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李伯清和郭德纲的作品艺术性?

我是一个养鸡的

其实我不赞成这样的比较,有一句话说的好“术业有专攻,得道有早晚”李伯清和郭德纲首先来说,不是一个时代的人,本身的思想、理念各方面有一个很大的区别,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代沟。

另外李伯清的成长环境包括出道的时间还有成名方式跟郭德纲都有所不同,我不是替郭德纲说话,郭德纲从小学艺,可以说少年失学,全靠着自己学艺,一步一步打拼,在北京立住脚跟,他要的是自己的包袱,自己的梗迅速的被大家接受,要的是草根文化,接地气,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郭德纲自己也说过“高雅相声也会说,但是卖不出去票,没有效果,观众凭啥买你的票,花了一千多买你的票说的不可乐,得打的跟菜瓜似的。。。。”

另外一点南北文化的差异,地域性文化不同,也决定着作品的艺术性和雅俗性,我们北方人觉得南方人相声不可乐,南方人觉得北方人相声不高雅,这都是一个道理。如果说真的说起来历史文化,我不觉得李伯清能有郭德纲的知识渊博。如果比戏曲呢?京评梆曲。请问李老师哪个精通?

最后我还是这个态度“术业有专攻,得道有早晚”每个人的文化有每个人的地域性,在南方李老师是泰斗,在北方人心里郭德纲是人杰!不同意的可以在这里吐槽一下!


怡然自得小痞子

2005年郭德纲和四川的李伯清一起同台演出过,郭德纲对李老先生倒是挺尊重的,说他们是同一类人,“同样是出身草根,同样语言犀利, 同样平易近人, 同样针砭时弊!”

可惜现在,李伯清已经皈依佛门,剃度出家了!也就很难再听到他说散打评书了!

什么是散打评书?也就是四川话版的脱口秀、评书!因为是说四川话,有着地域局限性,所以在全国他虽然比不上郭德纲知名,但是在四川重庆乃至整个西南,没有人不知道李伯清的!他最火的时候有多火呢?就是几乎每个四川人家里都会有他的磁带。对,磁带,你没看错,你琢磨下听磁带是哪个年代,就知道了他最红的时候是什么年代了!



说起作品艺术性,他们的作品都是反映市井小人物、老百姓生活百态的居多,都挺接地气,也比较俗气!但是观众们喜欢,就是好作品!


相声姐

李伯清我不认识,郭德纲倒是了解一些,不信你看我头像。

李伯清听说是四川成都周边的大腕,郭德纲则是全体华人都知道的艺人,单从知名度上来说肯定是郭德纲更胜几筹。当然你可以不喜欢郭德纲,可是你不可能不知道他。


说到艺术,李老师我一句都没听过,不妄加议论。我听过郭德纲上百段相声,也粗略的知道一些相声史,我就试着讲一讲,到与不到的大家海涵。

相声祖师朱绍文,后因为弃文从艺,改了名字成了朱少文。早期是京剧行里的,还曾经创作过八大拿等曲目,后来因慈禧过世不能动响器,改说了相声,在天桥白沙撒字,画锅吃饭。

相声一开始就是一门手艺,你说它是艺术吧!其实那个时候还算不上,饭都吃不饱,先研究活命的本事才是关键。

朱少文有个师兄也改行和他说相声,这个人叫孙丑子,专门扮孝子贤孙在天桥打幡哭丧,博人同情,可以说几近乞讨。后来因为他唯一的儿子被阉割,而过早弃世,断了这一门传承。否则现在相声舞台上也许还有这样一个门路——说学逗唱哭,你说俗不俗。


不过俗不能说不是艺术,只要是能引起观众共鸣,能给人以心理感受的形式都可以称为艺术。民间剪纸、山间小调和交响乐、野兽派一样都是艺术,只是受众群体不一样。你可以说欣赏者地位有高低,但是不能说艺术门类本身有高低。吃鲍鱼的人也吃粗粮粥,这些都是食物,只有爱吃不爱吃,没有因为贵才爱吃的。

