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补拍”这种事儿,究竟在“补”什么?

好好的电影,怎么说烂就烂了?

其实就像股市崩盘有征兆一样,这里面也有迹象可循。假如一部电影在制作过程中,传出换编剧换主演换导演换制片公司、追加预算、补拍、重拍、延期、改期之类消息,我们似乎总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这片儿要完。”

电影“补拍”这种事儿,究竟在“补”什么?

特别是“重拍”和“补拍”,在我们印象中绝对是“不祥之兆”。听上去就有种返工重来的意味,似乎大事不妙。

电影“补拍”这种事儿,究竟在“补”什么?

电影“补拍”这种事儿,究竟在“补”什么?

所谓“重拍”,即英文“reshoot”,其实更贴切的说法是“补拍”。毕竟多数情况下是对电影的补充,而非推倒重来。

补拍可以视为对电影的修改。毕竟,电影是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完成的,而且往往不按照实际顺序来拍。后期在剪辑室里把这些碎片般的镜头拼接起来,才能得到完整的片子,即“粗(初)剪版”。

只有看过粗剪版,导演和制片人才能发现电影的问题,比如情节衔接不够连贯、某些想要表达的东西不够充分之类。

这就需要补拍了。觉得故事不够清楚?就再加几场戏让观众看得更明白;觉得动作戏不够精彩?多添点打戏就好;觉得节奏太紧、气氛太干?请人新写几个幽默桥段来调节一下。

由于结尾是一部电影的关键,所以有时候制片人会要求另拍一个更有“卖相”的结尾换上。

比如在2016年被迪士尼寄予厚望的《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曾经就传出片方对粗剪版不满意,要求“重拍”的消息。一时间,业内纷纷对这部被寄予厚望的电影表示担忧。

电影“补拍”这种事儿,究竟在“补”什么?

然而,《侠盗一号》真的完蛋了么?重拍,或者说补拍就一定意味着烂片吗?

今天就为大家解答这方面的种种疑问。

首先,补拍是件麻烦事。这意味着从演员到幕后团队都得重返工作地点——没准需要跨越半个地球。如果演员已经安排了新的档期那就更需要多方面协调。

总而言之,补拍需要花不少银子。

“很多人把补拍当成汽车召回一样的大灾难,仿佛电影都拍好了再给生拽回娘胎里似的。其实,人家只是想再多花点时间和钱,让产品更完美罢了。

所以说,补拍很常见,跟“烂片”更没什么必然联系。

随便翻翻近一两年来的热门电影你会发现——要是没经历过点修修补补,简直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好莱坞大片。

就拿2016年的《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的补拍来说。起因是粗剪版在内部试映中反响不佳,令迪士尼高层下决心补拍。他们认为影片基调太过黑暗,希望加入些喜剧要素和动作戏。

电影“补拍”这种事儿,究竟在“补”什么?

为了这次补拍,迪士尼还专门请到《谍影重重》系列的金牌编剧托尼·吉尔罗伊,由他对剧本进行改写,以令故事更为丰富。

吉尔罗伊还将承担起第二单元导演之职,负责监督某些增补场景的摄制。经验丰富的特技师西蒙·克莱恩后来也加入了团队,这意味着动作成分将是补拍的重头戏。

电影“补拍”这种事儿,究竟在“补”什么?

2015年的《疯狂的麦克斯4》在炎热的纳米比亚沙漠里拍了长达半年。本以为终于熬出头的演员们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又在两个月后接到了需要补拍的通知——这一次是在澳大利亚,为期三周。

电影“补拍”这种事儿,究竟在“补”什么?

同一年的《星球大战7》也得益于补拍,或者说残忍点,得益于那次害哈里森·福特被砸断脚踝的片场事故。

在“汉·索罗”养病期间,拍摄不得不暂停,导演J·J·艾布拉姆斯也得暇检视自己先前的工作,发现自己对几个主要角色的塑造存在很大问题。于是他趁机对剧本进行了大量修改,然后补拍了很多场戏。

结果就不用说了——很可能《星战7》最让你喜欢的部分恰恰就来自补拍。据奥斯卡·伊萨克透露:

“几乎所有的幽默台词和搞笑桥段,都是补拍时加上去的。”

电影“补拍”这种事儿,究竟在“补”什么?

大家喜爱的《复仇者联盟》系列,每一部都历过为期数周的补拍。不过漫威总裁凯文·费吉早就表示,补拍实乃漫威的一大成功法宝。

电影“补拍”这种事儿,究竟在“补”什么?

“补拍的价值无法计量。”他说,“虽然有时候只是为了修正缺陷,但大多数情况下,补拍都事半功倍。有时它能带来更棒的创意,更多时候,为了让电影更简洁或更有力度,我们会去掉一些内容,而补拍就起到把其余部分连结起来的作用。

电影“补拍”这种事儿,究竟在“补”什么?

在费吉看来,补拍不仅至关重要,而且是种乐趣:“后期制作才是我最喜欢的部分。

因为当你能看到整部电影的时候,才最容易找到问题。

补拍的规模一般不会太大,时间通常在几周内为宜。如果规模太大的话,那可就真容易出事了。

下面我们来看个出事儿的“好例子”,布拉德·皮特主演的《僵尸世界大战》。

电影“补拍”这种事儿,究竟在“补”什么?

