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甲良鎮:小菌棒舞動增收大舞臺

陽春三月,春暖大地。連日來,荔波縣有序推進項目復工、企業復產,力爭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把遭受的損失補回來,保障群眾穩收入,鞏固脫貧成果。

荔波甲良镇:小菌棒舞动增收大舞台

3月17日,記者來到荔波縣甲良鎮貴州五象實業有限公司的倉儲間裡,只見30餘名工人正在扎孔、裝袋、存放,忙得不亦樂乎。明後天,這150萬黑木耳菌棒將陸續抵達荔波各鄉鎮的農戶手中。

荔波甲良镇:小菌棒舞动增收大舞台

甲良鎮貴州五象實業有限公司的倉儲間

該企業復工復產後,解決了當地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該廠平均每天的用工量達80多人次。

荔波甲良镇:小菌棒舞动增收大舞台

工人正在扎孔、裝袋、存放

荔波甲良镇:小菌棒舞动增收大舞台

“自從食用菌工廠復工復產以來,我就在廠裡面上班,這裡離家很近,上班也比較方便,一天最低收入八十塊。”甲良鎮雙江村務工人員羅合女笑呵呵地說到。

為儘快解決群眾的增收致富,甲良鎮近年來大力發展“短平快”的項目,其中尤其以成本低、好管理、見效快、效益高的食用菌產業為主打。在發展中以專業大型企業為龍頭帶動,鼓勵群眾發展庭院經濟,專做工藝簡單、生產週期短、轉化率高、效益可觀的黑木耳栽培技術,農戶利用自家房前屋後的“一畝三分地”就可以擺放了,可以取得較好的效益。

荔波甲良镇:小菌棒舞动增收大舞台
荔波甲良镇:小菌棒舞动增收大舞台

“黑木耳項目後期管理成本低,只需要早晚噴水並保持充足的水分”,貴州五象實業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宋偉華介紹,該項目不佔用耕地,技術簡單易懂,老年人也可以參與,不需要太多的青壯勞動力,村民發展起來不費力。

荔波甲良镇:小菌棒舞动增收大舞台

“關鍵的是,公司提供技術並按不低於市場價保底回收所有黑木耳!”甲良鎮甲新村村民潘玉淵說,這一舉措等於給他們吃下“定心丸”,為大家增添了發展動力。

為了進一步打消群眾的顧慮,當地村兩委幹部帶頭開展示範種植,確保栽得出、產量高、賣得動、見效益。這是在村集體創收的同時,用集體帶動農戶,拓寬群眾增收渠道,進一步拓展產業致富路子。

荔波甲良镇:小菌棒舞动增收大舞台

黑木耳

在丙外村村支書潘啟亮家的後院,一排排菌棒整整齊齊地“各就各位”,一個月以後整齊的菌棒上就會長出了許多個大飽滿的黑木耳。潘啟亮作為村幹部,帶頭做示範。

荔波甲良镇:小菌棒舞动增收大舞台

潘啟亮家的後院整整齊齊的菌棒

荔波甲良镇:小菌棒舞动增收大舞台

“農戶只要花260元購買噴灌系統,政府免費發放菌棒給貧困戶,每戶可得1860個菌棒,”潘啟亮信心十足地說,只要用心管理,一個月就可以採收,一個菌棒可以採收四到五次,根據簽訂的協議,公司收購幹黑木耳每斤不低於30元,每一根菌棒共可產約1.2斤幹木耳,一批黑木耳收入差不多5000元了。

據瞭解,貴州五象實業有限公司是集研發、生產、加工、銷售於一體的技術企業,是甲良鎮規模較大的食用菌種植企業,也是脫貧攻堅示範帶動企業。同時,該公司採取“合作種菌+保價回收”、土地流轉和優先滿足貧困群眾就近就地就業的模式,實現農戶和企業雙贏。

荔波甲良镇:小菌棒舞动增收大舞台

自從2月18日開始復工復產以來,該公司每天產量在六萬棒左右,每天出貨在六到十萬棒。“我們還派出技術員進村入戶為群眾免費服務,做到服務跟蹤到戶、技術傳授到人,讓群眾增收有保證、公司有效益、百姓得實惠。”宋偉華儘管忙碌,但言語顯得堅定有力。

— END —

荔波甲良镇:小菌棒舞动增收大舞台荔波甲良镇:小菌棒舞动增收大舞台
荔波甲良镇:小菌棒舞动增收大舞台

監製:融媒體中心 蒙 雋

編審:融媒體中心 蒙莎莎作者:張雲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