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帽子韩”:《大话西游》里的帽子都是我做

西安“帽子韩”:《大话西游》里的帽子都是我做

图/文 李光

23年前,周星驰主演的电影《大话西游》曾经轰动一时,剧中精美的服装和华丽的帽饰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而许多观众不知道的是,这些帽饰均出自人称西安戏帽艺人韩小利之手。

秦腔戏帽子又称戏盔,其造型夸张,种类繁多,是秦腔戏曲舞台上的一朵奇葩。近20年来,伴随着当代文化艺术形式的多元化和人们审美兴趣的改变,传统戏曲逐渐走向衰落,演出市场日趋萎缩,相当数量的专业剧团和民间戏班入不敷出,依附于戏曲演出的手工戏装行业更是处境艰难,寥寥无几的订单难以维持生计,许多从业者被迫放弃手艺改行,韩小利是当今关中地区为数不多的仍在坚持采用传统工艺制作戏帽子并以此为生的民间艺人。

西安“帽子韩”:《大话西游》里的帽子都是我做

55岁的韩小利出身制帽世家,十五岁随父学艺,其父是陕西制帽名家韩炳杰。严格的家传授艺使韩小利系统地掌握了“古装头饰”、“戏剧头饰”、“社火头饰”等传统头饰、帽饰的制作方法,尤其对秦腔戏曲帽饰的制作技艺有着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他能够技法纯熟地制作出100多种秦腔帽饰,种类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传统秦腔剧目。韩小利制作的戏帽子从技法到用料严格遵从古法制帽工艺,一顶帽子从下料到制成要经过三十多道工序,费时半个多月,每一顶制作完成的帽子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被各大专业剧团和研究机构购买和收藏。

西安“帽子韩”:《大话西游》里的帽子都是我做

制做戏帽子工序繁琐,从最初的画样、刻板、塑形等到后期的沥粉、贴金、点翠,环环相扣,每一个配件都有铁丝包边,以增加强度和方便塑形,铁丝包边最费工时,韩小利要将裹上油纸的铁丝沿着配件花饰边沿一点一点粘上去,给柔软的纸板花饰加上一条铁筋,然后再覆盖一层蜡纸,贴上彩绸,将铁丝掩饰起来。由于表面看不到铁丝,一些人就偷工减料去掉这道工序,而韩小利一直坚持完整地施行这道工序,他表示不加铁丝的帽子寿命不及正品的十分之一,用个一两年就坏掉了。

西安“帽子韩”:《大话西游》里的帽子都是我做

韩氏戏帽子的特点是华丽精致,上色不用任何颜料,依靠点翠和贴绸完成,天然羽毛、金箔和丝绸拼出的颜色鲜艳悦目、质感强烈,使用数十年不会掉色、稍色。韩小利认为帽子好不好关键看细节,沥粉的转折,配件的接口,贴金的严合,点翠的套边等等,一下就比出高低了。

西安“帽子韩”:《大话西游》里的帽子都是我做

手工制帽效率很低,韩小利制做一只戏帽子大约耗时15天,售价1000元左右,减去材料成本后所获有限,除了制帽,他还会做一些舞台装饰、道具等活计增加收入。由于收入微薄,年轻人不愿意学,目前关中地区从事手工戏帽子制做的人员大多是年过50岁的老艺人。

西安“帽子韩”:《大话西游》里的帽子都是我做

戏装的摆放规矩很多,从脚到头顺次摊开,男女有别,官民分开,虽然韩小利的作坊空间狭小,他还是辟出一块角落装上案板,按规矩摆放戏装,以表示对行当的尊重,也为自己的生意讨个吉利。

西安“帽子韩”:《大话西游》里的帽子都是我做

戏班老板是韩小利的主要生意对象,一个戏班每年进多少套戏装都要老板点头才算数,对一些较贵的行头,老板会亲自登门看货,一为考察行头的内在质量,二来针对自家戏班的具体情况提出一些修改意见。由于演艺江湖人脉复杂,得罪一个老板有可能失去一串生意,因此每次有戏班老板上门时韩小利都会精心准备、全力接待。

西安“帽子韩”:《大话西游》里的帽子都是我做

戏曲演出市场的持续不景气导致职业戏班普遍“手头”紧张,老板进货时压价已成常态,而韩小利用真材实料做出的帽子成本很高,利润有限,一只价值1500元的包巾(帽子名称)稍一松口便被砍去200,这让他难以接受,对不善言辞的老韩而言,“搞价”最让他心累。

