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一次慘絕人寰的大分家

歷史上一次慘絕人寰的大分家

出處:網絡

從國家的角度上來說,分家這個名詞我們並不陌生。熟讀歷史的朋友們應該都耳熟能詳關於春秋戰國時期三家分晉的故事。我們今天要把目光放到南亞次大陸,時間是在二戰之後,一場關於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的大分家,此次分家的結局就是現在的巴基斯坦和印度劃界自治,而代價則是慘絕人寰的,保守估計這次分家導致死亡人數達五十萬人,造成流離失所的人達到一千多萬,那麼問題來了,他們為什麼要分家?有為什麼會造成如此大的傷亡?我們要想明白這些,就要首先明白印度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說起印度大家就能聯想起莫臥兒帝國和孔雀王朝,曾是世界上十分強大的國家,即使是他們也僅僅只是佔據了印度的一部分,並未能控制印度全域。這是因為,印度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區,尤其是印度北部,由於其地理原因,成為其外來文化、移民、宗教傳播的必經之地,其人口成分十分複雜。而在英國統治時期,幫助了印度人擴展了南部和東北部領土,才勉強組成了英屬印度這個殖民地。直到印度獨立時期,當地屬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人數最多,而分家也是因此而分。

歷史上一次慘絕人寰的大分家

出處:網絡

縱觀歷史一個國家的命名是經過深思熟慮並飽含一定寓意的,而靠生搬硬造來命名的國家很少,但巴基斯坦這個國名卻是一個現場臨時硬造的生詞(PAKISTAN)。這個單詞是由各個穆斯林人口占優勢的地區、以及各個省各個聯邦的首字母組成的,可見當時印度的穆斯林們是多麼的希望自己能夠自治,從印度分離出來。

那麼歷史上是否有過讓印度不分裂的機會呢?

有的,在1946年印度迎來了英國的內閣使團來商量獨立自治,英國人提出聯邦制度,從客觀的角度上來說,聯邦自治的方案是最適合印度當時的情況,但是很遺憾,尼赫魯(印度國大黨領袖)為了權利為了能夠拿到更多的談判籌碼,向社會公開表明態度:反對這條方案。此舉惹怒了真納(印度未分家前穆斯林聯盟領袖,也被稱為巴基斯坦的國父),也惹怒了當時靜待消息的穆斯林們,於是他們開始遊行,與印度教徒們發生衝突(提刀端槍的衝突),英國內閣使團見勢不妙拔腿就走,於是因尼赫魯的個人原因便導致印度失去了這個機會。

歷史上一次慘絕人寰的大分家

出處:真納

歷史上一次慘絕人寰的大分家

出處:尼赫魯

第二次,英國方面派來了蒙巴頓到民間考察,他發現要想解決矛盾避免國家分裂從民間的衝突局勢來看已經是不可能的,只能在管理層尋找突破口。而其根本在於能否說服真納,但是真納此時異常決絕,鐵了心就是要和印度分家。莫巴頓無奈只能再一次的無功而返。實際上他不知道真納在那時已身患重病(肺結核晚期),在其生命的最後幾年時光裡,他希望巴基斯坦建國,他希望能在南亞次大陸上有一塊屬於穆斯林聯盟自己的、獨立的、擁有完整主權的國家。而眼下如果自己突然駕鶴西去那麼那麼印度的穆斯林們將成為一盤散沙為人宰割。

因此在萬般無奈之下蒙巴頓終於提出印巴分治的方案。

歷史上一次慘絕人寰的大分家

出處:網絡

最後經過討論,決定在當年的八月十五日,實行分裂自治。將分治的最後期限劃定的如此倉促的時間是有原因的,一方面因為那天是日本投降、解放日。而另一方面則是尼赫魯和真納都不想拖得太久,他們希望這件事情快快解決,好讓國內穩定。

分家日子定下來後,擺在雙方面前的是一個接著一個的現實的問題:

國際地位的繼承問題,例如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國際地位而沒其他一些國傢什麼事兒。

再者是軍隊和管理層的問題,出現了很多問題,例如:根據要求穆斯林們必須要在八月十五日前,前往劃定好的巴基斯坦境內,而大多的穆斯林的家卻在印度境內。

歷史上一次慘絕人寰的大分家

出處:網絡

八月十五號,國界線如約出爐,不少的人發現自己竟然身處在對方領土之內!於是開始了約五百萬人的浩蕩遷移。在遷移的過程中發生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我們知道,從劃線自治這個決議的提出到最後落實經歷了漫長的挫折,在這段漫長的動盪中,雙方早已埋下仇恨的種子,所有被擠壓的怒火一併爆發。從最一開始的局部衝突慢慢演變為整體衝突,尤其是在獨立日夜晚(八月十五日)所爆發的衝突更為激烈,本是應該值得慶祝的日子,卻血流成河。保守估計死亡人數達五十萬人,牽連近千萬人。

可謂是歷史上一場慘絕人寰、血流成河的一次分家。

我是凳上客,是熒幕下的一名觀眾,片刻進入氛圍,片刻抽離出身。即走即留,既留既走,不做任何判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