美國第一位首富洛克菲勒,給孫子約翰制定了關於如何處理零用錢的細則規則:

1.5月1日起約翰的零用錢起始標準每週1美元50美分。

2.每週末核對賬目,如果當週約翰的財政記錄讓父親滿意,下週的零用錢上浮10美分。

3.雙方同意至少20%的零用錢將用於儲蓄。

4.雙方同意每項支出都必須清楚、確切地被記錄。

5.雙方同意在未經爸爸媽媽的同意下,約翰不可以購買商品,並向爸爸、媽媽要錢。

美國兒童教育專家說,零用錢的制度是讓小孩子得到那種經過艱苦奮鬥而來的滿足感,並學會享受和珍惜它。

寶爸寶媽們可以從今天起,試著在家裡為孩子制定一個零用錢使用細則。財商教育,從零花錢開始。

[孩子管你要錢,你大多給還是不給?]

歡迎移步留言區

VIPKID家長V課堂特約作者 |孔小薇80後寶媽,用手中筆繪心中世界,用少女心寫成長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