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國:京劇藝術亟須與互聯網深度融合

兩會說戲曲專題

兩會說戲曲| 張建國:京劇藝術亟須與互聯網深度融合

張建國(全國政協委員):京劇藝術亟須與互聯網深度融合


京劇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被譽為“國粹”,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隨著時代發展和科技進步,京劇藝術面臨著失傳與萎縮,保護、弘揚與傳承京劇藝術迫在眉睫。在經濟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相互促進、加速發展的大背景下,信息化成為一國現代化水平的標誌,互聯網已經成為影響傳統戲曲傳播效果的重要因素。十九大報告強調,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下,京劇藝術亟須與互聯網深度融合,與新興互聯網進行“聯姻” ,實施“互聯網+京劇”,以創新的方式,使傳統京劇在傳承核心藝術價值的基礎上得到更好的傳播。

當前存在問題:

一、原始資料匱乏。京劇藝術起於清代,從四大徽班進京,到富連成、榮春社,是京劇的鼎盛時期,然而,由於技術缺失等諸多制約因素,許多京劇藝術資料沒有留存,僅存的一些珍貴的藝術資料還零散在四處,京劇藝術資料的搶救、留傳刻不容緩。另一方面,京劇有關數據的獲取、梳理都有一定困難,較多優秀京劇資源未能上傳互聯網,數據資源分割嚴重,難以共享。

二、傳播方式陳舊。當前,我國網民數量已超過7.5億,網絡空間已成為繼陸、海、空、天四大疆域之一的第五疆域。70後、80後、90後乃至00後,閱讀習慣是“機不離手”。然而京劇目前的傳播渠道主要是通過舞臺表演、電視、電臺,賣座率及收視收聽率較低。

三、缺乏靈活的市場機制。目前,我國對京劇的傳承和保護,主要是以政府投入、公益性為主體,還沒有形成多方參與、共贏多贏的良好市場機制,使京劇文化遺產的可持續發展大打折扣。

四、京劇優秀的藝術家年齡結構嚴重斷層。當今各個流派的代表性的藝術家普遍年齡較大,能成為“名角”的青年表演藝術家較少,京劇藝術人才出現了斷層。

建議:

一、成立專門機構。為使該項工作規範化、制度化、科學化,建議由全國政協京昆室等國家有關部門牽頭,組織京劇表演藝術家以及熟悉信息化的年輕一代京劇工作者,成立“互聯網+京劇”工作組,負責統籌、組織。在實施、建設、經費保障等方面,由京劇藝術類基金會等公益機構進行資金支持,進行聯合開發建設。

二、實施京劇藝術大數據庫建設和京劇藝術數字博物館工程。把建立京劇藝術大數據庫、數字博物館作為國家一項文化工程,將上個世紀初至當下京劇各個行當、各個流派的藝術珍品,京劇名家的代表作、演出劇目、選段、音配像,上傳錄入到大數據庫,並通過具有絢麗、夢幻視覺效果的數字博物館向公眾開放。這個大數據庫及數字博物館,作為京劇藝術永久資料保存和數據展示的場所,供公眾搜索、鑑賞,為祖國的文化事業留下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

三、建立“中國京劇藝術傳播平臺”。建立面向全球傳播京劇藝術(包含英文版)的公共外網“中國京劇藝術傳播平臺”。國內及全球京劇票友可以在線觀看我國各個流派的京劇經典劇目、演出視頻,以及瞭解最新演出等信息。

四、進行京劇藝術傳播的移動端開發和應用。移動端可具備以下功能:一是京劇藝術海量資源的搜索查詢;二是開設京劇教學直播間,由藝術名家在線直播,為廣大網民表演京劇名段,或針對唱、念、做、打等基本功,進行線上互動教學,網民可以通過移動端支付,付費在線學習;三是推出京劇票友在線表演等具有“吸粉”能力的內容。

五、加強“互聯網+京劇”的人才培養。既懂互聯網又懂京劇藝術的複合型人才稀缺,因此要加強針對“互聯網+京劇”的教育工作,在京劇學校開設互聯網的公共課程,培養既能熟練運用互聯網又懂京劇藝術的創新型人才。建議支持京劇院校與互聯網企業聯合設立相關培訓機構,國家在辦學資質審批、資金、稅收等方面提供一定的便利和優惠政策。


聽戲

變得如此簡單

傳承中華文化 弘揚戲曲藝術

下載“聽戲”app地址

http://api.zx.hualumedia.com/App/download

兩會說戲曲| 張建國:京劇藝術亟須與互聯網深度融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