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經理會被人工智能基金取代嗎?

R_Sammi

人工智能暫時無法取代傳統的基金經理。基金經理會被人工智能基金取代需要有個過程,目前各方面的條件尚未成熟,但證券業諸多業務逐漸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乃大勢所趨。

全球首支人工智能ETF從2017年10月18日發起以來,一度不太適應市場變化。在開始幾個月內一直落後於業績基準。一直到今年4月才追上標普500的走勢與其同步。


然而,今年5月人工智能基金開始發力,5月以來價格上漲了5.62%。較同期標普500的收益率3.27%要高出2.35個百分點。截止最新交易日,該基金成立以來將近8個月,累計ETF價格漲幅達到了10.79%,同期標普500的漲跌幅為6.85%。但後期走勢難以確定,盲目樂觀為時過早。

證券投資的最大的確定性就是行情的不確定和不可預測,人工智能基金只能通過歷史證券數據來進行對比分析,以此模擬未來股票的走勢。人工智能僅僅是技術面方面的研究,對於企業基本面,人工智能基金目前無法完成研究。因為A股市場目前的信息披露制度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其透明度暫時無法匹配人工智能基金。

歐美證券市場乃成熟股市,在上市公司信息公開性方面比較到位,具有繼續試驗人工智能基金的基礎環境,而新興市場股市目前尚未具備上述條件。


歡迎光臨寒舍,順祝本週工作愉快!


陸燕青

基金經理會被人工智能基金取代,理由如下:一是基金的道德風險一直是困擾基金業的難題,無法解決,基金經理用投資者的資金高位買股票,給機構莊家當託,以換取基金經理個人的利益,這種做法在基金行業非常普遍,而且無法監管,基金經理認為股價漲了十倍了還有投資價值並在高位買進股票給機構當託,政策法律上無法限制,基金經理是合法的。基金經理老鼠倉是比較低級的玩法,法律可以制裁,但是基金經理給其他機構當託,法律制裁不了。二是國內基金經理的能力低下,永遠跑不贏市場,只有在大牛市才能賺到錢,熊市或平衡市總是賠錢。三是人工智能的學習能力非常強大,人工智能基金可以24小時不停地運算,一次失誤後人工智能會快速糾錯,直到找到正確的方法,正確的投資組合,這種強大的學習能力遠超人類。四是認真負責任,不會出現道德風險,人工智能基金是肯定不會出現道德風險,故意去給莊家機構當莊託,在高位接盤買入股票,去拿好處費,人工智能不需要錢,也沒有設計這個程序,人工智能只會認真負責任的工作。五是成本低,國內養一個基金經理年薪最低超過百萬,高的需要幾百萬。對於金融機構來說,用人工智能基金,成本要低得多,而且不用管理成本。美國現在已經有大量的金融機構在運用人工智能管理基金,效果比用基金經理好的多。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基金經理一定會被人工智能基金取代的。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人工智能未來一定會成為世界的主要運行方式,這是一把雙刃劍,人工智能的優勢就不必多說了,比如數據優勢,計算優勢,模仿優勢,甚至力量優勢(智能機器人),都會讓普通人類相形見絀,因此相反的副作用就是,人類可能失去對世界的統治。

從發展潛力來看,人工智能肯定會取代很多交易員,如今像高盛,美林等大投行,已經在裁交易員,增加人工智能團隊的配置了。

但是,投資畢竟不是一門科學,而是一門藝術。投資領域,各個流派都可以生存,宏觀派,基本面派,被動投資派等等,交易策略也沒有標準答案。金融市場,歸根到底其實是人情緒的反應,一家公司這個季度財報超預期,股價可能就大漲,但是下個季度弱於預期,可能就會大跌,雖然業績可能是連續兩個季度增長的。這就是市場,並不一定有什麼道理可講,完全是參與者的一致性反應驅動著 。

你看人家巴菲特,對待人工智能依然非常淡定,在5月初伯克希爾股東大會上,巴菲特對有關人工智能的回答是,他不覺得機器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收益,尤其是在資本配置方面。

人工智能在其他領域的影響,可能遠比資產管理方面更大。

每天堅持原創,已經很多年了,其中辛苦,只有自己知道,每次寫之前,我都會告訴自己,要對讀者負責,不要浪費他們的時間,儘量對他們有點幫助!也希望各位能夠給些鼓勵,關注,點贊,留言都可以!感謝讀者,感謝粉絲的長久陪伴!