西安“帽子韩”:《大话西游》里的帽子都是我做

秦腔帽饰工艺复杂,制做费时,材料成本较高,制帽艺人一般在接到订单后才肯开工,平时并无存货。而戏班根据演出市场的需求和变化购置戏装,具有不确定性。2018年元旦刚过,韩小利接到宝鸡一家戏班订货,要求30天内做出2只“大凤”、2只“二凤”和一只“包巾”,过年演出用,措手不及的老韩急忙招来他在周至的徒弟帮忙,俩人日夜赶工,终于在规定交货的期限的最后一天完工。他时常感慨这一行的不稳定:“不是闲死就是累死。”

西安“帽子韩”:《大话西游》里的帽子都是我做

戏帽师傅韩小利不仅是一位制帽高手,还是一位铁杆戏迷,稍有闲暇他便会跑到剧场后台帮忙整理服装道具,顺便“蹭戏”,由于是行家,演员每场戏该穿啥戴啥心里门清,跟演员配合得很顺,在后台忙乎对他来说是一种乐趣。

西安“帽子韩”:《大话西游》里的帽子都是我做

长期跟戏曲圈人士打交道的韩小利结识了许多秦腔演员,和一些名家成了朋友,一线演员对戏帽子的使用感受对他改进制作方式和内饰工艺起到了关键作用,对于戏帽子的所谓规制和尺寸,他并不在意同行的说法,却很重视演员的意见。

西安“帽子韩”:《大话西游》里的帽子都是我做

少年时代的韩小利最大愿望就是长大成为一名职业演员,“小时候跟着大人看戏,看到人家一身漂亮行头站在舞台上表演,羡慕得不行!”他曾专门拜师学习过一段时间秦腔,希望能够考上省艺校秦腔班,将来在剧团里拿工资过活。但家里拮据的经济条件早早打碎了他的梦想,上完初中就跟着父亲学习制做戏帽子并以此为生,虽然经常在舞台边忙碌,但他知道自己今生永远也没有机会登上这片绚丽的舞台。

西安“帽子韩”:《大话西游》里的帽子都是我做

除了制做戏帽子,韩小利还是一名戏装花饰高手,刺绣、织锦、堆花、描金等样样能行,1994年,香港明星周星驰在西安拍摄电影《大话西游》期间,剧组请韩小利为演员做戏装和戏帽,3个月的忙碌换来5000元酬劳,在当年已算可观。

西安“帽子韩”:《大话西游》里的帽子都是我做

韩小利面积不大的家里既是作坊也是卧室,屋里到处堆放着布料、铁丝、黄纸板等制帽材料。妻子平时在外上班,晚上回到家里又忙不迭地帮他干活,老韩觉得很对不起老婆:“结婚30多年人家没有怨过一句,唉!”

西安“帽子韩”:《大话西游》里的帽子都是我做

由于家里堆满了杂物,从卧室到厨房的门只能半开,韩小利每次做饭时都要从“门缝”里挤进挤出,狭小的生活空间让他头疼。老韩说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每年都会给非遗传承人一些经济补贴,因信息闭塞,他递交材料太晚,目前还没有批下来,如果将来领到了补贴,他就另租一间房子,弄个像样的工作室。

西安“帽子韩”:《大话西游》里的帽子都是我做

手工戏帽子对原料的讲究很多,一些原料需放置一段时间陈化稳定以后才能使用,由于住处潮湿不通风,韩小利要将存放的布料定期拿出来晾晒通风,每次晒布都要爬上高层或屋顶,这对患有风湿性心脏病的老韩来说是个麻烦,在别人看来很轻松的事情,他却要做得小心翼翼。

西安“帽子韩”:《大话西游》里的帽子都是我做

去年年初,孙女琳琳的出生给老韩原本单调的生活平添了许多欢乐,空余时间逗弄一会孙女是他最快乐的时刻,韩家三代传承的制帽手艺是否传给孙女,韩小利不愿做决定,“将来看娃自己的兴趣,咱不强求。”但无论是自家孙女还是外面的徒弟,总归要有人继承韩氏制帽技艺,“帽子韩”的名字不能倒。

西安“帽子韩”:《大话西游》里的帽子都是我做

在关中地区,像韩小利这样采用传统工艺制作戏帽子的老艺人已不足10位,身居陋巷,生活清贫,靠着制作戏帽子为生的日子并不稳定,一年辛苦下来仅够维持家用。对于将来,韩小利挺乐观:“只要戏班子还在,这一行就不会消失。”帽子韩三代传承中积累下来的经验和窍道,都沉淀在脑子里,没有形成文字,这是最让韩小利忧心的,他希望将来能出一本书,完整地介绍秦腔帽饰的种类、演变和制作工艺,将戏帽子这一根植于三秦沃土的民间艺术品种保存和传承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