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终极预测”:名校老师为你讲解六道实战作文题!

课代表的话:

昨天,课代表与大家分享了针对高考的六道名校实战作文题,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很多魔芋粉在后台留言询问——有没有中考的实战作文题?

当然有!

距离2018中考也只有近10天了,希望课代表的分享能给各位中考考生带来启发,帮助大家更从容地应考!

这并不可怕

【审题】

审题时要注意题目中的几个关键的限定词,这也是近几年来上海中考作文命题对于学生审题要求的一个指向。“这”,要求行文中一定要具体交待清楚“不可怕”的对象究竟是什么;“并不”,暗示了与原来所想的或所了解的不一样,所以“并不可怕”要求在行文中交待清楚曾经害怕过的东西已能够坦然面对,要有一个从害怕到不害怕过程的呈现,表现出人物思想感情或对事物的认识有一个前后变化。另外,题目中没有点明是谁觉得并不可怕,此类题目按照中考惯例一般行文主体是“我”,要求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表达出自己的真切感受。

【立意】

行文中可以运用对比手法,来体现人物对问题认识的前后变化,使行文有波澜,但要注意详略的安排,将重点放在认识的变化上。值得注意的是,文中感觉到“并不可怕”的问题或事物应该有一定的深度才能提升文章的立意,不能太过琐碎或简单。比如常见的写失败并不可怕,不能只是简单写写考试失败了并不可怕,而是要写出面对挫折或者失败时所发生的内心的变化,从以往的退缩避让、备受煎熬,发展成为迎难而上,行文中对于内心煎熬、挣扎的描写以及在拨云见日那一刻的欣喜都可以成为文章的出彩之处。

【素材】

本文中“这”的选材范围很大,可以是具体的对象,如暴风雪、黑夜、疾病,可以是成长中所经历的具体事件,如考试、失败、错误、独立等,也可以赋予具体的事件以抽象内涵,如“黑夜”“暴风雨”都可以喻指人生中所经历的坎坷、挫折、黑暗。无论选什么素材来写,都要有事件的细节呈现,要能真正写出自己成长中对生活的真切感悟,写出真情实感。

中考作文“终极预测”:名校老师为你讲解六道实战作文题!

终于,做了一回最好的我

【审题】

审题时,必须认真解读题目中几个关键的词语。首先,“终于”是一个副词,有“最终”“到底”的意思,表示经过较长的一个过程后最终呈现出某种结果,所以要求在行文中要有对拼搏或努力过程的展现,行文要有层次感。其次,“做了”表明是已经完成的动作行为,文章要从已经经历的生活中去寻找素材;“最好的我”暗含着对比,那就是要和“平时的我”“以往的我”形成对比,突出“我”这一回选择之正确、表现之难得、收获之丰富。

【立意】

对于“最好”的理解,关乎文章立意的高下。究竟什么才称得上是“最好”,经过努力,考试拿了高分或者比赛拿了好名次,固然是“好”,但是相比之下,精神方面获得的体验和收获比物质的东西可能更有意义。行文可以用层进式结构,写在努力追求某个具体目标的过程中最终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展现了美好的品质,获得了人生境界的升华,真正做了一回“最好的我”。

【素材】

本文的选材空间很大,个人的成长经历中有价值、有意义的事件均可以写。比如生活中做“最好的我”:通过自己的努力,从原来的依赖父母,变得独立自主;成长中做“最好的我”:通过自己的努力,从原来的遇到挫折会迷茫无助,变得不再怨天尤人,而是奋起向上;学习中做“最好的我”:通过自己的努力,从原来的个人主义,变得乐于帮助同学,主动为班级活动出谋划策等。

中考作文“终极预测”:名校老师为你讲解六道实战作文题!

有个秘密,我不想说

【审题】

“秘密”在词典里这样释义:有所隐蔽,不为人知;隐蔽不为人知的事情或事物。“有个秘密”表明,这样的“秘密”有一个。题目还限定了面对“秘密”的情感态度——不想说,而这个“不想说”却恰恰体现了“我”内心情感的渴望:“不想说”在某种程度上恰恰是“想说”,但是却因为一些客观原因而不愿意说,或者不能说。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题目中还隐含了一个问题,就是这个“秘密”究竟是谁的?因为题目中并没有限定“秘密”一定是我的,所以可以转换角度,从身边熟悉的人、事、物等角度切入或者也可以从国家、民族、世界等大处着眼。

【立意】

审视自我,回眸成长,写出自己成长中的“秘密”;仔细比较,反复思考,写出身边人、事、物的“秘密”;社会现象,时代变化、国计民生各种各样的“秘密”……秘密背后一定有一个或几个隐含的故事,把这个故事娓娓道来,借“不想”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我不想说的原因决定着文章立意的深浅和情感的走向。

【素材】

个人的“秘密”可以是失败的气馁、无人问津的自卑、没有方向的迷茫、遭遇挫折的苦痛、没有知音的寂寞、恶作剧的偷乐、人生的磨难、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等等。

身边人、事、物的秘密可以是深夜妈妈悄悄来“我”房间,给受伤的“我”擦药,可以是父亲独自等在寒风中的背影,可以是桂花树下那独属于我和去世外婆的小扇轻摇的回忆,可以是突然出现在老师桌上的润喉糖……

还可以冲破这些,社会发展、国际交往、人类生存,立足于“中国梦”,去选择“秘密”……

不想说的原因可以是想一个人面对,可以是作者觉得微不足道,可以是说了可能无人倾听,可以认为这些是生活和人生的考验,可以是回忆中的一抹亮色,可以是独属于个人隐秘的空间……

中考作文“终极预测”:名校老师为你讲解六道实战作文题!

