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補拍”這種事兒,究竟在“補”什麼?

好好的電影,怎麼說爛就爛了?

其實就像股市崩盤有徵兆一樣,這裡面也有跡象可循。假如一部電影在製作過程中,傳出換編劇換主演換導演換製片公司、追加預算、補拍、重拍、延期、改期之類消息,我們似乎總會不由自主地想到:“這片兒要完。”

電影“補拍”這種事兒,究竟在“補”什麼?

特別是“重拍”和“補拍”,在我們印象中絕對是“不祥之兆”。聽上去就有種返工重來的意味,似乎大事不妙。

電影“補拍”這種事兒,究竟在“補”什麼?

電影“補拍”這種事兒,究竟在“補”什麼?

所謂“重拍”,即英文“reshoot”,其實更貼切的說法是“補拍”。畢竟多數情況下是對電影的補充,而非推倒重來。

補拍可以視為對電影的修改。畢竟,電影是一個鏡頭一個鏡頭完成的,而且往往不按照實際順序來拍。後期在剪輯室裡把這些碎片般的鏡頭拼接起來,才能得到完整的片子,即“粗(初)剪版”。

只有看過粗剪版,導演和製片人才能發現電影的問題,比如情節銜接不夠連貫、某些想要表達的東西不夠充分之類。

這就需要補拍了。覺得故事不夠清楚?就再加幾場戲讓觀眾看得更明白;覺得動作戲不夠精彩?多添點打戲就好;覺得節奏太緊、氣氛太乾?請人新寫幾個幽默橋段來調節一下。

由於結尾是一部電影的關鍵,所以有時候製片人會要求另拍一個更有“賣相”的結尾換上。

比如在2016年被迪士尼寄予厚望的《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曾經就傳出片方對粗剪版不滿意,要求“重拍”的消息。一時間,業內紛紛對這部被寄予厚望的電影表示擔憂。

電影“補拍”這種事兒,究竟在“補”什麼?

然而,《俠盜一號》真的完蛋了麼?重拍,或者說補拍就一定意味著爛片嗎?

今天就為大家解答這方面的種種疑問。

首先,補拍是件麻煩事。這意味著從演員到幕後團隊都得重返工作地點——沒準需要跨越半個地球。如果演員已經安排了新的檔期那就更需要多方面協調。

總而言之,補拍需要花不少銀子。

“很多人把補拍當成汽車召回一樣的大災難,彷彿電影都拍好了再給生拽回孃胎裡似的。其實,人家只是想再多花點時間和錢,讓產品更完美罷了。

所以說,補拍很常見,跟“爛片”更沒什麼必然聯繫。

隨便翻翻近一兩年來的熱門電影你會發現——要是沒經歷過點修修補補,簡直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好萊塢大片。

就拿2016年的《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的補拍來說。起因是粗剪版在內部試映中反響不佳,令迪士尼高層下決心補拍。他們認為影片基調太過黑暗,希望加入些喜劇要素和動作戲。

電影“補拍”這種事兒,究竟在“補”什麼?

為了這次補拍,迪士尼還專門請到《諜影重重》系列的金牌編劇託尼·吉爾羅伊,由他對劇本進行改寫,以令故事更為豐富。

吉爾羅伊還將承擔起第二單元導演之職,負責監督某些增補場景的攝製。經驗豐富的特技師西蒙·克萊恩後來也加入了團隊,這意味著動作成分將是補拍的重頭戲。

電影“補拍”這種事兒,究竟在“補”什麼?

2015年的《瘋狂的麥克斯4》在炎熱的納米比亞沙漠裡拍了長達半年。本以為終於熬出頭的演員們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又在兩個月後接到了需要補拍的通知——這一次是在澳大利亞,為期三週。

電影“補拍”這種事兒,究竟在“補”什麼?

同一年的《星球大戰7》也得益於補拍,或者說殘忍點,得益於那次害哈里森·福特被砸斷腳踝的片場事故。

在“漢·索羅”養病期間,拍攝不得不暫停,導演J·J·艾布拉姆斯也得暇檢視自己先前的工作,發現自己對幾個主要角色的塑造存在很大問題。於是他趁機對劇本進行了大量修改,然後補拍了很多場戲。

結果就不用說了——很可能《星戰7》最讓你喜歡的部分恰恰就來自補拍。據奧斯卡·伊薩克透露:

“幾乎所有的幽默臺詞和搞笑橋段,都是補拍時加上去的。”

電影“補拍”這種事兒,究竟在“補”什麼?

大家喜愛的《復仇者聯盟》系列,每一部都歷過為期數週的補拍。不過漫威總裁凱文·費吉早就表示,補拍實乃漫威的一大成功法寶。

電影“補拍”這種事兒,究竟在“補”什麼?

“補拍的價值無法計量。”他說,“雖然有時候只是為了修正缺陷,但大多數情況下,補拍都事半功倍。有時它能帶來更棒的創意,更多時候,為了讓電影更簡潔或更有力度,我們會去掉一些內容,而補拍就起到把其餘部分連結起來的作用。

電影“補拍”這種事兒,究竟在“補”什麼?

在費吉看來,補拍不僅至關重要,而且是種樂趣:“後期製作才是我最喜歡的部分。

因為當你能看到整部電影的時候,才最容易找到問題。

補拍的規模一般不會太大,時間通常在幾周內為宜。如果規模太大的話,那可就真容易出事了。

下面我們來看個出事兒的“好例子”,布拉德·皮特主演的《殭屍世界大戰》。

電影“補拍”這種事兒,究竟在“補”什麼?

