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金玲專欄:五月,寫給青春

罗金玲专栏:五月,写给青春

五月,寫給青春

文/羅金玲

人生有一首詩,當我們擁有它的時候,往往並沒有讀懂它;而當我們能夠讀懂它的時候,它卻早已遠去,這首詩的名字就叫青春。

青春是什麼?它是韓美林《初戀》中“乍甜還酸的青蘋果”的美好;是嚴歌苓《芳華》裡“美好而沒有希望,是最乾淨的美好”的純淨;是韓寒《三重門》裡“失敗也擊敗不了它”的勇氣;是路遙《平凡的世界》裡“春天的道路依然充滿泥濘”的堅韌與不平凡。青春也是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裡“哪裡會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不喜歡失望罷了”的寂寥;是七堇年《被窩是青春的墳墓》裡“在炎涼的世態之中燈火一樣給予我苟且的能力,邊走邊愛”的叛逆和成長。

青春是一本打開就合不上的書,裡面的故事流光溢彩;青春是一首意味悠長的詩,其韻味總耐人細細品味;青春更是生命輪迴上的一截弧線,這一截弧線,圓潤成微笑時的嘴,青春便充滿著喜悅和快樂,可下滑成哭泣時的嘴,青春便浸滿著悲傷與難過。

王安憶的《長恨歌》中,王琦瑤是上海弄堂的女兒,在青春最美好的年紀因為一點點的成就,因為一點點的誘惑,便成了“愛麗絲”的“金絲雀”,最終落得被謀殺的結果。如果當時的王琦瑤繼續上學、考大學、找工作、戀愛,找到一個合適她的“程先生”,結婚生子,那又怎會有之後的結局呢?或許我們每個人都一樣,因為青春,所以毫無顧忌地大肆揮霍著。在那些燦爛的日子裡,儘管都有著不同的經歷,但幾乎保持著相同的姿勢和方式成長著,行走在路上,邊走邊傷害離我們最近的人,最近的愛。

可青春之所以寶貴,是因為它一去不復返。青春是那麼美好,可在這段不可複製的旅途當中,我們擁有獨一無二的記憶,不管它是迷茫的、孤獨的、不安的,還是歡騰的、熾熱的、理想的,它都應該是最善良的日子。

雨果曾經說:“誰虛度了年華,青春就將褪色”。是的,青春是用來奮鬥的,不是用來揮霍的。站在青春的舞臺上,我們是眾人矚目的焦點,是名副其實的千手觀音。因為我們傳遞幸福與希望。面對青春,我們應該選擇面朝陽光,吸收陽光的精華,從此,帶給自己、帶給這個世界的,便只是希望。只有這樣,當有一天,我們回首來時路,和那個站在最絢爛的驕陽下曾經青春的自己告別的時候,我們才可能說:“謝謝你,再見”。

羅金玲,女,藏族,喜愛文學,就職於德令哈市國家稅務局。

==================================

請掃描關注青海讀書

文化顧問/王文瀘

執行主編/劉志強

法律顧問/王延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