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俯首拜阳明」王阳明心学为什么对后世影响如此深远?

王阳明的一生中转折点,乃在于“龙场悟道”,在此之前被贬官,而后去一道观见了一个道士,对于从小患有隐疾的他,欲求养生之术,后来道士教了他一些养生之道,并没有让他修行,点化他,笑了笑说,先生有如此才干,不如报国为民谋福,岂不是可惜?后来王阳明与道人交谈一晚上,无所不谈,第二天便早早告辞...

「一生俯首拜阳明」王阳明心学为什么对后世影响如此深远?

王阳明从小励志做圣人,需知,正如苏东坡所说“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正是有了早年程朱理学的影响,格物致知,“每天早晚对着竹子思考,说到这里我们也不禁莞尔一笑,不过追求真理者必与常人无异,只不过有一颗恒心矣”。这乃是后来道家思想对于王阳明,起到了一个顿悟的作用。

「一生俯首拜阳明」王阳明心学为什么对后世影响如此深远?

1905年,日本海军大将,日本军事史上少有的天才将领东乡平八郎在日俄战争中率领装备处于劣势的日本海军全歼了俄国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成了日本家喻户晓的人物。在归国的庆功宴上,面对众人的夸赞,东乡平八郎一言未发,只是拿出一块腰牌,上面刻着七个字——一生伏首拜阳明。但是这个故事的真假存在争议,而阳明心学对日本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幕府末期日本的大量思想家接受了阳明心学,极大程度上推动了日本的明治维新。甚至可以说没有王阳明的心学,不敢说没有现在的日本,至少日本绝不会是现在的样子。不唯日本、朝鲜、韩国都深受其影响。阳明心学被经济腾飞的韩国奉为精神范本。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断言“21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

「一生俯首拜阳明」王阳明心学为什么对后世影响如此深远?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语录、论学书信的简集,类似孔门的《论语》,是阳明学派的启蒙典籍。“传习”二字便取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知行合一、心外无物、致良知等主要观点,讲述了王学的内容、意义及宗旨。尤其是记载了王阳明提出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堪称王阳明一生学问的精义。

无善无恶心之体,通俗来讲,人心生来是纯真的,本没有善恶之分,受到后天的影响,善恶只是作为人自身行为的评判结果。

有善有恶意之动,善念或者恶念,和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乃至于受教育,自身文化修养,归根结底是后天学习有很大的的关键。

「一生俯首拜阳明」王阳明心学为什么对后世影响如此深远?

知善知恶是良知,通俗来讲,就是能明辨是非,知道行为的善恶就是内心良知的意念表现,人的思想有了善恶之分,也就是发现了内心的良知。没有良知,为善为恶的行为都分不清,还谈何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明辨是非,做的事情合乎天地之道,就是格物。格物,意为探究事物的道理纠正人的行为,“格”在此有“穷究”之意。

知善知恶是良知,(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行)此乃,知行合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