趙冰峰

在更久遠的未來,基金經理或許會被人工智能基金取代,畢竟,到那個時候,基金經理這個職業是否還會繼續存在都是未知數。但在可見的未來,談人工智能基金取代基金經理還為時過早。

是的,我們不得不承認,人工智能有許多優勢,尤其是數據分析方面,要遠勝於普通人。從發展潛力來看,人工智能也會取代很多交易員,尤其是做簡單機械工作的那種。但是要說到做投資,恐怕人工智能暫時還不足以代替基金經理。畢竟,投資不是簡單的數據分析,而是一門藝術。根據許多經濟學家對市場的研究,不管結論是市場有效或是無效,宏觀派、基本面派等等,在實際投資活動中都有成有敗。這充分說明了市場的不可預測性。

而市場的不可預測性,實際上是反映了人心的不可預測性。金融市場的波動,常常是與投資者的情緒緊密相關的。人工智能或許很擅長在數據中找規律,但是面對一堆隨機產生的、並且時時刻刻都會發生不可預測的變化的數據,恐怕這個時候,在投資老手的經驗面前,人工智能也只能自慚形穢了。

用《對沖基金風雲錄》中的一段話來總結,恰如其分:“人們若是隻想把股票變動與商業統計掛鉤,而忽略股票運行中的強大想象因素,一定會遭遇災難,因為他們的判斷仍是基於事實和數據這兩個基本維度,而他們參與的這場遊戲卻是在情緒的第三維和夢想的第四維上展開的。”


盤和林看經濟

這個問題問得就很不專業。要說直接回答的話,我只能明確說:不能。

不喜歡講什麼大道理,舉兩個簡單的例子吧。

2017年2月份,靠投顧業務起家的美國券商愛德華·瓊斯卻宣佈不做智能投顧了。

愛德華·瓊斯當時已經管理了近1萬億美元的客戶資產,擁有1萬多名人工投顧,他們按理說是轉型壓力最大的,但是他們堅持不做智能投顧,因為他們認為:“市場上的智投平臺未免太過套路化,追求形式甚於服務本身。愛德華瓊斯將會吸取其中有益的部分並加以轉化,深化投顧與客戶的關係。”

其實說白了,人所能帶來的體驗,是技術(或者機器人)遠遠不能取代的

上面是從體驗層面來講的,下面我們說說實際效果。

傳世名作《對沖基金風雲錄》中有一段話非常經典,恰如其分地闡述了“投資”這件事情的複雜性,摘錄如下:

“人們若是隻想把股票變動與商業統計掛鉤,而忽略股票運行中的強大想象因素,一定會遭遇災難,因為他們的判斷仍是基於事實和數據這兩個基本維度,而他們參與的這場遊戲卻是在情緒的第三維和夢想的第四維上展開的。”

可以想見,在一個仍有大量個人投資者參與的股票市場中,基於集體無意識的情緒、夢想會讓情況無比複雜。或許在這隻人工智能基金所馳騁的美股市場,機構投資者、高頻量化佔據大多數,大家都是無情緒的博弈。

但到了A股市場,機器人可能永遠學不會焦慮的中國“小散”們的心思,就好像一個訓練有素的拳手,遇見一群毫無章法只想求生的菜鳥,結局或許是專業戰勝了業務,拳手一打多,但誰也保不齊會有拳手“被亂拳打死”的可能,畢竟這種事情,還是很多的。

還不用說我們國家這個監管市、政策市了。股災時你敢隨便做空看看?“特停”瞭解一下?“窗口指導”見過沒?

技術很強大,但把技術造出來的,是人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