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微功率頻段重新修訂後,研究需求和模式才是正道!

工信部微功率頻段重新修訂後,研究需求和模式才是正道!

此徵求意見稿一處,引起了產業鏈的爭論,主要是從產業發展對促進物聯網的價值和帶動的產業規模相關企業和部門進行了討論,不過在隨後官方的正式回覆中,有關450M頻段不能用於組網應用的口徑並沒把本質的鬆動和調整。

那麼,我們要分析的是,為什麼工信部堅持450M頻段不能用於組網應用呢?

如果不加以約束和限制,隨著這些網絡的規模擴大和接入的設備越來越多,其網絡安全性和數據安全性就無法納入現有的基於電信運營商系統的監管框架之內,形成監管黑洞。

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釋為何管理層不允許450M頻段用於組網的原因之一。

物聯網的應用場景與人的通信還不同,當前中國正在大力推進工業互聯網,推進工業設備、城市部件、交通工具等連接上網,這意味著大量的與工業製造生產和城市管理以及社會運行相關的重要設備、系統都會接入網絡,在這種情況下,確保數據和網絡的安全就成了第一需求。

所以對於處在450M頻段的應用,禁止組網應用的關鍵就在於避免形成跨區域的具備準全程全網性質的物聯網通信網絡,而這種網絡又遊離於可監管的體系之外。

另一方面,在低功耗廣域網方面,從全球產業格局來看,只要的驅動力量來自於移動通信產業,並正在形成壓倒性的競爭優勢,形成了NB-IoT、eMTC以及未來的5G為主要技術的通信網絡解決方案,中國電信運營商為此已經在國家產業政策推動和市場牽引之下投資建設了全球規模最大的NB-IoT網絡,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在NB-IoT網絡的建設上估計已經超過千億規模的支出,並正在抄表、奶牛等行業推進應用;在芯片和模組領域,華為、中興等通信巨頭以及移遠、芯訊通等一批模組廠商也都已經成為推動窄帶物聯網發展的主要產業力量;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已經開始考慮上馬新的窄帶物聯網通信技術,建設eMTC網絡,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分別已經宣佈了高達20億和30億的補貼,以刺激產業的發展,迅速降低接入成本。

這些都表明,從全行業的角度,繼續發揮以移動通信產業為主要力量的物聯網通信網絡建設和運營,符合全球的趨勢,也是為了確保市場需求不被分散,影響中國在物聯網技術領域的領先性,同時更是為了避免造成產業重複建設和浪費。

當前,中國物聯網的發展到了一個新的轉折點,從供給側看,全國性的低功耗廣域網電信運營商已經成為主體,並通過補貼政策催化產業成熟,三大電信運營商還都制定了激進的機器用戶數增長規劃;而從市場需求來看,已經出臺的系列產業升級政策都為物聯網的爆發奠定了基礎,比如工業互聯網、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移動物聯網發展指導意見。對於中國的物聯網產業來說,最重要的是抓住這次以移動通信產業為主要推動力,順應物聯網對安全監管的要求,及時作出調整,才不至於失去這次絕佳的發展機遇。

2018年在我看來將是物聯網發展的關鍵一年,整個產業應該把目光轉移到如何解決影響物聯網發展的關鍵問題上來,不要再就糾結技術制式的爭論,多研究需求和模式,少談技術和競爭才是正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