郭德纲没有在舞台上学《我的太阳》,可是《叫小番》、《探清水河》、《大实话》一样引起了观众的共鸣,而且听前者的未必有听后者的多。


相声的舞台要先搞笑,把人笼过来,然后再高台教化,你应该这个样子,那时候才有人听啊!没有人听,相声就死啦,死啦还谈什么艺术。

郭德纲和他的相声本身就是艺术,因为郭德纲人生就是艺术的人生。他把一个烂了几十年被阉割的七零八落的玩意,从垃圾堆里捡回来,这擦擦那补补。拿鼻子一闻,嗯,有味儿,一股酸味儿。劳驾您呐!受累打听一下,您这有焦圈吗?我们就好这一口儿。


乐乐掌门人

我是四川人!我听着李伯伯的评书上完初中!现在听着郭德纲相声睡觉!老李的散打有很大地域性!他的幽默外地人不理解,也听不明白!就注定市场只能是西南与湖南湖北,甘肃陕西等!郭德纲是70后,从小接受的是解放前后的老艺人指导与熏陶!地域是北方,“官话,普通话”普及!世界华人通用语言!所以这就是人们说的郭德纲的比李伯伯好的原因!

幽默李伯伯和郭德纲各有千秋!李伯伯的:赶脚猪!问:老唝“四川方言,猪的别称”你去哪里?““唝唝””“我潇洒走一回”“公鸡逗母鸡”这一系列要说李比郭接地气,只能说的是谁更接“农村地气”!谁的更接城市地气!又如郭德纲小伙伴,那个是我们童年的回忆!谁没有童年?那个男孩童年不是那么调皮!

郭德纲的针对社会矛盾的作品比李伯伯的强!这可能是性格不同!也可以说是城市不同的市民对社会矛盾的理解不同!如去给理发大姐借推剪,只有一张床,没有剪刀就做理发!吃刀削面,抓进派出所!路边说相声会被城管打死!这个李伯伯不能说!


熊哥160726363

这个问题的描述是错误的。

李伯清的是“散打评书”,郭德纲的是相声,评论比较两个不同门类的艺术形式没什么意义。

就如同用戏曲的点评方式去讨论电影一样,没有板眼也没有唱腔,有什么看的?反之也一样,拿个鞭子当坐骑,开什么玩笑?

郭德纲除了相声之外也有类似评书的大段单口,在他的单口里,有描述里所谓的我是你爸爸、你是我儿子吗?

答案很明显:没有,那么又是什么人会问出这个愚蠢的问题呢?因为提问的人根本不是想正面评价,他不过是想树个靶子来攻击。


逗妇乳不是豆腐乳

方言决定了地域文化,李伯清和郭德纲都是我喜欢的人。两人最大的差别就是观众不同,郭德纲语言大家都听得懂而且知识面比李老师强大。李老师局限在西南三省如果李老师用普通话说评书味道就变了。


tanghua681117

赵夲山,宋丹丹。黄宏,陈佩斯,牛群,冯巩,郭兰英,闫维文。张艺谋。媒体对他们不敏敢,对郭德纲过分敏敢,经常拿大腕和郭德纲炒,但李伯清老师还是低调的,说点评书挣点钱。花脚乌龟不沾染。不吵不抬不喧染。艺术道德有底线。


科怀10

我个人觉得,李伯伯,更接地气,他的评书,讲的内容都是来自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我们年轻一辈能了解他们那个时代的生活,生活的艰难,他说的书有一种朴实,不做作,教育人,听完还想听,完全是生活结合艺术的表现,我觉得李伯伯讲的评书对年轻人非常好,非常的教育人,而不会感觉烦,而且感觉非常开心搞笑,强烈建议国家列入国宝级艺术大家!


David李1

作为一个四川人我还是能谈谈李伯清和郭德纲的。李伯清在川渝贵云,也就是整个西南片区很有名气,而且出道很多年了,我是从小就听李老师的散打评书的。而对于郭德纲就不仅仅是局限于某一个片区了,基本上全国各地都要喜欢他相声的人,当然也有骂他的。就目前的影响力而言郭德纲是大于李老师的


奋青142318948

李伯清的段子成都人較喜欢,而且是地道老成都更有共鸣,他用了大量的四川的地方土语,及百姓不同时期的流行语,再经他一番誇张后,就增加了看点,因此受地方限制很大,离川越远越无市場,不足之处,受文学功底限制,语言用得重复,有所馈乏,久而久之也失去吸引力。

从未听过郭德綱的节目,不敢妄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