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年羹尧带兵屠杀江夏镇连江夏千总都杀,为什么康熙不追究?

回忆是倒车镜里的公路

向敬之

在清朝,如果大臣擅杀家中的奴役,都会受到严厉的制裁。

顺治十年,左都督加太子太保任珍,被举报曾在兴安总兵任上,自治家人淫乱,擅杀多人,结果被流放辽阳。这,还是被顺治帝念其军功,网开一面,从宽免死。

至已有铁血法令制度的康熙后期,如果有人像年羹尧一样,擅自带兵屠杀江夏镇,诛杀千总等数百人,就连手无寸铁的老弱病残都不放过,这是震动朝野的血腥大案,也是公然造反的谋逆大罪。不光要将首犯年羹尧明正典刑,就是年氏家人也难逃满门抄斩的刑罚。

然而,电视剧《雍正王朝》中设计,最高领导人康熙帝面对此等惊天血案,却是不闻不问,更莫说追究。所以,有人认为这是康熙明白是皇子胤禛、胤祥指使的,牵连甚广,只好息事宁人。

把康熙弄成装聋作哑,其实是对这位千古一帝的莫大讽刺。康熙后期,先后以心腹兼小舅子托合齐、隆科多出任步军统领,就是要进一步监控诸皇子的一举一动。托合齐偏袒太子,即遭到康熙严厉的惩罚。如果皇子擅自派人屠城,已经在制造社会恐怖事件,严重威胁到皇权,康熙决不会姑息养奸。

年羹尧夜屠江夏镇,突出了他是胤禛的打手和嗜血的武夫,却成了此剧的一大败笔:

一、严重漠视了清朝森严的法律制度,将康熙以及后继之君雍正推动了纵容屠戮、草菅人命的罪恶境地。

二、将科举入仕的年羹尧弄成了赳赳武夫。年羹尧曾是康熙内阁学士,御前大秘,因表现突出而被调任四川封疆大员。这样一个熟知法律却仕途得意的高官,怎会以屠城自寻死路?

当然,如果电视剧安排康熙追究年羹尧的杀戮大罪,那也就没有了后来胤禛倚重年羹尧而顺利登基的历史了


以礼观书

不追究年羹尧是默许雍正的做法,追究十三阿哥胤祥,其实是对他和雍正的保护,因此,只能让讲仁义的老十三一人承担江夏镇的罪名。

从剧情发展来看,此时康熙已经内定新太子是雍正了,而胤祥替太子杀郑春华灭口,更犯了康熙的忌讳(郑春华是个碰不得的女人,亦是政治牺牲品)。且作为皇帝,天下事康熙不得不知;但是天下事,他又未必全知。

一、年羹尧带兵屠杀江夏镇连江夏千总都杀的剧情背景(所有这些事,康熙一概不知)

1,太子复立,迫不及待大规模报复,扫清八爷党的势力。

2,八爷党门人任伯安见风使舵,转投太子,太子胁迫十三阿哥胤祥释放刘八女以换取《百官行述》。

3,年羹尧江夏镇一役缴获并私吞大量钱财,并截获太子与任伯安的书信以及《百官行述》的当票。

4,雍正设酒宴顺便掩护十三阿哥查万永当铺,并缴获《百官行述》。

5,雍正擅自留藏太子企图获取《百官行述》,以掣肘百官的证据:写给任伯安的书信。并想以此制约太子。

二、年羹尧不被追究,其实是雍正的功劳,且看雍正如何护犊子的(所有这些事,康熙也一概不知)

1,雍正找八王党诉苦并假装和太子闹翻,主动提出年羹尧杀八王门人任伯安一案,亦表示准备设酒宴替年羹尧赔罪,并让其说清楚江夏镇的事。

2,雍正摆鸿门宴,宴请八爷党,太子,以及留守中堂马齐,并串通十三爷,表示江夏镇一案是为了不泄露机密,让年羹尧回京述职之机顺道江夏,是搜查百官行述的,遇抵抗不得已为之,至于杀任伯安的原因?灭口!

3,对于年羹尧缴获,私吞大量钱财一事,雍正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三、康熙本以为此次南巡之前,已经权衡了朝中的势力,实际上却是低估了九子夺嫡下的复杂朝局,《百官行述》案后,又不得不急召年羹尧御前问话。

1,康熙得知马齐和太子上的折子后,旋即封赏年羹尧四川巡抚一职,说明对雍正此次处理《百官行述》案是心里默许的。因此,就不存在要追究年羹尧了。

2,没错,康熙的确怀疑过雍正在内的众皇子们,所以,在圣旨中才未提及封赏年羹尧一事,正因为有怀疑,亦才急召年羹尧御前问明实情。而年羹尧事后也并未向康熙和盘托出,康熙又怎么能知道这是十三爷和雍正的密谋呢?


