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對0-6歲孩子的成長有多重要,看完這個明白了!

提起父親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性,以前受中國傳統社會“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我們往往會以為,對父親沒有嚴格的育兒期待。父親只是“家庭的供養者”,主要職責就是保證孩子成長的物質條件,如學費、衣食、醫療等。直到近年來,隨著80後父母的成長及“婚內單親媽媽”、“喪偶式育兒”等帶有誇張色彩論調的宣傳,人們才逐漸對孩子成長中父親的缺位有了警覺。

父親對0-6歲孩子的成長有多重要,看完這個明白了!

懷孕:子宮裡的戰爭

90年代,哈佛大學生物學家大衛·海格(DavidHaig)發現了一些印記基因——那些可以識別為來自母親或者父親的基因——在子宮中彼此競爭資源。一些父方基因會促使胎兒從母親身上汲取儘可能多的營養和能源,甚至危害到母親的健康,而母方的基因則試圖抑制這一行為。如果不能成功抑制或者過分抑制,就會得孕期高血糖,即孕期糖尿病。對於這一現象,大衛·海格的解釋是,母方基因更關心母親的健康與生存機會,而父方基因致力於讓他的某個特定後代獲得儘可能多的資源和生存機會。

孕期:陪伴的力量

美國南弗羅裡達大學的研究顯示,母親孕期,如果父親不在身邊,胎兒更有可能早產或者出生體重過低,他們在出生後第一年夭折的幾率也比普通嬰兒要高出4倍。此外,父親孕期缺席,會導致母親患孕期併發症(如孕期貧血、高血壓)的可能性更高。

生產:減輕疼痛

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孕婦生產時,準爸爸的陪產有助於縮減待產時間,減輕疼痛,減少產後出血。此外,陪產的爸爸在嬰兒出生後對嬰兒的感情更深,初為人父的責任感更強。

產後:被忽略的風險

根據Raeburn的報告,大概1/10的男人會患上產後抑鬱症,這會限制他們與寶寶之間的情感紐帶。如果父親患有產後抑鬱症,寶寶長大後患上行為問題的幾率會是普通孩子的8倍,與同伴交往困難的可能性則是普通孩子的36倍。

幼兒期:猜猜誰讓你開口說話

在幼兒最初的語言發育過程中,父親的作用比母親更大,這是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的專家調查了92個家庭後得出的結論。這些家庭的幼兒父母均有穩定的工作,孩子的年齡在2到3歲之間。這很可能因為母親在日常生活中與孩子的交流更多,更傾向於使用孩子熟悉的詞彙,而父親則更願意使用陌生的詞彙和更長的句子。

父親對0-6歲孩子的成長有多重要,看完這個明白了!

幼兒期:預防行為問題

牛津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在父親與嬰兒(一歲以內)關係疏遠的家庭,嬰兒在長大後攻擊性行為的概率更高,無論母親與他們的交互方式如何。瑞典的研究者也發現,有父親參與照顧、玩耍、出遊的家庭,孩子在幼年時期的行為問題更少,青春期犯罪行為的概率也更低。

童年期:玩的力量

心理學家羅斯帕克跟蹤調查了美國加州390個家庭,詳細記錄了父親和母親與孩子玩耍時的細節差異。他發現,母親跟孩子玩的方式更模式化,較少興奮度,父親則更容易帶孩子玩激烈的運動,比如摔跤、捉迷藏等,並由此教他們如何處理自己的身體與調控情緒。還有研究顯示,一個孩子與父親相處的時間,是預測他將來長大之後情商水平最重要的指標之一。

以上發現雖然來自不同的研究方法,但無疑的,它們都很好的揭示了父親在0-6歲孩子成長不同階段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形象地說,媽媽是一棵樹,爸爸是另外一棵樹,孩子最開始,在媽媽這棵樹下面轉圈,半徑逐漸擴大,嬰兒會發現,在媽媽之外不遠處,還有另外一棵樹,然後就到爸爸這棵樹底下轉圈,直到他發現更遠處還有一些樹,那些樹就是幼兒園的小夥伴們,後來就是他們在社會上生活中打交道的同事和朋友。父親在孩子社會化的過程中,起到“中繼站”的作用。那麼,這個“中繼站”起到的作用具體有哪些呢?與母親相比,有什麼突出特點呢?我們就借作者林孝明的觀點來總結一下:

