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艇資料庫 之 愛宕級驅逐艦(日本)

愛宕級驅逐艦(日語:あたごがたごえいかん,英語:

Atago-class Destroyer),是日本在金剛級驅逐艦的基礎上開發的日本版阿利·伯克級驅逐艦FlightⅡA構型,是日本海上自衛隊隸下的重型防空導彈驅逐艦。

艦艇資料庫 之 愛宕級驅逐艦(日本)

愛宕級改用美製宙斯盾系統Baseline7.1版本,在金剛級的基礎上將艦體拉長4米,並增加了附有機庫的尾樓結構,這使得愛宕級成為日本海自第一種具備完整直升機駐艦操作能力的防空驅逐艦,愛宕級的排水量較金剛級增加約500噸,標準排水量7700噸,滿載排水量接近10000噸。為了維持日本的非戰憲法,日本將本級艦仍稱之為"護衛艦",艦上並沒有裝置對地攻擊性的戰斧巡航導彈。

愛宕級是在金剛級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二者具有相同的艦體和動力裝置,不過一愛宕級在設計上吸收了美國海軍伯克級驅逐艦的特點,增加了1座直升機庫,煙囪和上層建築的形狀為了提高隱身性能也略做了修改,外觀上和金剛級有所不同,噸位也較大。

愛宕級艦型採用了流行的長首樓高平甲板、小長寬比、高幹舷、方尾設計,艦首高大尖瘦,前傾明顯,艦體橫向剖面為深V型,艦體寬大且明顯外飄,從艦中部到艦尾型寬變化不大。這種艦型有利於增加內部空間,利於艦的內部總體佈置,並可以大大減輕艦體的橫搖和縱搖,增強艦艇在高速航行時的穩定性,從而使軍艦具有更好的適航性、穩定性和機動性。艦上全封閉式上層建築以一體化設計集中在艦體中部,佔艦體長度1/2以上。愛宕級和金剛級的艦橋較阿利·伯克級多了1層指揮甲板,因此更加高大,SPY-1D多功能相控陣雷達4個陣面的佈置也提高1層,有利於擴大SPY-1D雷達的視界。愛宕級在上層建築尾部設立了1座直升機庫,而金剛級僅僅配備了1個飛行平臺和燃料設施。MK-41垂直髮射系統較前級增加了6個發射單元,佈局也由金剛級的前29單元(艦橋前甲板)後(甲板)61單元變為前64單元后32單元(直升機庫頂部)。

艦艇資料庫 之 愛宕級驅逐艦(日本)

為了增強防護和生存力,艦身和上層建築全部採用鋼製結構,重要系統均經過抗衝擊加固,特別是暴露在主艦體之外的戰鬥部位,都使用了高碳鎳鉻鉬鋼,具有很強的抗衝擊性。全艦裝設了三防(防護核、生物和化學武器)用的過濾通風系統,在遭到核生化武器襲擊的情況下,艦內增壓系統啟動,使艙內氣壓高於外界並與外界空氣完全隔絕,清洗區域亦與艦內過濾通風系統完全隔離,此外在甲板上也裝有大功率的灑水裝置。

愛宕級在設計上較金剛級更加重視隱身性能,艦體上層建築外形上採用了新的流線形隱身設計,顯得更加整潔。與金剛級一樣,愛宕級水線以上艦體外飄,上層建築為倒V字形,外壁採用了傾斜面設計,邊角採用了圓弧過渡,這樣可避免艦體表面形成垂直面,使敵方雷達接收到的回波強度大為減弱,從而達到隱身目的。愛宕級將金剛級上較笨重的傳統垂直桁架桅杆改為迎風阻力小、質量輕、雷達反射截面積小的新型後傾式稜柱型桅杆,2座煙囪外型也由鈍頂金字塔形改為有利於隱身的多面體形,外形也更加低矮,直升機庫也採用了有利於隱身的平面組合結構以儘量減少雷達反射截面。

愛宕級裝備2組美製MK-41型導彈垂直髮射系統,包括艦首的64個發射單元和直升機庫頂部的32個發射單元。MK-41垂直髮射系統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艦載導彈發射裝置,具有隱蔽性強、發射速度快(最高達1枚/秒)、反應時間短、可全方位攻擊等優點,而這些特點對抗飽和攻擊特別重要。MK-41在使用上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可根據需要靈活配備除拉姆防空導彈之外的美國海軍所有類型的導彈。MK-41採用熱發射技術,導彈尾焰在發射井內產生的燃氣由專門設計的排氣道來釋放。

艦艇資料庫 之 愛宕級驅逐艦(日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