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記憶」記憶中的五岔溝水泥廠

記憶中的五岔溝水泥廠

華鎣市五岔溝水泥廠於1980年10月1日在廣安工商局註冊掛牌成立,主要生產、銷售水泥,廠址在鄧小平的故鄉--四川廣安華鎣市溪口鎮北路32號,地處風景秀麗的華鎣山腳下,境內公路、鐵路四通八達,交通十分方便、快捷,佔地面積88.590畝。其中,辦公樓面積827.37平方米,職工166人。其中大專生2人。

那是我(劉建民)任嶽池縣溪口人民公社黨委書記時,依靠人民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創辦的一個企業。一件終生難以忘懷的事情,至今仍有精神價值,值得繼承與發揚的創新精神。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農村發生了一系列深刻的變革,突破了“以糧為綱” 的單一經濟結構,社辦企業(鄉鎮企業)異軍突起,農村富裕勞力大轉移。

1979年,我市(原名為華雲工農示範區),時任溪口人民公社黨委書記的我,年僅31歲,思想解放,精力充沛,創新進取。當時市場上水泥緊缺,而溪口這地方水泥礦石豐富,駐地的南充地區溪口水泥廠、武勝水泥廠技術人員也多,我想利用這些優勢創辦一個公社水泥廠。我向當時的區委書記王廷基等領導提出創辦願望,他們欣然贊同,並高度重視。

我立即帶領公社黨政領導,請來駐地的南充地區溪口水泥廠的技術專家選擇廠址,最後確定在漁槽村的五岔溝建水泥廠。這裡東面的山上礦石含鈣量高,路通、水通。

這個廠原名為五岔溝聯辦水泥廠。為啥叫聯辦呢?是因為區委領導擔心我們公社人力、財辦、技術薄弱,讓二輕局與我們聯辦。隨後二輕局退出,由我溪口公社獨辦。

創辦五岔溝水泥廠大概經歷了這幾個環節。

首先,組建了五岔溝水泥廠領導班子。指揮部成員由黨委書記劉建民、公社主任王安熙、二輕局局長覃光傑、社辦企業領導韓雲科等組成。廠班子成員是:廠長韓雲科、副廠長陳興國、會記賴良平、辦公室主任陳萬學。工人從各大隊(村)選調年富力強的青年約一百來人進廠務工。

其次,自力更生建廠房。那時的人民公社真是一窮二白,缺錢、缺人、缺技術。我們與溪口駐廠搞好關係,求得它們大力支持。請南充地區溪口水泥廠為我們設計廠房,選定了生產車間和辦公住地。沒建職工宿舍,員工每天回家住宿。建廠的木材何來?廠長韓雲科等領導帶領全體職工爬上海拔1300米的高山,飛斧砍樹,然後將一根根圓木放下山,再把它抬到廠房工地。他們每天起早摸黑,汗流浹背,疲憊不堪,建廠的水泥全由南充地區溪口水泥廠、武勝水泥廠無償支持。

從五岔溝水泥廠的領導到員工,他們既是廠裡職工,又是建廠的工人。他們勞動後,每月不發工資,而是憑廠裡考勤介紹回生產隊記工分,分口糧,帶著糧食在廠吃伙食。

第三是千萬百計找設備。水泥生產的主要設備是球磨機,從生產廠家購新的,價高無法解決。工農區初建,財力薄弱,銀行又不能貸款,只能自已解決。聽說重慶特殊鋼廠有一個不用的,年產一萬噸的球磨機,於是我們去聯繫購買。該廠以廢鋼鐵的價格賣給了我們,其資金由燎原廠幫我們支付。

經過一年多的群策群力,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奮力拼搏,五岔溝水泥廠於1980年10月1日在廣安工商局註冊掛牌正式成立,註冊資本為28萬元。廠長韓雲科,所生產的水泥遠銷川北一帶,很受用戶歡迎。

1982年,我離開溪口後,先後到華鎣市農工部任副部長、華鎣工農區任副區長、華鎣市任副市長、華鎣市物價局任局長、華鎣市計生委任主任、華鎣市政協任副主席,工作上與這個廠的發展都有聯繫,我也非常關心這個廠的發展。我走後不久,這個廠又換了年產兩萬噸的球磨機,生產正常了,產量擴大了,質量提高了。

1988年8月,韓雲清任廠長,內設有辦公室、財務科、銷售科、供應科、化驗室、生產科、安全保衛科。廠為機立窯生產,年生產水泥近2萬噸一直持續到1991年,不僅產量低、成本高、員工的勞動強度大,而且質量的穩定性也較差。