1、心理:父愛作為男人具有的天性,是比較理性的。因此他不會溺愛孩子。會有目的地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自主意識。而母愛是女人具有的天性,是比較感性的。因此容易帶著感情色彩教養孩子,遇到事情主動替孩子做出判斷,這樣孩子會失去實踐和鍛鍊的機會,也就失去正確判斷事物的能力。

2、生理:缺乏父愛的孩子比其他孩子發育要差。父親長期不在家,孩子在身心健康和智力發育方面都會與同齡孩子有較大差別。相對來說,與父親接觸少的孩子,在體重、身高、動作等方面的發育速度要落後一些,並且普遍存在焦慮、自尊心不強、自控力弱等情感障礙,表現為憂慮、多動、有依賴性。

3、行為:在父愛缺失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有可能產生反社會傾向。一些犯罪的人往往從小缺少父愛,或在父親的嚴苛態度中長大。孩子與父親為伴,對擴大孩子的社會活動範圍和社交內容有很大幫助,同時還會影響孩子的社交興趣和需要,有助於孩子積累社會經驗和社交技能。而母親更傾向於物質,話語多些,愛衝動。

4、情感:父親經常通過操作,諸如修理車輛、機械、使用工具、修整園林等活動,培養孩子對動手操作的興趣,激起孩子的探索精神、想象力、創造性及求知慾望。通過帶領孩子玩、做遊戲,訓練孩子的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喚起孩子的興趣和引導孩子提出問題,在動中學。而母親則相對比較安靜,目的性比較強。

5、性格: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帶孩子游戲,母親更擔心孩子的安全,總會情不自禁地將孩子限制在一定範圍內,孩子個性發展方面有所欠缺。在社會生活中,孩子往往表現出適應性較差,人際交往能力薄弱,不容易與別人友好相處,自尊心不強,情緒不穩定等;而父親性格比較粗獷,養育孩子方面也是粗放型的,更多地看到孩子的本質,不會為眼前孩子的小問題感到失望,會更多地關注孩子的未來。孩子是敏感的,如果父親更多地關心他,那麼孩子就會用長遠眼光看待問題,這對他的一生都是至關重要的。

6、性別: 對於男孩來說,父親是自信、勇氣與自制力的源泉。研究發現,男孩嬰幼兒時期如果沒有父親的陪伴,會出現更偏向女性化的表現,喜歡非身體性的、非競技性的活動,影響性別認同。男孩常常會仔細觀察父親的行為和價值觀,如果父親經常在家發火,不尊重妻子,兒子就會對自己的母親和其他女性採取同樣不尊重的態度;如果父親經常喝得醉醺醺地回家,兒子就有可能染上酗酒的壞習慣。

對於女孩來說,父親是生命中第一個異性,對於塑造健康的異性觀非常重要。如果幼年時期缺少父親的陪伴,女孩會更加膽小,與異性相處時更容易焦慮。如果父親經常誇獎自己的女兒漂亮、優秀,女兒就會不知不覺地自信起來;相反,如果父親總認為自己的女兒很不起眼,或經常在女兒面前誇獎別的女孩,那麼女兒成年後,很有可能會比較自卑。

父親對0-6歲孩子的成長有多重要,看完這個明白了!

