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上最难防控的害虫,该如何防控

梨小食心虫,鳞翅目小卷叶蛾科。以幼虫钻蛀桃稍、桃果、苹果、枣果及杏果等,是桃树上最难有效防控的主要害虫。虽然很多桃园采用了果实套袋措施,可以大大减轻梨小食心虫对果实的钻蛀为害,但是在河北、山东和河南等地的桃园里,梨小食心虫的幼虫在5、6月份钻蛀桃稍,造成桃稍折断枯萎。在大发生的年份,即便是果实上有果袋包被,第三代或第四代幼虫也依然会从比较松散的袋口或解袋后钻蛀进果实。


桃树上最难防控的害虫,该如何防控

梨小食心虫之所以不好治是有多种原因的。一个是第一代产卵时间拉的很长,从4月初到5月初,有一个月时间。这就导致第一代幼虫孵化时间也随之拉长,同时又造成世代重叠,即同一时间,桃树上即有上一代的幼虫又有下一代的卵。第二个原因是,梨小食心虫的幼虫从卵壳里出来以后在果面上滞留的时间很短,很快就找到合适的位置钻蛀进新梢或果实中,而一旦钻进去就很难用药剂杀死。基于这两个原因,梨小食心虫的用药防治时机很难掌握,稍一疏忽就错失了时机,除非多次频繁的打药,这显然也是不合适的;

要解决这一问题,有三个办法。一个是选用持效期长的杀虫剂,尤其是由杀卵效果或渗透性较好的杀虫剂。比如灭幼脲和除虫脲,甲维盐类和氯虫苯甲酰胺类等。灭幼脲和除虫脲属于昆虫激素类杀虫剂,通过抑制鳞翅目幼虫体壁的几丁质合成干扰幼虫的脱皮,打乱其整个生长发育进程,药效比较缓慢,但持效时间较长;甲维盐,全称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是一种从阿维菌素中分离出来的对鳞翅目害虫活性更强的生物菌代谢产物,其触杀活性比阿维菌素高了很多,且有很强的渗透性,也意味着甲维盐对刚开始钻蛀进新梢或果实的梨小食心虫,可以透过植物表皮组织接触到虫体,发挥杀虫效果;氯虫苯甲酰胺类属于比较新颖的杀虫剂,通过触杀、胃毒或内吸方式进入虫体内,扰乱害虫体细胞内的线粒体代谢,激活鱼尼丁受体,刺激肌肉中的钙离子过度释放导致虫体无力瘫痪死亡。氯虫苯甲酰胺的药效发挥也比较慢,但持效期很长。


桃树上最难防控的害虫,该如何防控

第二个办法就是诱测成虫羽化高峰时期,进而推测产卵、孵化及喷药时机。一般的,每一代成虫羽化高峰期的出现意味着这一代的成虫产卵高峰期的到来,届时也已经有一部分孵化为幼虫,此时打药的效果会更好一些。诱测梨小食心虫成虫的方法有糖醋液、黑光灯、性诱剂等。前两种措施成本较低,但操作比较麻烦,用性诱剂做成诱捕器,设置简单,比较容易操作。所谓性诱剂就是模仿梨小食心虫成虫在交配的时候散发出来的招引异性虫体的信息素,人工合成新的制剂制成缓慢释放的芯状产品,以假乱真,诱惑梨小食心虫的成虫进入诱捕器内的粘版上,既可以杀死成虫减少产卵量,也可以摸清成虫羽化的规律,根据其高峰出现时间确定喷药时机。

第三种办法是直接把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成倍剂量的添加到一种缓释性产品中,迷向干扰丝,绑在树枝上。果园中每一棵树绑一根这样的产品,在整个果园的空气中弥漫着相当于20000倍浓度梨小食心虫的雌蛾信息素。这就使闻风而来的梨小食心虫雄虫有点晕头转向的感觉,找不到雌虫的位置,也就不能交配产卵。连续使用下来,果园中的梨小食心虫数量就会因为不孕不育而逐渐减少。

桃树上最难防控的害虫,该如何防控

上述三种方法各有千秋,但都有不足。单凭化学杀虫剂,先不说用药时机上的被动并没有完全解决掉,盲目的连续施药也同时会导致害虫抗药性的增加,以及对果园内有益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黑光灯的设置和使用,需要电源的支持,单凭这一点就会有很多果园做不到,性诱剂诱捕器虽然相对简便,但也需要农民有一定的昆虫识别能力,况且悬挂在树枝上的三角屋诱捕器很容易被大风吹坏。迷向干扰丝的防效不错,设置操作也很简便。但只能针对一种害虫,也意味着农民并不能大幅减少打药次数。

针对此文,你有什么观点和意见,欢迎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