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斷奶”,眾多莞企欲“獨立行走” 探尋行業發展新路徑

光伏“断奶”,众多莞企欲“独立行走” 探寻行业发展新路径

■五星太陽能在橋頭鎮美盈森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鋪設的屋頂分佈式光伏發電站 資料圖 鄭志波 攝

光伏“断奶”,众多莞企欲“独立行走” 探寻行业发展新路径

■位於松山湖的易事特光伏製造中心 資料圖 鄭志波 攝

東莞時間網訊“一天能接到十幾個電話,都是詢問‘5·31’光伏補貼政策的事情。” 最近,東莞市發改局產業協調和能源科的工作人員有點忙。在光伏行業迎來“史上最嚴政策”一週後,市發改局會同供電部門組織我市40餘家光伏企業召開了座談會,宣講國家光伏新政,穩定企業情緒,希望可以給他們一顆“定心丸”。

面對飆升的光伏裝機容量和補貼資金缺口,6月1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佈《關於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因落款日期為5月31日,以下簡稱“5·31”新政),暫停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電站指標,嚴控分佈式光伏規模,並將新投運項目上網電價統一降低0.05元/千瓦時。

此新政引發國內光伏行業“巨震”。而在東莞,近年來快速發展的光伏玻璃、組件、逆變器和EPC(光伏工程總承包)等廠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面對這種“斷奶”的局面,眾多莞企又將如何“行走”?

突然“斷奶”

“5·31”新政自發文之日起即實施,沒有緩衝期

“這次新政來得太突然了。”在電話那頭,上市莞企易事特光伏事業部總經理戴謀新感慨地說。在他的印象中,一般新政出臺之後,會有3個月左右的緩衝期。而這次“5·31”新政自發文之日起即實施,沒有緩衝期。這也是造成業界震動的一個重要原因。

“我們都以為會像去年‘6·30’新政那樣,直到6月底才出臺政策,沒想到這次提前了一個月,幾乎一刀切。”東莞星火太陽能公司董事長劉水慶說,從事光伏十年來,這樣一下子“把剎車踩死”的情形實屬罕見。

所謂“一刀切”,是指新政明確普通電站暫不安排指標,而分佈式電站2018年僅安排10GW納入指標。但據行業估算,今年分佈式新增光伏電站實際裝機量早已超過上述額度。這也意味著,在5月底之前尚未併網的項目將拿不到國家補貼。

“國補拿不到,一下子就降低了將近一半的收益率,原先只要五六年回本,現在可能要十年。而且原先說好的補貼拿不到,具體政策又還不夠明朗,因此對投資者、銀行和光伏產業鏈都造成了恐慌。” 廣東博通新能源總經理劉紹平現在最頭疼的,一是在建項目原先承諾的國家補貼拿不到,沒法跟客戶解釋;二是要處理不少已籤合同但未開工項目的退單。

對於從事電站工程的本土EPC廠商來說,退單不可避免。“短期內影響很大,很多項目停工。”廣東五星太陽能市場總監胡鄂生說,原本已經和不少市民簽訂了合同,但新政一出,指標取消,老百姓就不幹了。很多正在施工的、已經備過案的光伏發電項目,在前景不明的情況下,也大多擱淺。

在政策風向標下,金融機構也採取了行動。東莞農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該行目前還在受理光伏項目貸款業務,但在審核中會更加審慎,後續還要看政策情況而定。另據幾位光伏從業者透露,東莞有其他銀行乾脆對光伏項目暫停放貸。

飆升的裝機與補貼

2017年全市光伏總裝機達54.93兆瓦,全年撥付光伏補助資金1254萬元

大風起於青萍之末。在不少光伏從業者看來,“斷奶”政策大家都能理解,其原因在東莞也早有端倪,儘管東莞的光伏產業和裝機量並不算大。

“這兩年,光伏電站太火了,錢也比較好掙,在國家和地方雙重補貼下,年均回報率差不多能到20%。因此規模很快鋪開,大家也一湧而入。”在光伏行業打拼多年的劉水慶舉例說,有一家原先從事酒店業的老闆,一年來光靠給星火做代理、拉業務就賺了上百萬元;還有的本土EPC廠商,為了擴大業務,今年新招了100多個業務員。

為了響應國家政策,鼓勵使用綠色能源,2016年底,東莞出臺了2017年-2018年光伏資金補助政策。政策具體包括:工商業每度電補助0.1元,居民每度電補助0.3元,補助5年;裝機補貼每兆瓦18萬元,補貼總容量120兆瓦。

來自市發改局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市光伏總裝機達54.93兆瓦,同比增長超過25%;2017年光伏發電量約8400萬度,同比增長超過60%。與此同時,2016年東莞共撥付光伏補助資金729萬元,2017年這一金額增加到1254萬元。

與此同時,行業成本的降低,也讓光伏行業逐漸成熟,自立能力大增。劉紹平說,譬如,根據行業此前預期,光伏組件目前是每瓦2.2元左右,到今年底有望降低到1.8元左右。“所以說補貼慢慢下降的話,或者未來不再給補貼,其實是能應對的。只不過這次政策來得太突然,一下子把大家弄懵了。”

戴謀新也有類似觀點。“國內原材料的毛利率在40%左右,處於很高的水平。一般行業的資金結算流程是下訂單,交納一定的預付款,發貨,後續根據工程進度來結賬。但光伏行業不是,大都是採取全部付款的方式。”戴謀新說,這個行業無論上下游其實都“不差錢”。

放眼全國,光伏產業近幾年出現明顯“井噴”。截至2017年,我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已經連續四年穩居世界第一;而光伏發電總裝機,也已經連續三年穩居世界第一。與此同時,財政補貼缺口不斷擴大。根據財政部的統計,截至2017年底,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已達到1000億元,其中光伏補貼缺口已佔到近一半份額。

