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椅上的“知心姐姐” 通過電波撥開聽眾心中迷霧

十九年前,這個輪椅女生第一次走進電臺,用柔美的聲音陪伴一顆顆迷茫的心靈走出生命的迷霧。正是這檔節目,讓她遇到陪伴自己度過艱難歲月的丈夫。通過文字和聲音,她搖著輪椅,駛向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

輪椅上的“知心姐姐” 通過電波撥開聽眾心中迷霧

輪椅上的“知心姐姐“

輪椅女孩走進電臺

“知心姐姐”為你解憂

初二時的一場車禍,讓1979年出生於北海的雨青脊椎嚴重受損,渾身上下只有頭和左手可以活動,她只能長時間躺在床上,聽著隔壁房間掛鐘的滴答聲,目力所及的範圍只有家裡的牆壁。枯燥乏味的生活,對於正值花季的女孩實在有些殘忍。

雨青不想成為父母的累贅,既然老天讓自己活下來,那就一定要活出質量。她想到了書本,即便是看書這樣對於常人來說非常容易的小事,對雨青來說也是困難重重。為解決這個難題,一位朋友幫她想了一個辦法:用三合板釘成一個支撐架擱在她肚子上,再用兩個夾子把書打開固定在三合板兩端,中間留出一部分可以自行翻動的頁面。

為了看書,雨青將護理床搖到半躺的高度,能活動的左手腕剛好夠得到固定在三合板上的書。由於手腕不靈活,她經常一下子翻過來好幾頁。此外,同一個姿勢保持太久,身體會痙攣抽筋,腿一旦抽回來,擱在肚子上的架子和書本就會轟然倒下。沒人在家時,她只能保持著抽筋後蜷縮的姿勢,直到家人回來。

因為越來越多的稿件在各類媒體刊發,雨青在當地變得小有名氣。在20歲那年,她受邀參加北海電臺一檔專欄節目,分享自己的勵志故事。節目播出後,電臺收到大量聽眾的來信來電。大家都希望能在週末的夜晚,再次聽到這個女孩的聲音。就這樣,“雨青時間”這檔節目新鮮出爐。

節目中的故事,都是聽眾通過寫信的方式告訴雨青。聽眾的文化水平層次不齊,信中講述存在很多疏漏,需要悉心梳理。雨青購買一款專門為殘疾人開發的頭戴鼠標,通過它可以躺在床上用腦袋來操作電腦。整理完聽眾來信,她頭戴鼠標對著屏幕鍵盤一個個字母敲出節目播音的文稿,插入故事文案,選擇適合的歌曲……儘管每期節目只有一個小時,但是前期準備就要花上好幾天。

由於是兼職電臺主播,只能領到微薄的薪水。每天雨青要使用尿不溼、開塞露,每月還要支付幾千元護理費。單靠這點收入無力養活自己。為此,她做了8年一家聲訊臺的情感熱線。這是一條心理情感熱線,任何人的心理和情感上的問題,都可以向雨青諮詢。每接一分鐘電話能拿到五毛錢,忙碌一晚有近百元收入。

白天為“雨青時間”做準備,晚上守在情感熱線旁,雨青的生活忙碌而充實。

輪椅上的“知心姐姐” 通過電波撥開聽眾心中迷霧

相伴

兩輛輪椅相伴

一起駛向幸福生活

2000年初,雨青的信箱裡躺著一封開啟幸福未來的信件。

一開始,她只是將這封信當作普通的聽眾來信,並沒有特別在意。對方在信中講述了自己的成長經歷,特別是小時候遇到車禍。因為類似的經歷,讓她對這封來信讀得特別認真。這個叫許建明的男生,廣西欽州人,比雨青大兩歲,在信的最後說,世界對自己太不公平了,活著真沒意思。

悲觀、沮喪、看不到希望,雨青能夠體會這種孤弱無助的感受。她給對方回了一封信,整整7紙,毫無保留地袒露自己的遭遇,鼓勵許建明保持樂觀心態。她說許建明的病情比自己輕,“我都活得這麼自信,你為什麼要這麼頹廢?”許建明在雨青的安慰下,慢慢重拾生活的信心。兩人互相留了聯繫方式,通過手機定期聯繫。時間一長,兩人成了無話不說的“閨蜜”。

