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總體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第一次信息公示

滁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於1992年6月成立,1993年3月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為安徽省級開發區(政秘〔93〕80號)。2011年4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以“國辦函〔2011〕38號”文同意滁州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實行現行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政策,批准面積為10.89平方公里。

由於近年來開發區所在區域經濟快速發展,上位指導規劃修編調整,為進一步符合有關要求,協調經開區與周邊地區的發展,滁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組織編制了《滁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總體規劃(2016-2030)》。受滁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委託,北京國寰環境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承擔了該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環發[2006]28號)及《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公眾參與》(徵求意見稿)中的相關規定,現對“滁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總體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相關信息進行公示。

一、規劃項目名稱及概況

1、規劃名稱:《滁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總體規劃(2016-2030)》。

2、規劃面積:10.89平方公里。

3、規劃範圍:北至藍天路北側,南至龍蟠大道-同樂路沿線,東至京滬鐵路,西至豐樂路。

4、規劃期限:2016-2030年,其中近期至2020年,遠期至2030年。

5、規劃定位:滁州市綜合性產業城區,產城一體典範區、低碳發展模範區。

6、發展目標:“生態低碳城市新區,現代高端產業集聚區”。

7、空間結構:規劃經開區整體上圍繞會峰路、中都大道形成“一體兩翼,十字架構”的空間佈局。規劃以中都大道城市發展帶為界形成東側的都市產業園,西側為城市綜合居住區,並在片區內打造會峰路現代服務業發展軸與中都大道形成十字架構。

二、規劃環境影響評價主要內容及評價重點

(1)主要內容

通過現場調查、資料收集和預測分析等,分析規劃區環境現狀及成因,論證規劃定位、發展目標和空間佈局等的合理性,分析規劃實施後的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生態適宜性、生態環境影響等,為實現滁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及其區域的可持續發展,提出規劃優化調整建議、環境保護方案等,本次評價全過程開展公眾參與調查,廣泛徵求公眾的意見和建議。

(2)評價重點

本次評價的重點包括資源生態環境現狀分析、規劃協調性分析、土地資源和水資源承載力、生態適宜性及影響分析、規劃優化調整建議、環境保護對策措施等。

三、環評委託單位和聯繫方式

單位名稱:滁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單位地址:滁州市全椒路155號滁州經開區管委會

聯繫人:陳雁

聯繫電話:(0550)2173891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四、環境影響評價單位和聯繫方式

單位名稱:北京國寰環境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單位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五環紅軍營路22號雅士大廈2層

聯繫人:李瑤

聯繫電話:(010)84922811轉8702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五、徵求公眾意見的主要事項

(1)您對本規劃定位和佈局的建議;

(2)規劃方案對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及規劃優化調整建議;

(3)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建議;

(4)環評工作中應關注的問題。

六、公眾意見反饋方式

公眾可向環評委託單位、規劃環評單位以電子郵件、信函、電話等方式發表關於該規劃及其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意見和建議。請公眾在發表意見的同時,儘量提供詳盡的聯繫方式,以便我們及時向您反饋相關信息。

七、信息發佈有效期限。

自本公式發佈後10個工作日內。

滁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2018年5月23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