剧评道长

康熙不追查年羹尧是因为康熙投鼠忌器,害怕牵扯到自己的默定继位人四阿哥胤禛,但这件几百人的惨案又不能不对天下臣民有所交代,所以他把罪责惩罚到了十三阿哥胤祥身上

其实在百官行述案这件事情发了以后,太子胤礽的再次被废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而康熙真的在意区区一个江夏镇的几百生灵吗?

他当然不在乎,他最在意的事情还是那件立太子的大事,一旦胤礽再次被废,那么朝局将为之大变,阿哥们逐鹿中原也将愈发激烈。如何在太子胤礽被废之后,保护好自己的继位人,让他免倒废太子的覆辙也就成为了康熙最关注的事情。

在康熙看来,大阿哥胤禔为夺嫡处心积虑,不惜暗害亲兄弟,是第一等的乱臣贼子;而饱读经书的三阿哥胤祉在大阿哥出事之后落井下石,也谈不上光明磊落,且他能力不足,也难担起这千斤重担;而八阿哥胤禩虽素有贤名,却是以此来收买人心,更何况其党羽心腹布满朝廷,连康熙也忌惮三分,康熙怎会把江山交给这个只会放纵他人的儿子呢;而九阿哥和十阿哥党附胤禩,自然亦非人君之选;十四阿哥能征善战,经兵略武很有成效,但为人太过轻浮,不是合格的继位人。至于十三阿哥胤祥,为人豪爽,但不会拐弯,是做不好皇帝的。

而人君之选则是那个坚刚不可夺其志的胤禛,胤禛一心为国,从不计较个人利害得失,甘愿做大清的孤臣。在江南赈灾,从盐商嘴里掏钱,追比户部欠款(得罪了满朝文武),举荐大将军王(推举了八阿哥阵营的胤禵),每件事都做到了康熙的心坎上。这种气魄,才是康熙看好的继位人的气质。

但是康熙却不能将其抖落出来,一方面是怕他像胤礽一样遭人陷害,另一方面也要继续考察他。所以当康熙想到此的时候,江夏镇的事情如何解决也就有了眉目,这就是为什么不追查具体的执行者年羹尧而只是处分了十三阿哥的原因?

众所周知,年羹尧是四阿哥胤禛的包衣奴才而不是十三阿哥胤祥的包衣奴才,所以年羹尧背后的主使人不是十三阿哥胤祥而是胤禛。倘若从年羹尧查起,一不小心查到了胤禛则将大事不好。

这是因为江夏镇一案牵扯到几百条人命,还有孤儿寡小,堪称康熙亲政以来的最大惨案。这里面自然有猫腻,不然就算是江夏镇官兵及壮丁拘捕,那么也不用把孩子也杀掉。康熙是痛恨年羹尧的所作所为的,但是他不能动年羹尧,因为害怕牵扯到胤禛。否则换了其他阿哥手下的门人,几百条人命的大案子岂有不查之理,何况死掉的还有朝廷命官和几十个官兵,这简直就是谋反的大罪。

所以康熙对这件事是做了两件事,一是提升年羹尧为四川巡抚,默认这件事胤禛没有做错,只是手段太残暴。二就是惩罚胤祥,让他为胤禛和年来买单,美其名曰“磨炼其心性”。

所以在那个时候康熙就默认了胤禛是自己的继位人,不查年羹尧是保住胤禛,提拔年羹尧是放出信号,勉励胤禛。而既是老十三下的令,便索性将十三的两罪并罚(另一罪名是暗杀郑春华),圈禁宗人府,只可惜十三阿哥下的令是追查任伯安。更可笑的是八爷党,还在痛惜自己的几百万两银子,没有想到老爷子已经定好了太子。

以上。


逆流时代

话说年羹尧奉了十三阿哥胤祥的令回京述职,路中经过江夏镇,把江夏镇洗劫一空,镇上几百口人全部葬身于火海。

康熙皇帝下令惩办了十三阿哥,转过头却晋升年羹尧为四川总督。

表面上看,年羹尧是偶然路过江夏镇,又因突发事件才回掉整个江夏镇。实际上却背藏玄机,就连康熙皇帝也不得不投鼠忌器,轻描淡写,选择性的处罚了一些人。

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难道康熙皇帝年老就变哥愚蠢了吗?

