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軼事」第一家風豬坊

「荔波轶事」第一家风猪坊

「荔波轶事」第一家风猪坊
「荔波轶事」第一家风猪坊

風豬是貴州荔波著名的地方傳統特色食品,己有120多年曆史。作為地方特產,暢銷海內外。荔波風豬在冬至到立春期間加工生產,以整隻仔豬宰殺後為主體,加上多種配料全豬醃製,經長久風乾而成,故得名風豬。它造型美觀,色澤黃亮,美味可口。將其掛於室內,經數月之久,肉質不變,鮮嫩如初,香味飄逸不絕。

「荔波轶事」第一家风猪坊

荔波風豬

那麼,誰是荔波第一位“吃螃蟹”的人?

誰開了荔波風豬製作的先河,創辦了荔波第一家風豬作坊?

回答只有一個——馬家。之後才有尹家、楊家、鄧家。為什麼說才有,理由很簡單,尹家、楊家、鄧家是馬家的徒弟。

尹錫元

荔波縣城人,1937年生,是尹家風豬坊的後人。老人記憶力很強,他給筆者詳細介紹馬家的情況:馬家也是荔波縣城人,與尹錫元同輩的馬家後人叫馬祖林,即荔波縣城家喻戶曉的馬老大。馬祖林公公叫馬占山,是馬占山創辦了馬家風豬坊。由於到馬祖林父親以後,父子倆均沒有繼承祖業,也就是說,馬家風豬坊後繼無人,是馬占山幾位徒弟尹樹清、鄧庭芳、楊道敏開辦的尹家、鄧家、楊家風豬坊取代了馬家風豬坊。馬祖林去世後,因此現在的馬家後代對前輩創辦風豬坊的事知之甚少。馬祖林既然沒有繼承祖業,又不做風豬,為何在荔波縣城家喻戶曉呢?這要從他的外號“馬老大”說起。其實馬祖林個子矮小,老大隻是其在兄妹中的排行,那也不至於出名。一般流傳的是,個子矮小的馬祖林,卻娶了個高大的媳婦。一次,兩口子發生爭吵,馬祖林怕被老婆打,就鑽到床腳躲藏,老婆發現後叫他出來,他卻死不肯出來,躲在床腳高呼——“我馬老大說不出來就不出來!”這事經鄰居一傳來,全城都知道。“馬老大”就成了怕老婆的代名詞,也成了馬祖林的外號,以至於很多人只知道馬老大,卻不知道馬祖林。其實馬祖林精明能幹,修理手錶在那時縣城也算首屈一指的,後來他主要做扎花圈、香亭之類手藝,他愛幫忙,所以深得縣城人喜歡。

馬祖林比尹錫元長2-3歲,如果以兩代人年歲相差四十年推算,馬家風豬坊開辦的時間距今已有將近120年多了。

尹錫元坦誠地告訴筆者:“我們尹家、鄧和楊家在荔波做風豬也算最早的,但我們不是第一家,荔波第一家風豬坊是馬家,是馬公老人最先在荔波做風豬,創辦了荔波第一家風豬坊。後來,馬公開辦了廚師班,收了我公公、鄧公和楊公做徒弟,尹、鄧、楊三家才開辦風豬坊。”

「荔波轶事」第一家风猪坊

小小風豬坊的傳統工藝

馬占山創辦風豬坊的地點在荔波原迎賓旅社對面,即縣城向陽路,後來尹家、楊家開的風豬坊也在同一條街。從位置上看馬家居中,尹家居北,楊家居南,它們相隔不到百米;鄧家風豬坊開始辦在大坪子一帶,後因失火搬遷到新東門(今和街)鄧家新建的房屋內。它們都處在當時商貿比較熱鬧地帶。

尹錫元老人回憶,無論馬家,還是尹家、鄧家、楊家,加工風豬的工藝和銷售都一脈相承,他們都是荔波風豬的早期代表。其主要工藝是:購豬——宰殺——醃漬——風乾——上油五道程序,每道程序都十分講究。

