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時代這趟車,你還能趕上嗎?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讓傳統媒體失去了優勢,有的更是被擠得幾無生存空間。如有線電視和紙媒報刊雜誌等新聞出版業,大量用戶轉投到網絡上去,方便快捷地找尋更多更優質的,自己喜歡的影視和資訊以及書刊等等。重要的是很多內容是免費的,而且更新及時。這便是數字媒體。為了提供這類服務,便雨後春筍般地誕生了一個個互聯網媒體平臺。視頻類耳熟能詳的優酷、搜狐、愛奇藝等等,社交類的幾乎人人手機廠必備的企鵝家族軟件,以及各家的新聞資訊平臺。於是這社會就進入了自媒體時代。

這些平臺就是互聯網大佬們為大家所搭的一個大舞臺,沒有節目內容和演員,你讓訪問你網站的人看什麼?那麼這就又催生了一個劃時代的產物---自媒體。自媒體(外文名:We Media)又稱“公民媒體”或“個人媒體”,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傳播者,以現代化、電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範性及非規範性信息的新媒體的總稱。

看到了嗎?這個時代人人皆有可能成為自媒體者,但是這趟時代的車,你能趕上嗎?

前幾天看到某些媒體諷刺頭條用戶是“三高”群體,拿這和別的媒體比較說事,很令人噁心。為何不說頭條才剛過了幾個生日,就已獲得瞭如此龐大的用戶的驕人成績呢?

如果加入自媒體單純為獲利,甚至想以此為職業者,就得要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和文化積澱,還得有一定的文字工底,更得有大量充足的閒假時間參予進去,不斷地寫自己擅長的領域的文章。如果沒有粉絲的棒場和遊客的閱讀點評,養活自己都很難。對於更多被諷為“三高人群”的自媒體人來說,現實是不是很殘酷?

但這不是關鍵,當年高玉寶字都不識幾個,照樣靠學習寫出了《半夜雞叫》。沈從文大師小學畢業,進北大當旁聽,也能成為一代文學大師和文物研究家、語言大師,成為北大教授。除過終日為生計忙碌的苦逼一族,真正有時間和能力的人成為自媒體者,還不都是“三高”人群的機會多嗎?能力不夠就多學習多看書,即使不能成為達人,也能提高自身修養,為自家孩子輔導作業也行,不光能省下昂貴的補課費,還能延緩大腦的老化。年齡大也是你的一大優勢,閱歷豐富是白板一片的年輕人無法比擬的。這也能讓你在某此領域成為達人。

如果你都不努力就想成為自媒體人,只能是個時代的過客,這趟車的中途必將被攆下去。如果你堅持地努力下去,必將是“風口飛上天的那頭豬”。
自媒體時代這趟車,你還能趕上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