江夏镇真正的问题在于,有这么一个人叫刘八女,是八阿哥的人。

在刘八女的手上,有一本书叫百官行述。这本书记载了当时朝廷官员的种种劣行,也就是说很多官员的把柄掌握在八阿哥中。

八阿哥利用这些证据来要挟朝中官员为他所用,联名保奏他来做太子。

然而这一切早已给四阿哥雍正得知,但胤禛不方便亲自出面来处理这件事。

这时候就有十三阿哥代替雍正命令年羹尧对江夏镇下手,把这本书毁掉。同时除掉刘八女,以消灭八阿哥要挟朝廷官员的一切证据。

康熙皇帝显然也是知道这些厉害的,经过全盘考虑,他才最终做出了上面的判决。

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四阿哥,这个未来的雍正皇帝,现在的皇太子。

然而天下出现这么大的案子,朝廷又不能坐视不管。总要抓一个替罪羊出来,稍稍惩罚一下十三阿哥,也是在警告四阿哥做事不要太过头。

同时也保全了四阿哥胤禛,让这件事有了一个结局,可以向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从全局上来看,这样处理不公平,但却是最合理的一个结果。


新知传习阁

看过《雍正王朝》的小伙伴们,不知道你们还记得其中的一处剧情吗?年羹尧当时接到十三爷的手令,让他回京述职。路过江夏镇之时,年羹尧率军屠杀了江夏镇所有的


人。连朝廷的官员江夏千总也没有放过。可是,事后的年羹尧并没有受到康熙的处罚,反而将他提拔为四川总督。这是为何呢?让我们具体分析一下吧。

1.投鼠忌器,不想要将百官行述的事公之于众

因为江夏镇是八王党手下任伯安的老巢,他所编写的百官行述记述了各个官员的缺失以及干的种种恶行。所以,朝廷中的某些官员一直受到他的胁持。而胤禛却一把火


烧了这所谓的百官行述,断了八王党那些人的念头。可是,江夏镇还在,那刘八女也还在。正所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年羹尧正是抱着这个心思,率领着人马一举


屠杀了江夏镇,给这个事件划上了一个句号。这也正中了康熙帝的心思数百条的性命,在帝王看来不值一提,若是这百官行述事件得不到解决,朝局就不会安稳。所以,只能


默认了年羹尧的行为。

2.太子即将被废,保护好新的继承人实为重中之重

太子当时虽然被重新复立,可早已让康熙失望透顶了,经历了这件大事过后,怕又是逃不掉被废立的命运。纵观那几个阿哥,大阿哥因为进言赐死太子,早已被康熙认


为心思毒辣,非为人君之像,三阿哥因为落井下石,也被康熙所不喜,至于八王党的那群阿哥,除了拉拢人心,结党谋私,也不会去干一些利民利国的事。


真正被康熙看重的是那个寡言,但干实事的四阿哥胤禛,追回户部欠款,黄河赈灾,桩桩件件都是得罪人的差事,康熙是想讲胤禛培养成一个孤臣,何为孤臣?乃


为“寡人”。康熙不处罚年羹尧,就是想给四阿哥留给一个可用之臣,就是可怜了老十三,同样为了保护他,将他圈禁于宗人府。试想一下,若是年羹尧被杀,十三爷被废,


四阿哥手下还有可用之人吗?所以,提拔年羹尧,就是想要保护好胤禛,让他未来可以成为一个有道明君。


其实,桩桩件件,用四个字就能回答:“帝王心术”,不查年羹尧是想要保护他身后的人:胤禛。若不是早已经认定他为大清的继承人,又何必包庇他们,将十

三爷作为一个“替罪羊”呢?

喜欢历史的小伙伴们,发表一下你们的看法吧。


小小呆萝卜

《雍正王朝》里面有个场景就是四阿哥利用年羹尧回家述职的机会派兵血洗江夏镇。这个场景可以看出雍正已具备一念杀万人的帝王心态。


这个事件的大背景就是任博安手握百官行述,以此为把柄要挟百官真正做到小官影响朝句。虽然被抓但是太子为了百官行述逼迫四阿哥放了任博安,四阿哥为了百官行述不得已暗度陈仓派年羹尧利用回京述职机会再次抓任博安。


其中为了百官行述这样的夺嫡利器,为了保密肯定是过了以后不会留下任何活口。同时因为这样的事也把十三阿哥牢牢的绑在自己的战车。这样就让皇帝为了朝局稳定也不会再次处理此事,同时也废除了八阿哥一党的夺嫡利器。做这件事也是完美了理解了康熙晚年稳定朝局的心思,所以康熙也乐于不追究此事!