2011年底一次朋友聚會,雨青和許建明首次線下見面。一位共同的好友一語點醒夢中人:“你倆這麼好,乾脆一起過算了。”在一陣“在一起”的起鬨聲中,兩人第一次擁抱。經過不到一年的戀愛,兩人於2012年登記結婚。

2014年,雨青和許建明搬離父母的住所,租到一套40平方米的廉租房。每天早上,等待雨青的是許建明親手做的熱氣騰騰的早餐。早餐後,雨青開始一天的忙碌,許建明匆匆搖著輪椅出門買菜。每頓飯,許建明總能變著花樣做,給雨青帶來驚喜。儘管丈夫不是腰纏萬貫,也不太會說甜言蜜語,但是他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證明:他深深愛著自己。雨青對這樣的婚姻很滿意,對許建明說:“人生路漫漫,別人走著去,我們搖著輪椅去,一樣可以收穫幸福。”

多了兩份工作,對於雨青來說壓力更大。儘管公司允許她在家辦公,但是每天早上八點要在網絡系統上打卡。至於那家傳媒公司,也要求在規定時間完稿。好在有丈夫協助,幫助她在電腦系統簽到。遇到學習公司網絡系統、熟悉制單出貨流程時,因為頭戴鼠標不能同時操作兩個以上按鈕,雨青有些手忙腳亂。好在許建明悟性高,他學會後再教給雨青。兩人配合默契,隨後又被要求從事推銷產品的工作,他們每天對著電腦10個小時以上,撥出的電話有兩三百個。收工後,許建明總會給雨青端上杯紅棗黃芪營養茶。這份工作對於體力要求太大,為了不過分透支身體,他們只好辭職。

到了2014年底,雨青和許建明決定在家附近的街道上擺夜攤。他們性格內向,也沒有做生意的經歷,剛開始時不好意思把那些小飾品擺出來,更不會主動張嘴吆喝。半個月沒做成一筆生意。正當他們考慮新的謀生之路時,一位粉絲救了雨青。

幾個月前,雨青從電波中走到線下,與一些多年來的粉絲們見面,這位粉絲正巧參加了這期見面會。他和妻子都是《雨青時間》的忠粉,幾乎每期必聽。他們能夠相戀牽手,雨青的欄目是紅娘。他妻子向節目傾訴失戀之苦,正巧被他聽到。他聯繫到欄目組,要到了妻子的電話,從此兩人開始聯繫。一來二去,情愫漸生……

很快,雨青擺攤的消息在粉絲群傳開,每天總有好多人光顧這個不起眼的小攤,不還價不挑貨,直接買,生意慢慢好起來。

與粉絲共同成長

讓更多心靈得到治癒

粉絲雪中送炭,和雨青對待粉絲的態度密切相關。小有名氣後,雨青從不把自己當作什麼名人、偶像,她只是一個雙腿行動不便的普通人,只不過有幸能與很多陌生人交流、相識。她不希望被別人以一種不同的方式對待,那樣有違她去電臺做節目的初衷。因此,她總是抽空與粉絲互動,用自己的一片赤誠影響著一批批粉絲的成長。

這位姓奧的粉絲,在初三時喜歡上隔壁班級的一位女生,家長和老師發現後如臨大敵。他被老師叫進辦公室,回家後又被父親結結實實地揍了一頓,逼他和女生斷了來往。這種橫加干涉,激起了少年的反抗心理。激動中的他衝到雨青的家,聲淚俱下地向她求助。

第一眼見到雨青,少年被坐在輪椅上不能動彈的她深深震撼。經過雨青的開導,他理清了對於女生的感情,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學習上,一路讀到研究生。一個月前,他升級成為爸爸。初為人父的喜悅,讓他忍不住把女兒的可愛模樣第一時間跟雨青分享。雨青有幸參與他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階段:升學、畢業、工作、戀愛、結婚。隨著這個小生命的降臨,當初那個莽撞少年終於要踏實地負重前行了。雨青給他發去看一個隨喜紅包,他以女兒的口吻回覆:謝謝姑姑。姑姑,這個稱呼,讓雨青不禁莞爾,心裡很甜。

除了幫助聽眾解決心靈上的困惑,雨青還應邀到一些大專院校做讀書分享。她勵志的經歷,感動了每一位到場的大學生,讓這些一度陷入迷茫的年輕人重新找到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