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了6000年的人頭壺,到底在凝望著什麼?

前段時間《國家寶藏》讓國寶們爆紅,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話題。在2018年開年,國寶們又成為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的主角,讓人們看到了360度無死角的活起來的國寶。

穿越了6000年的人頭壺,到底在凝望著什麼?| 新智典

尤其是人頭壺,不僅萌翻了觀眾,也讓人在那最初的凝望裡,看到了6000年來的滄海桑田、斗轉星移。

人頭壺,1953年發現於陝西省洛南縣靈口鎮焦村遺址,現藏於西安市半坡博物館。

器物為泥質紅陶,火候較高,陶質堅硬,素面。人頭與壺渾然一體,眉目清秀,鼻樑修長,雙目上視,嘴唇上翹,髮型以扁平錐刺紋表示,器物整體呈高頸鼓腹小平底形狀,高22.5釐米、腹頸13.5釐米、底頸6.3釐米。

穿越了6000年的人頭壺,到底在凝望著什麼?| 新智典

《如果國寶會說話》在展現人頭壺時,根據人像仰頭的形態,把它放在一片星空的背景之下,向觀眾展現出了一幅45度仰望星空的唯美畫卷,它凝望著繁星,凝望著銀河,思索著,彷彿看透了6000年來人類命運和世事的變遷。

穿越了6000年的人頭壺,到底在凝望著什麼?| 新智典

但文物不是寂寞的,即使是一個仰望星空的陶器,它的身上也承載著工匠的情感、歷史的厚重、主人的寄託,在歷史長河裡訴說著喜悅、孤寂、悲傷甚至殘酷……

紅陶人頭壺,由仰韶文化先民製作於六千至六千五百年前。那時候的人們不斷打磨手中的石器,開始馴養家畜、開墾田地、形成聚落,而人類歷史也進入了新石器時代的紀元。

而人頭壺,也許並不是一個壺,因為它狹窄的出水口並不實用。當我們通過它去窺探新石器時代的文明崛起時,我們發現那個以磨製石器為標誌的時代,古老質樸又神秘。

穿越了6000年的人頭壺,到底在凝望著什麼?| 新智典

因此,紅陶人頭壺象徵著人類文明的覺醒,古人參照自身捏造出了人頭壺的形象,人頭壺比它的製作者更加長壽,經過6000年的滄海桑田,它依舊保持著當初的模樣。

穿越了6000年的人頭壺,到底在凝望著什麼?| 新智典

陶壺的人像難以分辨男女,但那微微上翹的嘴唇,彷彿兒童般純真地揚起,整齊的髮辮分梳於頭的兩側及腦後,一副典型的蒙古人種型扁平的臉,笑得兩眼眯成一條線,嘴微張著,好像在那裡咿呀學語,或是在那裡向大人訴說什麼。

穿越了6000年的人頭壺,到底在凝望著什麼?| 新智典

這張充滿稚氣的小臉,在雕塑藝術家的手下刻畫得那麼傳神、逼真,使得每一位觀賞者都在這張充滿生活氣息的甜蜜的小臉前,露出會心的笑。

穿越了6000年的人頭壺,到底在凝望著什麼?| 新智典

陶壺的壺身,即是壺,也是人的身體,那寬大渾圓的腹部,似乎隱喻著女性的豐腴身材與生育機能。

穿越了6000年的人頭壺,到底在凝望著什麼?| 新智典

而當水從人頭壺的眼睛流出,恰如淚水流淌,紀念著人類孕育的最初痛楚。

泥土與水、火交織在一起,經過物理化學反應,便形成了陶器。或許從對泥土的把弄開始,人類就認識到了自身創造萬物的非凡能力,初生如光明照耀,死亡如黑夜降臨,人類一次次地發出悠長的疑問,也一次次地溶解在沉重的泥土裡。

於是,用泥土塑造的人頭壺不僅向世界訴說著新石器時代人類的智慧,也向6000年後的世人,展示著原始藝術的魅力。

穿越了6000年的人頭壺,到底在凝望著什麼?| 新智典

6000年,村落成了國,符號成了詩歌,透過人頭壺的凝望,我們好似穿越到了另一個時空,看到了那顆古老而純淨的內心,不以物質變化為轉移,不以時空而變幻,它依然在繼續凝望著中華這片土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