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開光儀式的詳情,瞭解一下?

開光是指有一定修行成就的人通過持印誦咒,加上給予特別的靈力來消除物品不好的磁場,賦予物品特殊的靈力,使工藝品一樣的東西成為可以調整風水的物品或護佑自己的幸運物。

開光是一種表示恭敬、隆重的儀式,並沒有什麼神奇的內容在裡面。如果你能具足恭敬心、清淨心和信心,自己也可以開光。開光的真正意義是啟發自性光明,來自你的光明,而非其它,如果說開光有什麼神奇的地方,大概也就是這個了。

佛教的開光儀式的詳情,瞭解一下?

凡寺院新進佛像安位、上漆、貼金,或古佛像重新上漆、貼金等,都要舉行“開光”儀式。信仰佛教的家庭如果要供奉佛菩薩像,也要在開光後,才具有宗教上的神聖意義,否則只是一尊普通的雕塑而已。開光是佛家一種獨特的宗教儀式,光明頓開。

開光的別稱

《寺院象器》說:“凡新造佛祖神天像者,諸宗師家,立地數語,作筆點勢,直點開他金剛正眼,此為開眼佛事,又名開光明。”可知開光又稱開光明、開眼、開明,指新佛像、佛畫完成時所舉行的為佛開眼的儀式。

開光的過程

寺院中的開光是佛家的隆重儀式之一,通常由方丈拿潔白的毛巾在空中來回拭拂,表示為新裝金的佛像潔容,接著以圓鏡光照佛像,提筆點睛,眾僧尼禮佛,口唱讚詞,同時全山各大寺院撞鐘擂鼓,以示慶賀。

密宗開光法會的儀規

開光法會的儀規,最早見於北宋太平興國五年(980年)。這一年,翻譯出了密宗經典《佛說一切如來安像三昧儀規經》。這部經指出:

佛像塑畫雕造完成後,就要舉行安像慶贊活動。

1、 首先選擇吉日良辰和結界勝地

2、 其次在此處設置伴蓋、幢幡、香花、水果、燈明等佛供。

3、 接著由身著莊嚴如法的阿闌梨起身入佛堂安像, 並同弟子們一心觀想如來一切圓滿之相。

4、 然後合掌作禮,瞻仰聖容,以淨香花等供於佛前。

5、 再是入定心,離疑念,誦咒三遍,請一切佛安住於此,受此香花、燈、果、飲食等供養。

6、 複次,安置佛像坐西向東,並用黃布覆蓋。

7、 阿閣梨做觀想:如來真身諸相圓滿,然後以噸阿畔三字安於佛之身上。把“崦”字安於頂上,‘‘阿”字安於口上,“吽”字安於心上。

8、 若是金、石、銅等佛像,還要塗上香油,用草刷子刷乾淨,然後用歌舞伎樂讚頌,僧人復頌香油真言。再用盛滿香水和五寶五藥花果的淨瓶,灌浴佛像,僧眾齊誦偈贊,並做歌舞伎樂。

9、 若是畫像,要用鏡子照之,再以前述五種淨火塗於鏡,沐浴鏡中影像。

10、 再依次吟誦著衣真言、安耳真言、安髮髻真言、安指甲真言、安莊嚴真言等,然後依灌頂儀規將佛像置入曼荼羅,誦本尊真言三遍。一切供養儀具足後,開眼師用筆做“點”的動作,這是為佛像開眼之光明,再誦開眼光真言三遍。

11、 這時,佛像即已開光。誦完開眼光真言後,令旌主入曼荼羅,齊誦護摩真言、增壽真言、息災增益真言,使眾生普獲吉祥。接著,阿閩梨即教化施主結緣,施利增福,金銀財帛等隨佈施。複次,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也施以財物,令福德更具圓滿。

佛教的開光儀式的詳情,瞭解一下?

