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紀大眼睛不好,沒看到撞人” 老年代步車撞人該如何處理?

我們有時候在街上,總會看到一種車——老年代步車。在前不久,在貴州黔南,一輛老年代步車過街道時將一名婦女撞倒碾壓,婦女家屬和路人準備施救時,老年代步車重新啟動,加速倒車後再次從婦女身上碾壓過去。肇事司機是一位73歲老人,自稱當天開車去街上買菜,老人稱:“年紀大眼睛也不好,沒看到前面有人,所以就撞倒人了,撞倒人後心裡著急,就操作失誤掛成倒檔,致使車子又倒回來了。”

“我年紀大眼睛不好,沒看到撞人” 老年代步車撞人該如何處理?

就這件事來說,老人今年已經73歲了,雖然法律並沒有規定老人因為年齡關係不能開車,只是規定了申請駕駛證的年齡,但是為了老人安全,難道不應該選擇更安全的出行方式嗎?再者“老年代步車”,作為便利性很強的一種代步工具,能代步,又能擋風遮雨、載人載物,因此成了很多中老年人出行的首選交通工具,但相比下它的不安全性更為突出!

“我年紀大眼睛不好,沒看到撞人” 老年代步車撞人該如何處理?

一部分“老年代步車”無視交通規則,也無視其他行人和機動車,任意穿行在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上,極易引發交通混亂,無論給他人還是自己都帶來了危險。我們開車的時候,難免會遇到一些“老年代步車”,他們發生事故後,有不少人還是會第一時間選擇逃逸,逃不了就會倚仗一副年事已高“你能咋地”的態度來應對事故,積極解決事情的態度根本不存在。反正江湖君開車時,碰到老年代步車就是“大哥大哥,您先走!”的態度。

“我年紀大眼睛不好,沒看到撞人” 老年代步車撞人該如何處理?

僅2011年至2013年10月,北京市涉及代步車的事故就多達757起,傷858人,死亡136人。對於老年代步車近年來的野蠻生長與駕駛“任性”,人們無不憂心與焦慮,該給“老年代步車”立規矩已成民眾呼聲和勢在必行。

1.強化管理

隨著我國老齡化時代到來,老年人對便利出行的需求越來越強烈。老人難免會有腿腳不便,而且都有接送孫子啊、買菜啊的“任務”,不是汽車又優於自行車的“老年代步車”,就成為了既能滿足需要又能提升效率的最佳選擇。如果“一棍子打死”並不符合我們的國情和以人為本的原則,面對剛需,我們唯有強化管理,才能去除一些弊端,讓它為老年人服務!

“我年紀大眼睛不好,沒看到撞人” 老年代步車撞人該如何處理?

2.制定行業標準

因為在國家的機動車產品目錄上並沒有“電動老年代步車”的產品名稱,所以這種車輛並沒有什麼“技術參數”可參考。“老年代步車”既不像機動車有牌照,又相對於非機動車明顯超速,有的甚至時速達到了五六十公里,這樣安全隱患就出來了。所以需要我們從生產源頭加強標準監管,根據微型、短途、低速、特定區域內載客使用等功能性定位,就車身尺寸、整備質量、碰撞標準、動力電池、制動性能等多方面制定出老年代步車的技術性規範。

“我年紀大眼睛不好,沒看到撞人” 老年代步車撞人該如何處理?

3.強化使用的法治規範

考慮到老年代步車所處的尷尬定位,有必要將它統一納入車管範疇,統一車檢、單獨上牌;駕駛老年代步車的老人,必須通過學習才能“上崗”;對老年代步車亂停亂放、違規逆行、隨意掉頭並道、闖紅燈、肇事逃逸等交通違法行為,必須嚴格執法,不能因為是老年人就姑息遷就,網開一面,畢竟規則面前人人平等,每個人的生命都彌足珍貴。

“我年紀大眼睛不好,沒看到撞人” 老年代步車撞人該如何處理?

只要我們從生產、銷售、使用和道路監管等諸多關口切實把住了規則去實行,我相信“老年代步車”的任性亂為還是有望得到遏制的。當然,在國家還沒有法律法規出臺之前,駕駛的老人應該更加的遵守交通規則,避免開車上路,作為子女更應該幫助老人樹立正確的安全意識。你生活中遇到過老年代步車帶來的尷尬境遇嗎?趕快和我們分享一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