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溪南林氏大宅

霞浦溪南林氏大宅

位于福建省霞浦县溪南镇傅竹村的林氏大宅,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公元1856年),它是由林家迁居傅竹的始祖林庆艺所建,据介绍林氏始祖是元末明初年间,袁天禄抄斩霞浦赤岸林、王两姓时,为了避难,举家逃亡至今的所在地傅竹隐居。因此,随着事件风波慢慢始祖便在此,生息繁衍。

傅竹林家大宅坐落于世界著名的深水良港三都港的右岸,座北朝南。整体布局六院落,五天井、一花园、一鱼池、一书堂、一绣楼、两祠堂、大小房间九十八间(寓意久久发)。形成具体江南建特色的大院落,整个建筑依山而建,从南至北错落有致,逐层高起,视野开阔,气势恢宏。由于地处海边,所有建材大都釆用青砖黛瓦,红石墙基,坚实牢固。站在每座的窗户都能清晰地看到来来往往的船只。三都港的美景尽收眼里。

这座大宅有个显著的特色,就是在院里建有私家书塾学堂和小组绣楼,这与霞浦其他众多的古民居有明显的不同。

一、学堂建筑的特点:在楼高耸突起的飞檐翅角采用歇山式阁楼形式。在学堂的南面特设靠椅护栏,以供学子课余休息或读书之用。在书堂上还建有两层楼房,四周窗户雕刻精美,书香气息较浓,具有冬暖夏凉之功能,据林氏后裔介绍,这是专门为学堂教师专建的住所。可见,林氏先祖是霞浦南乡地区尊师重教的典型。

二、绣楼的建筑特点:整座绣楼也采用歇山顶飞檐翘角建筑,四周配以更精细木刻透雕窗,粉墙黛瓦、窗格藻井,飞机檐翘角,斗拱雀替,给人以温馨典雅的感觉,而且在层顶装饰三层八角彩绘藻井,这在霞浦乃至整个闽东地区的古民居都是少见的。

而在整个院落中学堂和绣楼正好是一东一西,遥遥相对,高耸突起,在青砖黛瓦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给人无限遐想。

纵观整座大宅所有院落的大门均建有高大的门楼匾额,但所写的内容各具不同,如,春见门第、十德传芳、一气同春等,这些字大都来自名人手笔,传说有一幅来至林则徐的墨迹。在文革期间受到破坏,如今只留下累累刀刮的痕迹。

由于地处海边潮湿较为严重,林家先祖在整个建筑的房间墙体,与其他古民居一样采用苇杆抹灰的工艺,起到防火保暖的作用。

霞浦溪南林氏大宅

霞浦溪南傅竹林氏宗祠总祠

但与其古民有明显别的是,在整个院落中设有一个总祠和一个分祠。总祠在林家宅东东向大门的右边书堂的前面,采用两层歇山顶砖木结构与分祠结构基本相同,但不同的是在总祠总安放有一对青石狮和一对旗杆夹石,据说林氏在明清时期两代分别考中文、武两个举人。到了清代还有两个兄弟同时考中同科秀才,后来这两位兄弟都成为民国时期霞浦县首届议会议员。

总之,溪南傅竹的林家大宅,是霞浦县古民居的精品之一,但随着林氏后裔大都往外迁居,目前林氏大宅相当部分已受风、蚁的侵害,现愿村民们正着手加以修缮和保护,让它早日纳入环三都港旅游行列,向游人展示霞浦古民居的建筑风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