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篇6000元稿費的書評是怎麼寫出來的?(附流程及注意事項)

我決定把我的經驗寫出來,希望對大家有幫助,也希望讓我改稿子的各位不要再找我了!謝謝。

1、選書

2、閱讀

我寫之前的閱讀分三次,拿到書會通讀,通讀中把所有可以展開寫的點都貼上便籤,這個之前寫閱讀主題的時候寫過了。通讀後用思維導圖把書的脈絡總結出來,這樣順便能理出書評的思路。這個思路就是你寫書評的邏輯,這個邏輯非常重要,當然在什麼時候邏輯都非常重要,他決定了這個書評是否能夠抓住讀者(聽眾),讓他們能夠完整的看完(聽完)這篇書評。

第二次閱讀是做筆記,這個時候通常要查資料,把資料補充上去。為什麼要補充資料呢?主要是為了增加書評的趣味性,可讀性,吸引讀者。安妮特·西蒙斯 (AnnetteSimmons)在《故事思維》裡強調“事實無法形成信任,信任需要故事維繫它——一個有意義的故事能激發人們對你的信任,希望你的建議確實能實現你的承諾,聽眾會重新燃起對你的希望。人們更重視他們自己得到的結論,他們只會相信真實發生在他們身邊的故事。人們一旦將你的故事當成他們自己的故事,那你就挖掘出了信任的強大力量。”引導讀者相信這本書值得讀,如何講故事是關鍵。

3、抒寫

第三次閱讀是抒寫時,這個時候,要根據前面做的書評邏輯,把資料串起來,組合成一篇完整的,有邏輯的文章,這個過程最好跟通讀一樣一氣呵成。

4、修改

一般我在抒寫完之後,會放下來,等第二天再閱讀、修改、潤色。主要是為了換一個角度和心境,看看有沒有什麼問題。

這幾周因為有很多人讓我幫忙改稿子,我發現了幾個通病,稍稍總結了4點,希望能夠對大家有幫助。

1、字數

稿費比較高的平臺,多是為了錄製音頻,音頻時間多為5分鐘,這就需要6000字——8000字,也就是7000字左右。大多數第一輪被刷下來的稿件,都是字數不夠。

2、書名、作者

這是重點,整本書評寫下來,不知道書名作者,這就可笑了,所以書名至少出現三次,至少要重點介紹一下作者,或者寫個作者的小故事。

3、整體概況

有一部分作者以前拆書習慣了,習慣把書碎片化,而書評恰恰相反,要把書整體概況出來,這也是一部分人稿件被刷下來的原因。

4、邏輯

雖然是書評,但也要有邏輯和主線,那怕這就是書的邏輯主線也好,也必須有,流水賬和“意識流”也會造成拒稿。

書評跟讀後感、拆書還是有區別的,讀後感是以自我為主,書評是以書為主,讀後感是強調自己的感覺,而書評是儘量客觀的展示書的可取之處,把書的精華提煉出來呈現給書評讀者。拆書是把書的內容碎片化,或者說縮寫書的內容,摘抄書的內容,書評是用自己的話詮釋概況書的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