顯宗的開光儀式

密宗之外。一般顯宗寺院的開光也有特定儀式,但要相對簡單一些:

1、 首先將佛菩薩像安放好,先誦經及咒語,奉請佛菩薩安坐,然後請高僧為佛像開光說法。

2、 生法者先拿新毛巾向佛菩薩像做一個擦佛像的動作,說一首偈語,讚頌佛菩薩的功德,此即開眼。

3、 再用鏡子向佛像正面對照,說幾句寺院、佛像完成的因緣。

4、 然後主法者拿起硃砂筆,再說一首偈語,將硃砂筆向佛菩薩眼的方向做一個“點”的動作,大喊一聲“開”,經過如上的一番儀式,開光便算完成了。

5、 開光時,由於佛菩薩的功德不一,所以主法者所說的法也有所不同,並且主法者常常會提到為佛像開“六通”,即眼通、耳通、鼻通、舌通、身通、意通,讓佛像具有六種神通,點眼眼通,真見無所不見:點耳耳通,妙聞遍及十 方;點鼻鼻通,普嗅法界諸香:點舌舌通,演說妙法無窮;點身身通,分身塵塵剎剎;點意意通,能鑑三世群機,等等。

開光儀式各步驟的意義

佛家任何儀式都具有一定的表法意義,開光也不例外。

1、 佛家認為眾生從尢始以來,受到無明塵垢的汙染,而不能徹見諸法的真理,所以需要開發眾生內具的智慧。如唐代神秀禪師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2、 所以,在開光儀式中,主法者拿起毛巾向佛像做拂塵的動作。這是表示要拂去眾生心地上的垢塵:

3、 然後再用鏡了一照,表示垢除淨顯,明心見性,真正見到諸法的本來面目。

4、 用硃砂筆點向佛菩薩跟,由於眼睛代表智慧,所以點開佛眼,意思就是要開發眾生的內在智慧。我們眾生由於無有智慧,對諸法妄起分別,就如眼睛有病,見到空花,所以需要除去眼病,這即是所謂般若智慧。

點睛傳說與開光儀式

“開光”儀式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是為佛像點睛,這一點與東晉的大畫家顧愷之等人有關。顧愷之擅長畫人物畫,點睛傳神是他的絕技。《世說新語•巧藝》記載:“顧長康畫人,或數年不點目睛。人問其故,顧日:四體妍蚩,本無關於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阿堵就是眼睛,畫家畫完一幅畫後,只有人的眼睛不點,認為眼睛是傳達一個人精神最重要的器官,點睛要極為慎重。顧愷之曾在扇面上畫人物像.不點睛便送還扇主,自稱:“點睛便能語也。”顧愷之特別擅長畫佛像,曾在瓦棺寺閉門月餘,畫成維摩詰像,“清贏示病之容,隱機忘機之狀”,躍然壁上,轟動朝野,被譽為“生人以來所未有”。

南朝梁代的張僧繇與顧愷之齊名,也善於“點睛”。《歷代名畫記》記載了他“畫龍點睛”的著名傳說:梁武帝建了很多佛寺,建成後,多命張僧繇繪畫。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畫了四條龍,很長時間不點眼睛,自稱“點睛即飛去”,人們多認為這是虛妄之談。一天,張僧繇當眾為龍點睛,剛點了兩條龍的眼睛,“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雲騰去上天,兩龍末點睛者見在”。這些帶有神秘性的傳說,都說明了畫像、雕像等點眼睛的重要,也透露了它們與佛家開光儀式的某種關係。佛家有“佛眼”、“法眼”、“慧眼”等種種說法,凡夫俗子尚未開悟,就是所謂“肉眼凡胎”。從這個意義上說,眼睛未開,就是肉眼凡胎,開了眼睛便意味著大徹大悟。佛家重視“開光”,未“開光”的佛像只是一個普通的泥胎、術雕,一旦開光,便可以代表神聖的佛菩薩,其原因也在這裡。

佛教的開光儀式的詳情,瞭解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