因此,東莞不少光伏從業者均表示,一個產業在經過初期的扶持培育後,必然要“斷奶”,光伏行業也概莫能外。

行業迎洗牌期

對於正在擴大產能的企業來說,新政不啻於“一盆冷水”

儘管表示理解,但陣痛來襲,行業洗牌不可避免。光伏產業鏈上的每一家企業都在審視和應對此輪新政造成的影響。

“之前一窩蜂地上馬,不少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一旦受到衝擊,這些企業首先會倒下去。”劉紹平預計,“斷奶”會導致東莞的EPC行業1/3的企業活不下去,1/3的企業能勉強掙扎,另外1/3反而能活得很滋潤。

不過,也有從業者對前景比較樂觀。劉水慶認為,長遠來看新政對EPC廠商影響不大。“上游成本本身在降低,而且這次新政後市場不景氣,上游廠商定價權變小,必然要降價,隨著市場逐漸成熟,不依賴補貼開展業務是沒有問題的。”

在劉水慶看來,此次新政造成的最棘手問題,是要花心思處理好已經審批備案、開工建設的項目。“現在政策細則還沒有明朗,我們要花大力氣做好解釋和溝通,儘可能穩定投資者的信心,不讓企業的口碑和招牌砸了。”

對此,市發改局在座談會上提出,已經開工的光伏項目要儘快建成併網發電,避免出現光伏爛尾工程;還未開工的項目,可等待國家和省光伏相關政策細則進一步明朗。

除了EPC廠商,東莞也有不少光伏組件生產商和配套企業,譬如南玻、信義玻璃都在東莞設有工廠,華為、易事特等企業則涉及逆變器等光伏電站核心部件。從股價來看,光伏新政出臺後,涉足光伏的上市莞企均有一定程度的下跌。“光伏新政是挑戰亦是機遇。但新政落地對易事特的光伏業務影響很小。”戴謀新表示,2018年初開始,易事特光伏業務重點轉到廣東省內工商業光伏發電項目和戶用光伏,尤其是在廣州、佛山、東莞市等有地方補貼的區域。所以,即使國補降低或延遲,對企業影響也不大。

“光伏上游企業受到衝擊更大,因此行業將選擇降價來應對。”劉紹平透露,該公司採購的是協鑫等上市公司的組件,儘管6月份組件價格保持不變,但供應商已經明確表態:7月份價格一定會降。

對於正在擴大產能的企業來說,新政不啻於“一盆冷水”。“五星太陽能上個月剛剛投產了一條國內最先進的光伏組件全自動化生產線。現在看來,在訂單嚴重下滑的情況下,未來的開機率必然不足。”胡鄂生預計,該公司業績將出現明顯下滑,可能降至原本業績的50%。“我們原本還要採購一批多晶硅材料,新政一出也立刻中止了這個計劃。”

尋找新出路

“發力扶貧式光伏項目以及向外圍市場突破,走向全國市場乃至國際市場”

傳統模式難以為繼,尋找新的出路成為擺在每個從業者面前的難題。出海,扶貧,走差異化之路,莞企積極應對。

“‘5·31’新政出臺,短期內將造成國內市場的萎縮,這將倒逼國內企業把目光轉向技術水平提升,太陽能轉化發電效率提高,最終單位成本降到0.3元每度,與脫硫脫硝火電電價基本持平,實現平價上網。”戴謀新表示,相信在不遠的時期內,易事特逆變器產品、光伏投資以及光伏工程總包業務更具競爭力,將充分發揮易事特較強的綜合實力,利用行業調整機會,為客戶提供綜合服務。

同樣表示將大力“出海”的還有星火太陽能。劉水慶介紹,在2015年前,該公司八成收入來自國外市場,其後該公司逐步向國內市場傾斜。“現在大不了多多開拓國外市場,雖然利潤低了一點,但也是一個很廣闊的市場。”

“公司前幾天剛剛召開了應對新政出臺的會議,考慮發力扶貧式光伏項目以及向外圍市場突破,走向全國市場,乃至國際市場。”胡鄂生表示,企業要發展,必須採取自救的措施,絕對不能坐著等,也只有市場化的運作,才能使企業茁壯成長,也才能使整個行業進入健康發展的上升軌道。

也有不少企業走出差異化路線。“我們公司主要側重於光伏發電的技術和服務方面,‘5·31’新政出臺造成的影響不大。”東莞市英格一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帆說。該公司旗下品牌“優能光伏”運用互聯網技術手段,針對分佈式光伏發電提供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服務,新的政策方向更堅定了該公司的戰略與定位。

對於未來國內以及東莞的光伏市場,多數莞企都表示看好。“對光伏產業的未來,我們仍然很有信心。”胡鄂生說,新政之後或將出臺細則,對下一步光伏行業的發展做出更為詳細的規劃。“相信在技術的推動下,成本仍會持續下降,為最終的平價上網、完全市場化掃清障礙。”

劉紹平認為,新政雖然短期內降低了投資者信心,但東莞的區位優勢、能源狀況非常適合發展分佈式發電。“老百姓和企業越來越看重其綠色能源、科技感等好處,投資收益只是其中一個因素。未來東莞光伏發電依然大有空間。”

在政策層面,市發改局相關負責人也表示:我市地方光伏補貼資金將按原有政策繼續執行,不會出現變動,下半年將研究出臺2019年的銜接政策。“總之,東莞對光伏的扶持力度不會降低。各光伏企業要主動適應新形勢下的市場,苦練內功,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樹立品牌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