購豬是基礎,俗話說“麻袋繡花底子差”,選好仔豬是做好風豬的前提。做風豬的仔豬,要求在10-20斤,要沒有雜毛且肥壯的;購仔豬時,要仔細檢查,主要看是否有皮外傷,有皮外傷的做出來會留下印跡,影響美觀。馬家開始做風豬時,購買仔豬還比較容易,但也要在城裡城外跑好幾天,到了尹家、鄧家、楊家同時做以後,還要到鄉下選購。那時交通不便,都是肩挑杯託,有時一天到黑只能買回一兩頭。

宰豬也是相當關鍵的,首先刀法要準,一刀必須對要害,如果殺兩刀,會傷皮,還會造成殘血,留下血斑,影響外表。殺豬很快,湯豬卻很慢,對的溫度要求恰到好處,過低不易脫毛,過高就會燙壞小豬皮毛。水溫的控制全靠長期積累的經驗,即便如此也是以保證不燙壞皮毛為主,哪怕脫毛多費一些功夫,如果購買的仔豬是正在換毛的,就更加麻煩。湯好的小豬要反覆清洗,除去全部內臟,取出腦髓和脊髓,挖出眼珠,將其中所有血水衝乾淨,最後掛起風乾。

醃漬的功夫在於配料。尹錫元老人扳著手指數落:花椒、山姜、八角、丁香、白芷、細辛、桂皮、陳皮、沙鹽、火硝等二十多種。這些配料要經過熱炒,儘量磨細,與沙鹽和勻,然後均勻地抹遍小豬內腔,放入大陶缸內醃漬一天一夜後,把老酒倒入缸內,將豬淹沒,蓋好缸蓋,儘量密封,浸泡10天左右即可取出風乾。

風乾也是有講究的,將醃漬好的風豬取出,一隻只用竹片將豬腹撐開,用竹篾或麻繩套起,掉在竹竿上,在陽光下晾曬約一週,之後取下,給即將做好的風豬裡外抹上一層茶籽油,最後再上架風乾即成。

那時一般每次製作3-5只,一年也就二、三十隻。主要是作坊小,傢俬少,市場需求小。做風豬不僅工序複雜,而且成本大,一般人家吃不起,有錢人家也只有在過年前後買來過年或送人。所以,風豬坊的生意以定做為主,也就沒有拿到市場賣的。

「荔波轶事」第一家风猪坊

荔波風豬名傳天下,後繼有人

從馬占山做出第一頭風豬至今,荔波究竟生產了多少風豬?這是一個不可統計的數據。但我們說荔波風豬名傳天下,卻是當之無愧的。

那麼荔波風豬的今天又如何呢?為此筆者採訪了鄧家風豬坊的第四代傳人鄧和平先生。

“現在荔波風豬的名氣比過去大多啦!我們鄧哥風豬還上網啦!作為後代,總算對前輩有交代啦!”這一連串的“啦”,一下子就拉近了我們與這位荔波風豬正宗傳人的距離,他的自信、自豪、自強令人感動和欽佩。

「荔波轶事」第一家风猪坊

鄧哥風豬

對於未來,鄧哥有其獨到的打算:以荔波風豬為主體,在擴大風豬加工數量的基礎上,提高質量,在包裝上做文章,將做好的風豬切塊分裝,因為整隻風豬雖然好看,但價格貴,不方便攜帶,買的人少。

荔波是旅遊區,風豬切塊分裝很受旅客喜歡。此外,要發展臘味系列產品,目前鄧記的風鴨、布依老臘肉、特色臘腸、血豆腐、金銀肝、團圓八寶等十幾種已經上市,深受消費者喜愛。鄧哥告訴筆者,他們正在申報 QS 認證,如果獲准,不久荔波風豬及其系列產品將會出現在大型超市。

今天,隨著荔波旅遊事業的快速發展,荔波風豬已成為倍受旅客青睞的旅遊產品,亦是饋贈親朋好友的尚佳禮品。 在市場和經濟的雙重促動下,荔波城鄉悄然出現了“風豬熱”,我們欣喜地看到荔波風豬在繼承中得到發展。

「荔波轶事」第一家风猪坊

荔波風豬族盒裝

「荔波轶事」第一家风猪坊

蘇寧易購進駐荔波!進店有好禮,抽獎送蘋果X

↓↓↓

「荔波轶事」第一家风猪坊

往期精彩回顧

「荔波轶事」第一家风猪坊「荔波轶事」第一家风猪坊

監製:全媒體中心 程興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