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绿色债券发行的教科书式案例,拿走不谢!

要点

有意涉足境外绿色债券市场的中资企业,应熟悉国际绿色债券标准,并将发行计划与自身的业务发展、资金需求相匹配。

境外绿色债券发行的教科书式案例,拿走不谢!

应考境外市场

境外绿色债券发行的教科书式案例,拿走不谢!
境外绿色债券发行的教科书式案例,拿走不谢!境外绿色债券发行的教科书式案例,拿走不谢!

化挑战为机遇

境外绿色债券发行的教科书式案例,拿走不谢!境外绿色债券发行的教科书式案例,拿走不谢!
境外绿色债券发行的教科书式案例,拿走不谢!境外绿色债券发行的教科书式案例,拿走不谢!

探路对标途径

境外绿色债券发行的教科书式案例,拿走不谢!境外绿色债券发行的教科书式案例,拿走不谢!
境外绿色债券发行的教科书式案例,拿走不谢!

中国外汇:在绿色债券发行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引入第三方认证。就境外绿色债券的发行而言,第三方认证能够提供哪些价值?

唐嘉欣:相比其他债券,绿色债券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绿色”属性。而投资者一般不具备环境方面的专业知识,因而在判断某个项目的“绿色”资质,以及募集资金的用途是否实现了“绿色”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和局限。而第三方认证的最大价值,就在于能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项目及资金使用等方面所具有的“绿色”属性,从而提升债券的公信力。

就境外绿色债券而言,目前国际上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绿色债券标准;与此同时,境外市场又有着一群更加成熟、更加专业的绿色投资者群体。鉴于此,在境外绿色债券的发行过程中引入第三方认证机构,能够更好地满足这类专业投资者的需求,帮助他们做出判断。

中国外汇:专业机构在进行境外绿色债券的第三方认证时,其关注点会与境内绿色债券发行有哪些不同?

唐嘉欣:在发行绿色债券的过程中,发行人需要遵守相关市场的标准。同样,为确保公信力,第三方认证也需要以相关标准为依据,严格地进行鉴证。而目前境内外市场在绿色债券的标准上,尚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项目的范围:无论是《绿色债券原则》(Green Bond Principles,下称“GBP”)还是《气候债券标准》(Climate Bonds Standard,下称“CBS”),均将化石能源项目排除在项目范围之外;而国内标准仍然包括部分化石能源项目。

从执行认证工作的角度看,如果是境内的绿色债券发行,我们可能会更多地关注国内的行业标准和法律法规,而如果是境外的绿色债券发行,我们不仅要参考国内的行业标准和法律法规,还必须考虑GBP或者CBS的相关要求,以及项目所在地的法律法规,以保证项目在筛选标准、资金用途等方面符合要求。

中国外汇:企业在发行境外绿色债券的过程中,为配合专业机构顺利开展第三方认证工作,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为达成上述目标,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除了翻阅相关的合规文件,还会去项目现场进行查看,观察项目的运行情况是否与当初所承诺的相一致,以及募集资金是否切实投放到了该项目。与境内相比,在境外绿色债券发行中开展这些工作的挑战性会更高,如认证执行过程中需要进行的沟通工作会更加繁杂,相关合规文件的获取难度也可能更大等。与此同时,境外绿色债券的发行窗口相对较短,发行人一旦遇到有利的利率环境和发行时机,需要尽快启动发行。因此,如果企业有境外绿色债券的发行需求,建议不要等到发行前的最后一刻才开始启动认证工作,而是要提前准备,尽早筹划。

中国外汇:“漂绿”是绿色债券市场中的一个典型问题。如果企业在境外绿色债券发行中出现了“漂绿”行为,可能会对企业造成哪些影响?专业机构又会从哪些方面防范企业的“漂绿”行为?

唐嘉欣:对于绿色债券而言,“漂绿”属于比较严重的问题,一旦被发现存在“漂绿”行为,会给企业的形象带来两方面的不利影响:一是影响企业在其所处的行业市场中的形象,二是影响企业的资本市场形象,进而对企业的业务开展,后续融资的可能性、难易度、融资成本等形成负面效果。

对于专业机构而言,我们会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做好认证工作,防范企业出现“漂绿”行为。2017年年底,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台了《绿色债券评估认证行为指引(暂行)》(下称《指引》),首次统一了对绿色债券评估认证的标准,对发行前、存续期的评估认证工作均提出了相关要求。如果认证机构能够将《指引》的相关要求落实到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把控企业的“漂绿”风险。而在境外绿色债券的发行中,我们除了参考《指引》外,还会结合GBP和CBS的相关要求来执行认证工作,以更有效地防止企业的“漂绿”行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