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贩卖教程:你的股票,正在抛弃你

焦虑贩卖教程:你的股票,正在抛弃你

最近那篇讲摩拜创始人套现的文章刷爆朋友圈,当然随之而来的是怼这篇文章的衍生文章也刷爆了朋友圈。以贩卖焦虑为卖点的文章这几年在自媒体中成为了流量神器,其中最核心的题材无非丑、单、老、穷,使用的套路也无非是传统的同群效应、刻板印象和锚定策略。而股票市场作为一个有着绝对横向比较和绝对纵向积累的存在,本身就是焦虑的高发地和策源地,毕竟这个时代只要和钱扯上关系,很难不焦虑。

因此本文为广大金融写手提供了一份焦虑贩卖教程,如何在不同的情景下进行焦虑导向,让读者在看到标题的第一时间就感到如鲠在喉芒刺在背。而广大读者看完这篇文章,也应该知道,以后看到这类标题,就不要点进去了(咦瞬间构造了一个序贯博弈)。

当股市大跌时

股市大跌的时候你不需要引导,大家就已经很焦虑了,所以此时别出心裁的焦虑设置才能吸引读者的目光,所以你的目标是找到读者自己都不知道的痛点。

示例1:《大跌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还不知道害怕》

这类文案需要结合天下大势来证实这次大跌是世界灭亡的开始,无论是叙利亚危机、卢旺达图大屠杀还是特朗普推特里标点符号的位置,都可以作为危机的注脚,间或用张将军说过没说过的话点缀一下,更是有奇效。总之要表现出这是一盘大棋,棋局纵横上下五十年,读者如果得出了无力感的结论,你就算成功了一半,读者如果决定买黄金避险,你就完全成功了,所以文末尽量附上你们金店的联系方式,如果不是开金店的,尽量和金店联系一下。

示例2:《关灯吃面?你知道一碗面里有多少重金属吗》

实际上是一篇蹭大跌热度的养生文,焦虑之处在于,股民发现不光赔掉了面钱,还可能因为吃面早死很多年,于是连吃面的资格也没有了。如果不想因为因为宣传虚假新闻被举报,可以改写为吃一碗面会胖多少斤,一样有男默女泪的效果。

示例3:《大跌的不是市场,而是你的人生》

基本上属于焦虑文的致命一击了,把市场的不如意上升到对人生的否定,你的犹豫、自负、懒惰、不着调、血型和星座都有可能是你今天吃到涨停板的原因。一场大型的归因分析之后你会发现你根本不适合炒股票,更适合在老家当一头跑山猪,总之一定要劝人出世,假想自己是当代陶渊明。

当股市大涨时

股市大涨的时候人人喜笑颜开,似乎没有什么焦虑之处,但这恰恰是兜售疑神疑鬼的好时刻。

示例1:《牛市尽头?阳光底下没有新鲜事》

这是比较低级的焦虑贩卖,但是非常有效,因为牛市中的人们最怕的无非是牛市的终结,所以摆出一堆07和15年的A股、黑色星期一、29年美股崩盘的例子,绝对有震撼人心的效果,反正牛市早晚要崩,为什么不是现在?

示例2:《收起你炫耀的脸,这个人半个月赚了1000%》

实际上,在大跌时别人告诉你有人赚了钱的时候,造成的心理触动并不是很大,因为你会觉得这是运气,但是大涨的时候听说有人赚得比你多的时候,你会更觉得别人比你牛逼一些。这样的心理不平衡会不断强迫读者自省,怀疑自己没那么优秀,冲淡赚钱的喜悦,甚至想去证监会举报这个赚了1000%的人。

示例3:《这一万家企业马上就要IPO》

这类主题可以千变万化,比如可以写一行三会要收资本利得税、摩根大通要退出中国、四大行要合并、朝鲜企业可以在华上市等等,让你感到股票市场的基本面马上就要变了,反正过一段时间,也没人记得你造的什么谣了。

用户群体精准推送

实际上针对不同的群体设计不同的焦虑目标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示例1:《四十岁了,你的妻子背着你偷偷打开你的证券账户》

相信我,比起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这样的同辈效应,中年危机的紧迫感要大得多

示例2:《在上海,1000万散户假装站在天台》

没有北上户口的外来青年尤其喜欢这样的主题,因为群体属性能得到最大规模的体现

示例3:《金融从业人员的噩梦:困在大顶,以及秃顶》

可以说是暴击了

和其他属性完美结合

如前文所述,大家害怕的事情无非丑、老、单、穷,让你的用户不断意识到自己是个丑老单穷的散户,几乎是无差别的精准打击。

示例1:《茅台突破800元,可是你买得起几手?》

本来你的读者本来开开心心买银行股的,看完你这条,应该会觉得自己很失败了。

示例2:《炒股亏钱也要回家过年:股民单身返乡指南》

把过年的亲戚问询焦虑和股民强行绑定在一起,这种穷且益单的悲怆感会让你的读者继续陷入还要给亲戚家小孩塞压岁钱的焦虑之中。

示例3

:《最新因子得到研究证实:盈亏不看天,全看脸》

虽然读者找到了自己赚不到钱的原因,但是有几个人不为自己丑感到焦虑呢?

最后祝大家在焦虑中升华自我,人生中的大部分焦虑其实都是多虑.

焦虑贩卖教程:你的股票,正在抛弃你

风险管理工具 / 量化投资知识 / 金融大讲堂——"有金有险"

(欢迎金融机构从业的朋友申请BAR系统的试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