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最富盛名的畫家,開創了中國繪畫“南北宗”理論


董其昌,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今上海閔行區馬橋人,明代書畫家,善於明哲保身的政治家。

董其昌擅畫山水,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董其昌的一組山水冊頁。在繪畫上他學習董源、巨然、黃公望、倪瓚的畫法,達到了筆法清秀中和,給人安靜開闊之感;用墨明快簡潔,多用清淡墨色;用色上為青綠設色,古樸典雅。

董其昌以佛家禪宗思想入畫,倡導繪畫分“南北宗”,最終形成中國書畫史上一種理論學說。由於繪畫的影響力,他成為“華亭畫派”傑出代表,其畫及畫論對明末清初畫壇影響很大。

董其昌強調向古人學習,但反對單純機械地照搬抄襲。隨著閱歷的增加、思想觀念的成熟,他在繼承前人技法時不拘泥於前人框框架架,而是有選擇地取捨,並且融入自己的創意。

他認為如果離開了自己的創意,古人的精神也難以表達,畫家應以自己獨創的形式再現古人的風采和神韻。

他憑藉自己對古人書畫技法中成敗得失的深刻體會,學習眾家畫法的長處,按自己的意趣運筆,來達到自成一家的化境。

董其昌的山水畫大體有兩種面貌,一種是水墨或兼用淺絳法,水墨或淺絳山水繪製時更能放縱筆墨,可隨意揮灑,所以,這種面貌的作品比較常見;另一種則是青綠設色,畫法相對嚴謹,需要設色,這種作品相對少見。

董其昌十分注重學習古人的傳統技法,題材變化較少,但在筆和墨的運用上,發展了前人技法,有獨特的造詣。

董其昌67歲時臨摹北宋范寬的《溪山行旅圖》,並不是按照原畫描摹,而採取青綠設色、水墨兼併淺絳的綜合繪畫技藝手法,充分表現出他創新精神。

董其昌作畫強調寫意,因為他兼長書法、詩文,每次畫完山水,都要題詩作文,使詩、書,畫相映成趣,和諧一致,這就讓畫更富有抒情意境。他的創作方式成為了文人畫追求意境的典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