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免密小額支付?1000以下不要密碼,惡意扣費“搭便車”

無感支付一直備受推崇,只需要簡單操作,或者根本都不用操作就可以完成購買的整個流程,包括支付。隨著科技的進步,支付手段越來越多樣,也越來越便捷,甚至無需輸入密碼。

小額免密支付也因此應運而生,在越來越猛的無現金支付浪潮沖刷下,譭譽參半的免密支付被越衝越遠,一度搖搖晃晃踩在了主流支付服務的最前端。

只是高處不勝寒,被寄予厚望的免密支付,必然要受廣大群眾的檢驗,並將不足之處,示之於眾。

在眾多與免密支付相關的盜刷、惡意扣款事件中,民眾可能逐漸意識到了一個問題——免密支付,方便的可能不止用戶,服務商自然也是最大的受益人之一,支付時無需密碼,只要機器一掃,就完成了支付。對網絡支付而言,也是如此。

盜刷來得太快就像龍捲風

免密支付最大的特點是什麼?不,不,不是首字母縮寫和默默祝福一樣。免密支付的特點是便捷,“快”到無法想象。

一旦消費者點擊購買或者充值,“反悔是不可能的了,一輩子都不可能反悔了”,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錢被扣走,而自己的手機短信會提醒已經消費的XX元。事後要求退貨退款倒是可以,只是又多了樁麻煩事。

為了讓支付更方便快捷,原本300元限額的小額免密支付,已經上漲到了1000元的“鉅款”。近幾天,有部分銀行把銀行卡小額免密免籤支付業務的單筆限額上調至1000元,銀行認為原有的單筆300元限額已經無法滿足持卡人的支付需求,生效的時間是6月1日。

不過,小額免密支付卻無需獲得持卡人同意,部分銀行默認新發卡開通這項簡單便捷的服務,既然方便到極致,也達到了用戶無感體驗,何樂而不為呢?

誰的免密小額支付?1000以下不要密碼,惡意扣費“搭便車”

不過,這種情況也已經發生改變,央行下發的《條碼支付業務規範(試行)》明確要求,掃碼支付支付限額500元,用戶需要通過指紋確認或數字密碼輸入才能完成整個支付流程。

但《條碼支付業務規範(試行)》實際上僅僅針對第三方支付機構,而OTA平臺與各類購物網站不受限制。尤其是多個服務平臺需要銀行卡綁定,開通免密支付後,支付安全風險也時有發生,不免讓人擔心。

僅就網絡支付而言,不少用戶也因小額免密支付而盜刷。2016年雙十二期間發生蘇州群體性支付寶被盜刷事件,受害人11日晚連續有多筆交易記錄,消費地遠在1400多公里外的廣州東莞,而且每筆消費金額大多為1999元。

去年10月份,男子發現偷來的手機已開通免密支付後,開啟了瘋狂的購物之旅。看來並不是只有女人才愛買買買的。今年4月6日,溫州的葉女士被盜刷1萬多元,源頭竟是賣掉的舊手機裡開通了免密支付,也沒卸載APP。

POS機盜刷ETC卡的視頻也至今還在網上流傳。開通免密支付後,交易資金從手機餘額或銀行賬戶轉移至商戶賬戶實在太快、太方便,而這過程中的保護手段,卻聊勝於無。

誰的免密小額支付?1000以下不要密碼,惡意扣費“搭便車”

惡意扣費“搭便車”

比起被盜刷,搭上了免密支付便車的惡意扣費,更是令人防不勝防。據山西晚報報道,一位用戶使用滴滴快車服務時開通了免密支付,今年5月9日的一次出行預估車費為38元,但最終被多扣了90元,累計支付128元。客服表示,這確實是司機的違規操作,決定把90塊錢退還給自己。

此前,央視曾曝光1分錢享受7天會員的陷阱。7天之後,視頻網站自動續費,不少用戶“被會員”,不僅活動頁面默認開通續費,而且只很淺的字體提示如何取消連續包月及停止續費,此外自動續費過程中視頻網站不會有任何提醒通知。

就這個角度而言,免密支付正是為平臺惡意扣費開了一條綠色通道,直抵資金交易終端。

誰的免密小額支付?1000以下不要密碼,惡意扣費“搭便車”

除了視頻網站,其它聊天軟件、相親網站等也會出現類似情況。免費試用一個月後一直扣款;充值會員之後自動續費等等“花式陷阱”,讓人頭疼不已。

另外,手機的增值套餐也經常會成為惡意扣費的陷阱。被不明不白辦理了各類手機增值業務,其源頭可能只是回了條短信或者搶了個紅包。免密支付+自動扣費,何止是方便了平臺做手腳,根本是敞開了胸懷擁抱良莠不齊的各大平臺。

請不要問為什麼錢少了會注意不到。既然有人連吃包子誤付14萬都沒發現,那麼平臺偷偷扣費沒被發覺也就不稀奇了。

更何況如果是小額扣費,哪怕被發現,民眾也往往不會因為一百多塊錢去花費太多時間精力去聯繫溝通,更不會鬧到起訴的地步。而因此獲利的群體只會更加肆無忌憚,繼續對不知情的用戶伸出“黑手”。

也就是說,免密支付,還有可能在你餘額不足的情況下,“幫助”你形成債權。一些開通免密支付的協議協議寫明,可以使用第三方支付機構提供的扣款渠道,除了賬戶餘額、開通快捷支付功能的銀行卡,還包括其他可能的支付方式。

誰的免密小額支付?1000以下不要密碼,惡意扣費“搭便車”

免密支付本來是為了方便消費者和平臺更好地進行交易,倘若最後是違規惡意扣款的平臺得益良多,只怕支付機構還需要進行反思,而不是協議裡的一句“本公司不承擔任何責任”就萬事大吉。

實際上,對於一些銀行而言,用戶是被開通了該項服務協議而不自知。部分銀行網點對於如何取消也並不清楚,只能通過客服電話進行操作。經濟參考報也指出,在工商銀行長春某網點,一位工作人員稱“櫃檯無法關閉該功能,只能撥打客服操作”。

誰的免密小額支付?1000以下不要密碼,惡意扣費“搭便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