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出發之重走北京中軸線

近幾年多次北京之行都會利用轉車或空當時間去遊覽名勝古蹟,無疑從心裡徹底地喜歡上了這座城市。循著標誌性的古建遺蹟無意識的兜兜轉轉竟然穿起了一條中軸線,這正應驗了幾百年前創建這座成市的設計者的願景。“築城以衛君,造廓以守民”前人開闢的城市的初衷也會被後世的人一代代傳承下去。

再次出发之重走北京中轴线

從衛星地圖鳥瞰,北京城的道路都是圍繞成中心一環環延展開來的,而這個中心點,既為明清兩代的皇宮。過去有一種說法,但凡問這段時間去哪兒了,都愛在北京後面加個重重的“城兒”兒話音。好像是說自己親自到過天子腳下的皇城根兒下,有一種油然而來的優越感。

再次出发之重走北京中轴线
再次出发之重走北京中轴线

準確的說自明、清以來北京細分為幾層:有內城、皇城和故宮,從書上得知,皇城門分別由天安門、地安門、西安門、東安門組成。而中心點,即為現在的故宮,午門是故宮的正門,神武門為北門,中軸線也正是沿兩點確定的直線延伸開來的。

再次出发之重走北京中轴线

北京的建城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的薊城,而成為都城則始於遼南京、元大都、明、清、民國長達800多年的興衰罔替。走過大柵欄的石牌樓,撲面而來的叫賣聲彷彿開啟了時間之門,一部跌宕起伏的近現代歷史,記錄了這一座城市的浮華與滄桑。

再次出发之重走北京中轴线

至今屹立在正陽門前的箭樓與這條中軸線上的其它單體建築地標遙相呼應,大體上記載了這個城市社會歷史發展的脈絡。遊走中軸線,無疑是近距離感受這個城市恢宏歷史的捷徑。

再次出发之重走北京中轴线

悠久的歷史,獨特的地域。形成了這座城市平民生活的特有魅力。正陽門下,前門情思大碗茶,開始了北京這座城市的市井百態。而走過這座城門則是一幕幕風雲起伏的朝代興亡歷史大劇。

再次出发之重走北京中轴线

歷史上的國都大多難逃戰火與兵匪的摧殘,從帝制束縛掙脫出來的新中國領導人,把進城比喻成趕考,從一開始就有別於其他朝代的推倒重建。多方的努力,和平解放。標誌著人民至上的英雄紀念碑也成了中軸線上的又一地標。

再次出发之重走北京中轴线
再次出发之重走北京中轴线

什麼才是來過北京的標誌呢,參考點一定很多,吃過烤鴨,登上長城,還有就一定是有一張以天安門為背景的照片,無需準確的統計,這個景點幾乎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張標準照。

再次出发之重走北京中轴线

天安門面闊九間,進深五間,以應《易經》中乾卦中“九五,飛龍在天”之意。明、清的天子上朝頒佈聖旨教化子民,到如今的國家盛典、外賓來訪都是以此為起點。新中國為閱兵觀禮搭建的觀禮臺實足領會了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思想,絲毫無違和感。

再次出发之重走北京中轴线

紫禁城見證了幾個朝代的興衰,方形的午門廣場,東西北三面建在臺城上,顯的巍峨壯麗,襯著城市美麗的天際線。兩端闕樓逶迤相屬。

再次出发之重走北京中轴线
再次出发之重走北京中轴线

特意找到網上最紅的一個視角拍金水橋,前景的漢白玉欄杆富用節奏與韻律,一彎碧水穿庭而過,有如一條玉帶,迎面的五個拱劵城門一字排開,閒庭信步間使走過的遊客都會油然一腔自豪感。

再次出发之重走北京中轴线

光陰下的日晷安然靜處,白駒過隙間無數寒來暑往,無視無聽,守著自己的輪迴,堅定著精神,體現著非凡的氣度。

再次出发之重走北京中轴线

走出故宮,回望歷史的權力故事被緊緊束縛在紅色的小格子裡,被精心的保護起來,毋庸置疑,我們趕上了最好的時代,能暢通無阻的走在自己心中的軸線上。

再次出发之重走北京中轴线

循著景山萬春亭往南望去,天安門同紫禁城午門、三大殿、神武門前後正對著,猶如巨龍一路帶著中華文明迎面而來;登亭北望,新的建築標示著充分自信的中國巨人堅定的奔著新生活走去。

再次出发之重走北京中轴线

從永定門到鼓樓這一段近8公里的南北軸線,藏著多少故事與秘密留待喜歡這座城市的人去考證,不同時代無一例外循著這一條“中和思路”延展,一以貫之的踏著節奏向未來走去。

再次出发之重走北京中轴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