道理說了這麼多,但是實際上,大部分中國家庭的父親都承擔著養家餬口的重任,即使在男女工作狀態越來越平等的今天,他們能夠陪伴孩子的時間少之又少。而這個問題,也是世界性問題。美國皮尤研究中心2015年的研究表明,美國父親每週平均花7小時在育兒上。這個數字儘管比1965年的2.5小時有大幅上升,但如果考慮到週末所花的時間,中國父親這方面的數字應該不會比美國父親遜色。而美國媽媽每週平均所花的育兒時間,在2015年是18小時,仍然兩倍於父親不止。為何在育兒上,父親的投入一直都未能趕上媽媽呢?這和父親的角色長期不被賦予責任或者期望有關。

中國和美國的家庭結構很大的不同在於,有相當比例的家庭是三代同堂,老人傾向於和孩子住在一起,幫忙照顧幼兒,減輕年輕父母的負擔。但這樣也更容易把家庭中的年輕父親從育兒事務中排除出去,“反正你也不擅長,就不用管了,安心工作賺錢吧”,這是通常的論調。事實上,男女在帶娃這件事上,在哺乳期之後,並沒有多大差別,育兒所需的技能都可以習得並逐漸熟練。而且,男性在體力、耐力上其實比女性更勝一籌。陪孩子折騰,出行時抱孩子等等工作,男性更有持久力,甚至在研究嬰兒車、安全座椅等工具上,男性也有天然的優勢。

所以,不僅是父親自己需要轉變觀念,作為家庭中的一員,其他人也要幫助他們逐漸建立陪伴孩子成長的意識。當然,如果礙於客觀現實,父親實在騰不出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相比“重量”,重“質”顯得尤為重要。下面我們就來講講父親如何更好的陪伴孩子成長?

父親對0-6歲孩子的成長有多重要,看完這個明白了!

1、不錯過每個第一次

在寶寶斷奶、學說話、學走路等關鍵時刻,父親要多陪寶寶。這是因為,母親一般都情感細膩,習慣了用簡單易懂的方式與寶寶交流。而父親則更加理性,習慣用陌生的詞彙或者更長的句子來刺激寶寶的表達,肢體動作幅度也更大更多樣,父親寬厚的胸膛、厚重的氣息也能給寶寶不同於母親的安全感,有父親陪伴的孩子更容易度過成長關鍵期哦。

2、做好每一件小事

工作繁忙的父親,閒暇時間就丟開手機,把碎片化的時間集中起來陪伴孩子。抽時間給孩子讀繪本、哄孩子睡覺、陪伴孩子吃頓早餐、帶孩子出去散個步……專心的和孩子一起完成一件小事,都是很好的陪伴。

3、增加單獨相處的機會

除了不能缺席全家團聚的時光外,父親還要增加和孩子單獨相處的機會。不管男孩女孩,單獨跟父親在一起,都有利於健康的親子關係,增強孩子的動手、探索能力,促進勇氣、力量、自信的養成。每天抽點時間,陪寶寶一起搭一次積木,或者陪他一起做一個好玩遊戲吧!

4、敢於對孩子說愛,給孩子自信

如果你真的很忙,也不要忘記向孩子表達心中的愛。你可以直接的告訴孩子,父親很愛你!生日節日別忘了給孩子一個意外的驚喜、沒事給孩子一個深情的吻、一個大大的擁抱,孩子和你分享自己喜悅的時候,請耐心的聆聽並加以稱讚。直截了當表達自己全然的愛,孩子們從小就接受到一個明確的信號:爸爸愛我。這份愛會帶給孩子自尊、自信。做出這些並不需要多少時間也並不難,不要等到時間悄然流逝,回過頭才想去彌補。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曾經大火的一部公益片《取款機父親》:在年幼的孩子心裡,父親就是取款機,她曾無數次幻想著父親陪伴她一起玩遊戲、做作業……但最終都是夢,除了錢,父親什麼都沒給她。作為父親,孩子的第一聲啼哭,第一次微笑,第一次走路,你是否見證了?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你是否分享了他的喜怒哀樂?當孩子問“十萬個為什麼”的時候,你是否足夠耐心地和他討論了?孩子需要你的時候,你是否都及時出現了……

孩子的成長宛如一趟單行列車,完全不可逆。錯過了陪伴孩子成長的最佳時段,就是錯過彼此最美好的時光。父親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願諸位父親能用心陪伴、細心呵護、全心引領他們,直至他們長大成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