这么说吧,这部电影的诞生过程颇为不顺。先是经历了编剧换人和重写剧本,2011年7月开拍后由于管理混乱、意外频出,才一个月就用光了全部1.25亿美元的预算。接着制片人被解雇、导演马克·福斯特跟各种人吵翻、剧组在匈牙利被当军火贩子遭特警突袭……

大家勒紧裤腰带,好容易才把片子拍完。2012年2月,导演把粗剪版拿给派拉蒙的高层看,放映结束后,一片死寂。

派拉蒙的制片总裁马克·埃文斯后来说,看完他第一个念头就是重拍。而此时他们已经为这片子花了2.1亿美元,这意味着加上营销成本的话,本片至少得卖出4亿以上的票房才能回本。

于是派拉蒙只好宣布电影延期半年上映,并开始筹备补拍。美剧《迷失》的编剧达蒙·林德洛夫成了救火英雄。2012年8月,他被请去观看了一个72分钟长的版本——剪得一团糟。他觉得不对劲,似乎皮特在里面也没怎么打僵尸啊,而且好像少了50分钟?

电影“补拍”这种事儿,究竟在“补”什么?

“那50分钟才是僵尸片。”人家告诉他。

林德洛夫给出两个选项。

A:想办法去补这张千疮百孔的破渔网,把感情线索接上,让情节至少能自圆其说。

B:彻底把电影的后三分之一丢掉,这意味着已经拍好的“莫斯科红场僵尸大战”被彻底删掉,还要重新拍摄30-40分钟的新内容。

派拉蒙和布拉德·皮特最终选了B,又一位编剧明星德鲁·高达被拉来救场。他和林德洛夫赶在7月之前完成了厚达60页的补拍剧本。导演被彻底踢开,与阿汤合作多次的克里斯托弗·麦奎里临危受命。

补拍在英国进行,与之前动辄人山人海的阵势相比,这次片场最多时也不超过20人。我们现在看到的《僵尸世界大战》的后三分之一,包括皮特在一座实验室找到解药、片尾与家人重聚等情节,都来自补拍。

电影“补拍”这种事儿,究竟在“补”什么?

据称这次补拍花了2000万美元,该片成本最终也飙升至1.9亿。好在影片最终收获5.4亿的全球票房——所有的“抢救工作”总算没有白费。

“补”出来的好电影简直不胜枚举。最神奇的故事要数《回到未来》(1985),开拍一个月后,主演埃里克·斯托尔兹被迈克尔·J·福克斯替换,因为导演罗伯特·泽米基斯觉得他不合适。

结果,凡是他出镜的戏都要重拍。这次重拍花了大约300万美元——而整部电影的成本是1900万。

电影“补拍”这种事儿,究竟在“补”什么?

《指环王》和《霍比特人》系列都经历过补拍。比如《指环王:王者归来》中,本来有一场阿拉贡和索伦单挑的戏。但彼得·杰克逊拍完之后越看越不对,最后还是换掉了。

电影“补拍”这种事儿,究竟在“补”什么?

泰伦斯·马立克的《天堂之日》(1978)如今被视为大师杰作。当初却差点把人折腾死:拍摄居然持续了长达一年,最后摄影师实在耗不起,干脆在推荐了接班人后撂挑子走人。

然后马立克就扎进了剪辑室足足一年之久。制片人没有等到剪辑完成的消息,却等来了需要召集演员重拍的噩耗——不然的话情节根本串不起来。

电影“补拍”这种事儿,究竟在“补”什么?

据说此时男主角理查·基尔都不记得自己演过这片子了。当然,重回加拿大的麦子地去拍摄已不可能,他们只好因陋就简,有场戏在洛杉矶的高速公路旁就地取景,而理查·基尔跳入河中的镜头,其实是在鱼缸里拍的。

补拍结束后,马立克再度回到剪辑室,又磨了一年多。

无独有偶。塔可夫斯基拍《潜行者》(1979)时,花了一年时间拍外景戏。然而,由于当时苏联洗印厂对他们使用的进口柯达胶片不熟悉,所有底片竟然全部报废。

电影“补拍”这种事儿,究竟在“补”什么?

导演只能重新申请经费、另找了位摄影师(正好之前那位跟他不合),把这部分重拍了一遍。据亲历过这两次拍摄的一位剧组成员回忆,前后的内容完全不一样。

有时候,当导演交上来的是《神奇四侠2015》这样的片时,再怎么补拍也是枉然。

倒也不能全怪导演,作为制片方,福克斯在电影拍摄过程中数次与导演乔什·特兰克产生理念分歧,剧本和结局也屡遭改动。

粗剪版出来后,福克斯马上着手进行补拍,对原有的情节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而补拍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吧……

电影“补拍”这种事儿,究竟在“补”什么?

《47浪人》也曾是让无数影迷感叹“怎么会为这种电影烧掉那么多钱”的片。

它的制作成本高达1.75亿美元,而导演只是个因几支特效短片在网络上成名、并无任何电影制作经验的菜鸟。当环球发现这是个无底洞时,早就为时已晚。没辙,补拍吧!

他们把止损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主演基努·李维斯身上,尽量多给他加特写和台词,还添了不少感情戏。可惜职业的基努再怎么努力,也没有改变它扑街的命运。

电影“补拍”这种事儿,究竟在“补”什么?

记得资深独立电影制片人罗伯·科万曾提醒菜鸟导演:“为补拍留一部分预算。留好你的服装和主要道具,最重要的是别把外景地的业主惹毛了,万一你还得回去拍戏那多尴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