老陈有话要说

不追究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康熙也默认了这个行为,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也赞同四爷的做法,至少在百官行述事件中,太子、八爷、四爷三股势力下,四爷表现最“单纯”。

任伯安本来是八爷的嫡系人物,所以任伯安偷偷编写百官行述,八爷某种程度上也算是知情人之一,留用任伯安也是未来要用的一颗针对对手的炸弹,而江夏镇血案前,任伯安刘八女又计划用百官行述行贿太子,太子更想利用此物件来针对百官!而四爷方面,出于种种需要,抢夺并销毁百官行述对他们自身更有利,而这个结果,也是康熙想看到的!


因为百官行述,涉及到的是当前朝廷百官的个方面隐私甚至阴暗面,这个著作一旦曝光,必然会引起腥风血雨,大量的官员落马甚至声名狼藉,也不排除一些皇子也会涉入其中,它的存在,只会威胁到现有的官僚体系,至少对于康熙而言,这样的东西不能落到其他人的手里,决定天下的是康熙,而不是其他人。

所以四爷纵容年羹尧血洗江夏镇,也是为了彻底熄灭这颗定时炸弹,这虽然是四爷党的自行行为,但这个行动是符合康熙需要的,所以他没有必要严格追究责任,只需要找到替罪羊即可,更别说最大的责任人还是他心中的继承人!

当然即便是替罪羊,也需要一个级别大的人来承担,毕竟擅自越境调兵,这不是普通官员能做到的,即便是当时已经在官场上冉冉升起的年羹尧也做不到,小官员没资格又不能让真正的责任人来承担,那最后十三爷只能做了这次事件的牺牲品,当然,除了顶罪的同时,拿掉老十三,也是为了更进一步麻痹太子和八爷势力,尽可能的在公布最终的继承人之前,减轻个势力集团对四爷的注意力。

除此之外,康熙自己也许还有一个小私心,就是江夏镇曾经是御赐的皇家圣地,以至于四爷和老十三微服私访时在江夏镇都受到了羞辱,这里的腐败和乱象更是不可救药,对于这一地区的变化,康熙自己不可能不知道,但毕竟是帝王他不可能主动公开承认自己犯下的错误。那就只能用私下的手段来改正这个错误,屠杀江夏镇就是改正这个错误的私下手段,彻底让这个敏感地区在一夜之间内消失!


辽宁资深球迷

最近在重新看这部经典的电视剧《雍正王朝》,透过现象看本质,也开聊上几句!

如果只看电视剧,大家肯定会认为皇位候选人只有那么几位,如果看史料,其实不然,从大阿哥到十四阿哥都是个顶个的人才,包括九阿哥十阿哥这些在影视剧中被丑化的人物......

整个事件,一定要聚焦到一个人身上来看,他就是康熙!! 他喜欢什么不重要 他讨厌什么才是关键。

康熙帝和他的父亲顺治帝有个共同点,年幼继皇权,权臣乱政,他们父子一体,均感同身受。 尤其是康熙,深知权力的利弊和来之不易,洞察人性,极其厌恶结党和权力的分化!!!!(可以容忍一切,唯独这个不能忍)

皇太子被废正是因为如此!! 三十年的太子生涯,早早被确定为未来国家领袖,加上康熙长寿等一系列的背景,太子和康熙的矛盾必定会爆发,这是个人性的问题,不是道德的问题!!!

八阿哥的问题也在于此,他竭尽全力向父亲展现才能(相比太子),他努力让自己的势力接近太子一党,他认为得民心即可得天下,其实他越得民心,越会失掉帝王之心...... 就像电视剧里乌先生说的那句话:“这个时候,不争才是争”

康熙帝是千古一帝,这个不用说,但更多时候,他只是一个人,有着七情六欲的人,一个有着极强权力欲望的帝国主宰,哪怕是对儿子,在权力面前他都只能冷血,这才是真正的人性。


有故事的傅晶

康熙在乎的是百官行述在谁手里,这是严重威胁统治的东西。至于江夏镇被屠事件,根本就是不值一提的小事。谁会在乎?