1992年,為提高產量、降低消耗、節約成本、穩定質量,對設備進行大規模的技術改革,釆用“擴徑加高”提高立窯的鍛燒能力,採用計算機配料以提高產品的質量,使產品質量穩定性不斷提高,成本大大降低,經濟效益穩定增長,是年實現年產量1.8萬噸,銷售1.8萬噸,產銷率100%,總產值520萬元,增加值170萬元,銷售收入532萬元,利稅62萬元。

1994年,溪口鎮黨委、政府“一班人”認識到,國家建設蓬勃發展,水泥在一個較長時期內一定是適銷產品,本鎮有豐富的資源,如在原有基礎上實施技改,一定能使五岔溝水泥廠上規模、上檔次、增效益。於是,溪口鎮黨委、政府決定投資搞技改。同年5月,新換廠長黃太平,強化廠裡管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繼續搞技改。利用一流的工藝技術和設備,實施一流的管理方案,創造出了一流的產品質量,使老廠煥發了青春, 使廠裡的水泥生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職工由1982年建廠時的100多人發展到370人;年產量由1982年建廠僅有一條年產2萬噸的土立窯生產線(生產的275#、325#水泥只能用於修堡坎、打三合土,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形成了年產10萬噸水泥的生產線,實現了由一條年產兩萬噸的水泥生產線(設備陳舊簡陋,生產工藝落後,產品質量差,經濟效益低的)的鎮辦小水泥廠,發展到年產量上升到10萬噸,產值由290萬元增加到1450萬元,固定資產由140萬元增加到2650萬元,銷售收入由297萬元增加到454萬元,利稅總額由45萬元增加到104萬元的實力雄厚企業。工廠始終奉行“誠信求實、致力服務、唯求滿意”的企業宗旨,與多家廣安水泥廠黃頁零售商和代理商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全力跟隨客戶需求,不斷進行產品創新和服務改進,品種齊全、價格合理、企業實力雄厚,重信用、守合同、保證產品質量,以多品種經營特色和薄利多銷的原則,贏得了廣大客戶的信任,在用戶中樹立起了良好的信譽,成為振興溪口經濟最有活力的龍頭骨幹和支柱企業,獲得了“全國鄉鎮企業管理基礎工作一級企業”和農業部“全面質量管理工作達標單位”的光榮稱號。

1997年,廠長鄧平,在維持原來生產的基礎上,又於1998年11月,投入近380萬元實施技改擴能工程,增加了一條直徑為3m×11m的機械化立窯,增加水泥生產能力10萬噸/年,總產值3620萬元,銷售收入3643萬元,年增工業產值720萬元,利稅總額692萬元,平均毎噸水泥生產降低24.7元,減少財務費用15元,管理費8.5元。

2000年,韓雲軍任廠長,職工增加到387人,在抓好生產管理的同時,於2002年4月,投入300萬元實施技改擴能和技術創新工程,擴大生產規模,能新增水泥年生產能力15萬噸,年增稅利1800餘萬元。是年8月,在全市經濟體制改革中,屬於鎮辦企業(集體經濟)的五岔溝水泥廠轉制以1848萬元賣給了私營業主柏興明,成為私營企業,更名為溪口水泥有限責任公司。設有中共溪口水泥有限責任公司黨支部,廠行政設有厂部辦公室、保衛、財務、化驗等科室及礦山、生料、燒成、製成等車間,當年資產總額1600萬元,能穩定生產p032.5、32.5R水泥20萬噸,銷售收入7200萬元,實現利稅500萬元,是華鎣市建材生產行業知名度較高的重點骨幹企業之一。公司生產的“久字”牌p032.5、32.5R普通硅酸鹽水泥被推薦為“四川省群眾喜愛商品”。

2003年,廠裡生產的“久字”牌p032.5、32.5R普通硅酸鹽水泥暢銷南充、遂寧、廣安、重慶等地,深受廣大用戶的好評和喜愛。企業分別榮獲了四川省、廣安市的“明星企業”、“優秀企業”、“質量達標企業”、“重合同守信用企業”等稱號。同時通過IS0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並投入大量資金購置先進的環保治理設施,實現“達標排放”生產。

2006年,在四川省質量月活動中被評為“產品質量消費者滿意單位”。下半年,隨著國家經濟結構調整、關閉小型水泥廠的政策,五岔溝水泥廠徹底關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