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为什么读书?因为没有点学问,有时连命都保不住。

中国古代的开国皇帝,一般文化水平都不太高,因为他们要领兵打仗,疏于学习。但一旦平定天下,他们也爱看看书学学习,平常也爱作诗填词什么的,以显示自己并不是大老粗,也是有点学问的。

比如大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他出身低微,由于家里贫穷,就给地主家放牛,后来当了和尚,二十四岁时参加了红巾军,从此开始戎马生涯。别看朱元璋从小没上过学,但他爱学习,在军旅生涯中边学习边打仗,你还别说,后来朱元璋还能在战斗之余作诗了。

古代人为什么读书?因为没有点学问,有时连命都保不住。

朱元璋

一天朱元璋带兵在潘阳湖大败陈友谅的部队,战斗结束后,朱元璋和几个手下高高兴兴的来到附近一个寺庙游玩,庙里的老和尚不认识朱元璋,再加上佛门净地,是不允许带着兵器进去的,加上朱元璋他们刚打过仗,一身的血迹,所以老和尚就不让他们进去。

朱元璋推开老和尚,带众人闯进寺庙,见庙内一堵白墙干干净净,古代的庙里总会有这样的粉刷一新的白墙,那是留给文人墨客们填词写诗用的,朱元璋不管那些,让手下找来笔墨,思索片刻,大笔一挥,一首七绝欣然而成。

杀尽江南百万兵,

腰间宝剑血犹腥。

山僧不知英雄汉,

身后哓哓问姓名。

写完笔墨一扔,留下瞠目结舌的老和尚,朱元璋扬长而去。

老和尚看朱元璋走了,回过神来嘟囔道:“你谁呀?还英雄,我看你就是土匪”立即让小沙弥把墨迹擦掉,又重新粉刷一边。

多年以后,朱元璋已登龙位,着龙袍。一天闲来无事,翻看一本诗集研读,突然想到自己多年前在那座庙里的那首大作,现在想来还是让人热血沸腾。他马上传令派御林军到那座庙里看看,自己的那首大作可在,那可是皇上的墨宝,加上写在战争年代,比较有纪念意义。

几个御林军由一个小头目带队,快马加鞭来到那座寺庙,进庙后寻找当年朱元璋写诗的那堵墙,找到后发现,墙还在,可诗不见了。

这还了得,这是杀头之罪,有可能还要株连九族。几个当兵的不由分说,把寺庙主持五花大绑,扔到马上,直奔京城而去。

由于战乱,庙里也不安全,所以当年那个老和尚早不在了,这个和尚是后来的,此和尚非彼和尚,他根本不知道朱元璋还在这里写过一首诗。御林军不知道也懒得管这些,他们只知道要抓个人回去复命。

古代人为什么读书?因为没有点学问,有时连命都保不住。

朱元璋剧照

和尚在马上吓得浑身哆嗦,他不知道咋回事?想问一下,根本没有人搭理他妈呀!这真是飞来的横祸,这到底是怎么啦?

等到了宫门,一个人进去禀报,另外的人看着和尚。和尚这才有机会说话:“几位军爷,到底咋了?我这是犯了什么法了?”有一个御林军好心眼,这才把事情的经过给和尚说了一遍,和尚说:“我刚来寺庙不久,我根本不知道皇上题诗的事呀!”刚说到这里,进去禀报的御林军出来直接把和尚押了进去。

这时朱元璋听说自己的墨宝不见了,怒气冲天,看到跪在地上的和尚,也不去分辨是不是当年的那个和尚,直接训斥,如果不说出个合理的原因,立马就要拉出去砍了。

和尚看多说了也于事无补,只得哆里哆嗦的回禀:“皇上题诗不假,可我们擦掉也是迫不得已。”

朱元璋说到:“好你个迫不得已,你说出个为什么迫不得已?”

大家正等着和尚看他如何辩解。没想到和尚竟当殿吟诗一首:

御笔题诗不敢留,

留时长恐鬼神愁。

故将法水轻轻洗,

尚有龙光射牛斗。

朱元璋一听,这马屁拍的:“真有此事!”

和尚一听,马屁拍对了,赶紧回答:“千真万确”

朱元璋龙颜大悦,传下去,这座寺庙要修葺扩建,庙里所所有的和尚都要赏赐。

和尚被恭恭敬敬的送了回去。在回去的路上和尚擦了一把汗,心想:“谁说读书无用,今天这事情,要不是我读过几天书,脑子反应快,自己的脑袋搬家不说,连那座庙都保不住。”

古代人为什么读书?因为没有点学问,有时连命都保不住。

朱元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