我整理了一下,江夏镇被屠杀事件后,康熙和阿哥们的反应。各有千秋,很值得玩味。


先说年羹尧,他从四川越省拿人,岳钟琪说这不合规制吧?年羹尧很武断的说,现在不是跟你商讨可行不可行,而是商讨如何让这件事变得可行。

商讨出來的辦法,也只能是用重金招揽士兵行兇,那么重金哪里来?只能是灭门之后抄家抄来的。



再看四爷党。年羹尧杀了这么多人。四爷党的表现完全就是影帝级别的。

雍正表面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其实心里关心的太子写给任伯安的那封信,镜头还特意给了那封信一个特写。

邬思道就不用说了,死几百号人对他来说无所谓。只有十三爷有点正义感,怒斥了年羹尧的暴行,但最后也妥协。

待十三阿哥走后,邬思道对雍正说年羹尧这次赚大了。雍正这才有点生气。

雍正恼火的是年羹尧背着他捞钱,居然不告诉他。最在意的是年羹尧的心里还有没有他这个主子?

八爷党更直接,别说江夏镇几百口人命他们不关心,就连任伯安和刘八女的性命他们也无所谓。

他们关心的是任伯安的百官行述和刘八女替他们攒的几百万两银子去哪了。

什么?江夏镇还死了几百号人?大清国哪天不死人?

再说不成器的太子,他关心的是自己写给任伯安的那封信,还有百官行述。至于江夏镇几百口人命?那就不是操心的事了。

最后说康熙。他最关心的是,百官行述这么大的事,居然没有人向他请奏,也没有人上报给他?

这些儿子眼里还有没有自己这个父皇?皇帝的威严在哪里?



综上所述,在得知江夏镇的几百口人被杀光之后,从上到下,康熙、太子、八爷党、雍正团队等高层的反应,都是关心百官行述和银子的下落。

谁关心江夏镇的几百口人命了?

尤其是康熙,当他听张廷玉说了百官行述的事情后,气的直接在床上葛优瘫,阿哥们从大到小全骂了一遍。唯独没有提江夏镇的几百条人命。

就如同阿哥们一样,康熙最关心的也是百官行述。用康熙的话说,任伯安这么一个不入流的小官,也敢收集官员的黑资料。妄图控制朝廷官员,其心可诛!其心可诛!他这是找死!

如果康熙拿到百官行述,就算年羹尧不出手,康熙也会下旨把任伯安满门抄斩的!


事实证明年羹尧的判断很准确,康熙并未因年羹尧滥杀无辜而惩罚年羹尧,相反还升了年羹尧的官。就证明康熙也认可年羹尧的行为,年羹尧替康熙解决了这么棘手的事情,当然不能追究了。

康熙不仅不能追究,还要奖。百官行述这样威胁到政权根基的东西,对于高层来说。几百条人命真的不算什么。

最后说一个我自己的观点,单凭康熙处理江夏镇和百官行述这两件事,就断定康熙内定雍正做继承人,是比较牵强的。 当时是康熙五十一年,太子刚刚被废,康熙还不可能想到让雍正继位。



所以废太子,圈进十三阿哥,纯粹就是稳定政权。不要过度解读。


Mer86

年羹尧是雍正的包衣奴才,康熙显然知道这件事是雍正指使的。太子被废雍正已经成为康熙心目中的接班人,很明显康熙是在力保雍正。

血洗江夏镇的原由始末,康熙也暗中调查的很清楚,康熙对年羹尧的做法也是默许的。刘八女是八爷党的人,而且《百官行述》严重威胁到朝纲不稳。这件事如果公开处理不知道要牵扯多少人,到时候根本无法收拾局面。再说,康熙及不认同八爷的“贤德”,康熙用“贤德”感化他人、教化他人,而八爷用“贤德”收买人心。所以,八爷是绝对被康熙排出接班的人选。那么,康熙自然不会让八爷手里有这么厉害的王牌。

雍正的所作所为正中康熙的心思,所以年羹尧血洗江夏镇后,康熙心理是非常赞同这件事的。因为一件非常复杂头疼的国事,不得不处理但又不能公开处理的天大事,就这样解决了。而且,雍正当着八爷、太子、朝廷重臣的面烧了《百官行述》,方方面面的利益都得到了平衡,哪一方面都没有提出异议,一件非常难处理的天大国事被雍正就这样摆平了,年羹尧还做到了斩草除根,把刘八女所有党羽全部处死,当然就不会再出现第二部《百官行述》了。

所以,康熙心里不但不怪罪雍正,反而非常满意。只是,死了这么多人不得不给大家一个交代,就成绩借口把十三爷圈紧起来了。十三爷心底善良为人耿直,康熙也是不想十三爷成为夺嫡牺牲品,顺道圈紧起来也是对他的保护。康熙明知道年羹尧血洗了江夏镇,不但没治罪还加官有赏,足以表明对这件事的态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