你从书中来

【审题】

这个题目限定写作范围的字是“书”,所有的“你”都要从“书中来”。“你”可以是古今中外的名人,可以是各种名著中的人物,可以是自然美景,也可以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如诚信、理念、感恩、孝义等等。要写出“你”对我的影响,因为“你”,我发生了变化,“你”让我有所体悟,给予我的启示等等。

【立意】

放眼历史长河,古今中外数不清的人物在拂去岁月的烟尘后仍旧熠熠生辉,潇洒地从书中走来……

放眼文学殿堂,众多文人塑造的充满智慧、令人敬佩的文学形象依旧让我们感受其生命的气息,他们款款地从书中走来……

放眼造化风物,连绵起伏的长城,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漫漶的敦煌壁画,飞舞的九爪金龙,承载传奇的杭州西湖,拥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的黄山,它们充满灵动之气,氤氲着从书中走来……

当然,我们也可以在一些抽象的概念中遨游,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具有“精神”,把这种精神从书中提炼出来,同样是一种所得。当生命在一个个“你”中穿行,生命的博大与丰厚才会由此而铸就。

【素材】

“你”是屈原、孔子、司马迁、苏轼、鲁迅、巴金、毛泽东、周恩来、爱迪生、牛顿、普希金、安徒生……

“你”来自《红楼梦》《三国演义》《聊斋志异》《唐诗三百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老人与海》《物种起源》《几何原本》《自然史》……

根据自己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兴趣点,选择自己能写、想写的内容。

中考作文“终极预测”:名校老师为你讲解六道实战作文题!

我做错了吗?

【审题】

标题是一句疑问句,并不建议当作反问句来理解。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是没有绝对的对错的,可能在别人看来做错的事情,自己却有相反的看法,而起因便是“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的人看待事情的切入点不同罢了。在写作时要抓住自己和他人思想的根源来看待记叙的事情。

【立意】

(1)母亲关心我身体,但我希望在拼搏的时候全力以赴,不留遗憾,我没错也希望母亲理解。

(2)任何善举都没错,错的是把金钱凌驾于是非之上。

【素材】

(1)母亲为了我的健康着想,即使我作业未完成,仍要求我按时睡觉,但我却抱着“今日事,今日毕”的想法坚持完成作业,我错了吗?

(2)我把商贩多找的零钱还回去,朋友却笑我傻气,我错了吗?

中考作文“终极预测”:名校老师为你讲解六道实战作文题!

不仅仅是真相

【审题】

题目的核心词是“真相”,文章应该落在发现一件事情的真相,“不仅仅”是修饰词,有递进的意思,即除了发现真相之外,还更进一步理解到真相之外的事实,从而得到的感悟。

真相固然是文章重要的一个情节关键点,需要将事件梳理清楚,但是“不仅仅”一词决定了在事件的小高潮之后,主人公拥有进一步的思考或发现。

【立意】

“不仅仅是真相”的行文重点在于要写出事件发生,获得真相之后的内容。从情节考虑可以写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或者在事件过后的抒情议论中写出超越真相的友谊、亲情等。事情的前期叙事不要过于冗长,经过中对于写出真相之外的内容需要设置一些伏笔,为后文情节做好铺垫。

【素材】

文章的取材范围广泛,无论学校、家庭、社会类,都可以入手。素材中一定要出现转折。如作文竞赛选拔时你胜券在握,但是老师选择了另一位成绩普通的同学参加,真相是她阅读广泛思路开阔,结果当你认可她后,意外发现她向老师争取多一个名额,与你一同参赛;又如父亲工作忙碌没有赶上你艺术节的表演,真相是他回家后向老师要了视频在手机上静静观看,你明白了父爱的深厚。

……

中考作文“终极预测”:名校老师为你讲解六道实战作文题!

课代表展示的仅是节选,但已经是“干货”满满了,完整的精彩内容还请浏览杂志一探究竟!

除此之外,《中文自修》4月刊“升学指导特刊”中还有:

【权威信息】:

《中文自修》特邀教育界权威人士为你解答你最关心的那些问题:如何评估论证的有效程度、如何在写作时把常理说得有新意、如何应对高考文言文阅读题以及不容错过的深受读者喜爱的高考语文阅卷负责人答读者问。

【高考点金】:

由教研员和特级教师来教你写好高考议论文的窍门,解读高考古典诗词阅读的三个层次以及怎样解答高考有关修辞效果的相关题目!

【中考点金】:

什么是初中生学习的高级策略?对于中考“作用题”,怎样审题与答题?两位沪上重点中学的校长来为你传授独家经验。

【名校考试宝典】:

上海市民办华育中学、上海市七宝中学的学生近年来分别在中、高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优异成绩。《中文自修》特邀两所学校的老师和已考入各重点高中、大学的同学们分享他们的教学、学习经验!

【阅卷现场】:

2017年上海中考、高考作文第一手资料,由权威专家进行打分、分析,为你全方位展示各等第的考场作文的特点,相信你一定能从中获得启发。

【实战作文】:

以上是《中文自修》4月刊“升学指导特刊”中的几大重量级栏目的介绍。下面,课代表再为大家送上详细目录,感兴趣的老师、家长和同学赶快行动起来吧!

中考作文“终极预测”:名校老师为你讲解六道实战作文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