這麼說吧,這部電影的誕生過程頗為不順。先是經歷了編劇換人和重寫劇本,2011年7月開拍後由於管理混亂、意外頻出,才一個月就用光了全部1.25億美元的預算。接著製片人被解僱、導演馬克·福斯特跟各種人吵翻、劇組在匈牙利被當軍火販子遭特警突襲……

大家勒緊褲腰帶,好容易才把片子拍完。2012年2月,導演把粗剪版拿給派拉蒙的高層看,放映結束後,一片死寂。

派拉蒙的製片總裁馬克·埃文斯後來說,看完他第一個念頭就是重拍。而此時他們已經為這片子花了2.1億美元,這意味著加上營銷成本的話,本片至少得賣出4億以上的票房才能回本。

於是派拉蒙只好宣佈電影延期半年上映,並開始籌備補拍。美劇《迷失》的編劇達蒙·林德洛夫成了救火英雄。2012年8月,他被請去觀看了一個72分鐘長的版本——剪得一團糟。他覺得不對勁,似乎皮特在裡面也沒怎麼打殭屍啊,而且好像少了50分鐘?

電影“補拍”這種事兒,究竟在“補”什麼?

“那50分鐘才是殭屍片。”人家告訴他。

林德洛夫給出兩個選項。

A:想辦法去補這張千瘡百孔的破漁網,把感情線索接上,讓情節至少能自圓其說。

B:徹底把電影的後三分之一丟掉,這意味著已經拍好的“莫斯科紅場殭屍大戰”被徹底刪掉,還要重新拍攝30-40分鐘的新內容。

派拉蒙和布拉德·皮特最終選了B,又一位編劇明星德魯·高達被拉來救場。他和林德洛夫趕在7月之前完成了厚達60頁的補拍劇本。導演被徹底踢開,與阿湯合作多次的克里斯托弗·麥奎裡臨危受命。

補拍在英國進行,與之前動輒人山人海的陣勢相比,這次片場最多時也不超過20人。我們現在看到的《殭屍世界大戰》的後三分之一,包括皮特在一座實驗室找到解藥、片尾與家人重聚等情節,都來自補拍。

電影“補拍”這種事兒,究竟在“補”什麼?

據稱這次補拍花了2000萬美元,該片成本最終也飆升至1.9億。好在影片最終收穫5.4億的全球票房——所有的“搶救工作”總算沒有白費。

“補”出來的好電影簡直不勝枚舉。最神奇的故事要數《回到未來》(1985),開拍一個月後,主演埃裡克·斯托爾茲被邁克爾·J·福克斯替換,因為導演羅伯特·澤米基斯覺得他不合適。

結果,凡是他出鏡的戲都要重拍。這次重拍花了大約300萬美元——而整部電影的成本是1900萬。

電影“補拍”這種事兒,究竟在“補”什麼?

《指環王》和《霍比特人》系列都經歷過補拍。比如《指環王:王者歸來》中,本來有一場阿拉貢和索倫單挑的戲。但彼得·傑克遜拍完之後越看越不對,最後還是換掉了。

電影“補拍”這種事兒,究竟在“補”什麼?

泰倫斯·馬立克的《天堂之日》(1978)如今被視為大師傑作。當初卻差點把人折騰死:拍攝居然持續了長達一年,最後攝影師實在耗不起,乾脆在推薦了接班人後撂挑子走人。

然後馬立克就扎進了剪輯室足足一年之久。製片人沒有等到剪輯完成的消息,卻等來了需要召集演員重拍的噩耗——不然的話情節根本串不起來。

電影“補拍”這種事兒,究竟在“補”什麼?

據說此時男主角理查·基爾都不記得自己演過這片子了。當然,重回加拿大的麥子地去拍攝已不可能,他們只好因陋就簡,有場戲在洛杉磯的高速公路旁就地取景,而理查·基爾跳入河中的鏡頭,其實是在魚缸裡拍的。

補拍結束後,馬立克再度回到剪輯室,又磨了一年多。

無獨有偶。塔可夫斯基拍《潛行者》(1979)時,花了一年時間拍外景戲。然而,由於當時蘇聯洗印廠對他們使用的進口柯達膠片不熟悉,所有底片竟然全部報廢。

電影“補拍”這種事兒,究竟在“補”什麼?

導演只能重新申請經費、另找了位攝影師(正好之前那位跟他不合),把這部分重拍了一遍。據親歷過這兩次拍攝的一位劇組成員回憶,前後的內容完全不一樣。

有時候,當導演交上來的是《神奇四俠2015》這樣的片時,再怎麼補拍也是枉然。

倒也不能全怪導演,作為製片方,福克斯在電影拍攝過程中數次與導演喬什·特蘭克產生理念分歧,劇本和結局也屢遭改動。

粗剪版出來後,福克斯馬上著手進行補拍,對原有的情節進行了大刀闊斧的修改——而補拍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吧……

電影“補拍”這種事兒,究竟在“補”什麼?

《47浪人》也曾是讓無數影迷感嘆“怎麼會為這種電影燒掉那麼多錢”的片。

它的製作成本高達1.75億美元,而導演只是個因幾支特效短片在網絡上成名、並無任何電影製作經驗的菜鳥。當環球發現這是個無底洞時,早就為時已晚。沒轍,補拍吧!

他們把止損的全部希望寄託在主演基努·李維斯身上,儘量多給他加特寫和臺詞,還添了不少感情戲。可惜職業的基努再怎麼努力,也沒有改變它撲街的命運。

電影“補拍”這種事兒,究竟在“補”什麼?

記得資深獨立電影製片人羅伯·科萬曾提醒菜鳥導演:“為補拍留一部分預算。留好你的服裝和主要道具,最重要的是別把外景地的業主惹毛了,萬一你還得回去拍戲那多尷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