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紫砂壶烧制的原料为泥土,紫砂壶泥分为三种:紫泥、绿泥和红泥。可以烧制紫砂壶的泥一般深藏于岩石层下且分布于甲泥的泥层之间,泥层厚度从几十厘米至一米不等。

紫砂壶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紫砂泥,被称作"泥中泥,岩中岩",含铁量较高,是紫泥、红泥(朱泥)、绿泥(米黄色)的总称。这三种泥由于矿区、矿层分布的不同,烧成时温度稍有变化,则色泽变化多端,妙不可思。

紫砂泥色丰富多彩,其中以紫、红、米黄三色为紫砂器的本色,而紫有深浅,红又有浓淡,黄则富有变化。如果辨色命名,则有铁青、天青、粟色、猪肝、黯肝、紫铜、海棠红、珠砂紫、水碧、沈香、葵黄、冷金黄、梨皮、香灰、青灰、墨绿、铜绿、鼎黑、棕黑、榴皮、漆黑等。

紫砂泥,是一种矿石,主要出产在太湖西岸的江苏宜兴和浙江长兴。这种块状岩石自矿层中开采出来后,首先经露天堆放,风吹雨打数月后,自然松散如黄豆大小,再用石磨或轮辗机碾碎,用不同规格的筛网筛选后,加水拌匀掇成湿泥块,俗称生泥,再用木槌反复敲打,成为可以制作用的熟泥。

紫砂壶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团泥,也称团山泥,是一个时期在团山矿层里出现的紫砂泥与星点式本山绿泥混在一起无法分开,烧成后即成了铜色的团山泥。以后,把紫泥与本山绿泥拼在一起,也称为团泥。

紫泥,深藏在黄石岩下,夹于夹泥矿层中,时厚时薄,底皂青是矿底层品质较好的紫泥。

红泥,是泥矿中的石黄,红泥中的佳品是朱泥。朱泥因矿源有限,且采掘困难。1973年原矿将近枯竭,红泥产品近乎停产。乃以新材质,川埠红泥、东山红泥取代,呈色和可塑性不可拟比。1980年间,终于试制成功沾浆红泥。一度曾用沾浆红泥,替代生产的红泥水平壶,以供出口,但工序复杂,成品率低,不久停产。到1982年运用科技配方,采用川埠土黄色的岩泥〈俗称川埠红泥〉嫩泥,加入适量铁红粉作为红泥原料,从此大批量的应用,沿至今日。

紫砂壶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本山绿泥则是紫泥层的夹脂,也是原矿中比较稀少的泥料,一般很少单独成型。因为:一是可朔性差,烧制过程中容易开裂;二是用后容易出现龟裂现象;三是数量较少,以至目前市场上纯正本山绿泥制作的壶很少见到。

紫砂泥,其美不在“艳”,恰恰相反,美在一个“朴”字上。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太湖南岸这块水土,还"养"出了举世闻名的紫砂壶。只有这种独特的泥料,才促成独特的成型工艺,才融和了造型、雕塑、绘画、诗文、书法、篆刻於一体,才使紫砂壶成为一种兼具实用和欣赏双重价值的工艺美术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