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來就有儀式感,別讓生活過得太粗糙

臨要出門看電影,女兒忽然凝重起來,一會兒跑去收自己的精緻小包,一會兒換雙漂亮的小皮鞋,在我們催促之下,她還跑到鏡子前喃喃自語:再等等,我再打扮打扮就好了。

家裡人笑得不行。奶奶說:你以後化妝抹口紅能不當著她的面嗎?你看,她都學著呢。我便笑:這不挺好。你不也是為了參加一個酒席要精心挑選一件裙子,有時候甚至還會去買件新的呢。

奶奶也笑:那可不一樣。出席婚禮本身就是件隆重的事情啊。

嗯,問題就在於此。

看一場電影,在成人看來已經變成一件沒什麼大不了的事兒,但對於孩子,她是與婚禮一樣隆重。

但我覺得這樣很可愛。就好像我們總覺得買一雙漂亮的新高跟鞋,還要化一個漂亮的妝,才能配得起一件心儀的新裙子一樣。

人生來來就具有儀式感,卻隨著年長而遞減。因為城市的快節奏,我們忽略了儀式感帶來的幸福感。在無限的繁瑣的生活,太多的人開始過得粗糙。

我們甚至忘記儀式感到底是什麼鬼。

所以,對於孩子的舉動很多人便覺得不解,甚至誤解,覺得他們很麻煩。

他們不理解為什麼孩子總莫名其妙地跟一隻假貓說晚安。也不理解她們鄭重其事地為玩具小寶寶洗澡。他們覺得這種行為古怪而愚蠢。

尤其是男人,天生粗獷不夠細膩,一切以舒適為主,便很不能理解女兒的細膩心和儀式感。

孩子生來就有儀式感,別讓生活過得太粗糙

女兒特別喜歡冰雪奇緣的愛莎女王。已經到了痴迷的程度,她的夢想就是穿上愛莎的長裙,做一次冰雪女王。

而這個願望只有在兒童節的那一天可以實現。因為,幼兒園會舉行遊園活動,每個孩子都可以打扮成自己喜歡的角色,在幼兒園隨意玩耍。而平時,這種長裙確實不宜出行且並不實用。

於是無論那一天多熱,蔡小姐都不會錯過這次機會。迫不及待地穿那條長裙,且一定要配上漂亮的水晶鞋。我也試圖告訴過她,不透氣的話會捂出痱子,還有水晶鞋走多了路會磨壞了腳。但見她堅持,我便默許。

一年一次,雷打不動。這就是蔡小姐的儀式感。

蔡先森當然不理解,他只在意蔡小姐會不會捂出痱子和磨不磨腳。所以,他很反對這種無畏的堅持。但我悉心跟他解釋,儀式感的孩子是多麼認真與幸福。

大大咧咧也是種樂趣。但在意細節也必定會生出很多幸福感,比如過生日的時候一定要點蠟燭吃蛋糕。過年的時候一定要穿新衣服。第一次登臺表演的時候希望爸爸媽媽都在場。總之,她所重視的事,就一定會記得並堅持。

我們去旅遊,她執意自己收拾行李,穿自己喜歡的衣服,帶自己心愛的玩具,拖著小行李箱,很有範兒的樣子。在酒店的電梯裡,一個父親看著她,對自己撒嬌著要抱的女兒說:你看姐姐,一個人拖著箱子多棒啊!

女兒聽了讚賞,更驕傲地將背挺直了。

蔡先森忽然有些改觀了。

他曾看不慣蔡小姐對裙子愛不釋手,見到如童話般美麗的水晶鞋就兩樣發光。他們嗤之以鼻地對自己的太太說:你看,都是你把她教成這樣,整天坐著公主夢。

我表示很無辜。

愛美是女人的天性,不分年齡,公主夢亦是如此。我覺得這並不是一件壞事。就好像再忙,早晨起來第一件事我也要化個淡妝將自己打扮得體。如果孩子長大後像我這樣注重形象,我也並不覺得不妥。

在這個男性越來越精緻,而女漢子橫行的年代,我們擔憂的不就是孩子正確認清自己性別的問題嗎?

難道她不注重外表,整天像女漢子一樣粗糙地活著,就一定如男人所願了嗎?

孩子生來就有儀式感,別讓生活過得太粗糙

因為這個問題,我和蔡先森爭辯了很多回。

他覺得女孩不應該養得嬌氣,穿著T恤牛仔褲英姿颯爽的感覺多好,何必整天穿著公主裙小皮鞋扭扭捏捏的樣子。

但我覺得孩子的性格受家庭環境的影響,並不因為怎樣的穿著和喜好所幹擾。蔡小姐已經足夠獨立自理,又何必管得太狠?

我給她買了雙粉色的水晶鞋,趁著天好,拿出來給她穿。她笑得像花一樣,喜滋滋地讓我拍了很多照片。

但是當她脫下高跟鞋,穿上球鞋跟著蔡先森跑步和旅遊的時候,也從來沒有嬌氣地伸手要我們抱著走。在別的孩子嫌棄地攤的食物難吃,酒店的床不好睡的時候,我們的蔡小姐隨遇而安地該吃該睡該玩,完全不讓我們操半點心。

她說:旅遊的時候就要配得起這美好的風景,就像漂亮的公主裙就一定要穿水晶鞋一樣。

對著詩意的蔡小姐,蔡先森終於感慨,也許你是對的。孩子生來就有儀式感,只是我們活著粗糙了。

我便笑,其實並沒有。你也有很多儀式感強烈的時候。

情人節的時候,我們約好去過二人世界,可突然有人找他有事,他幾乎沒有猶豫地拒絕:今天肯定是不行的,明天吧。

情人節一定是要和心愛的人過。

他答應今年夏天帶蔡小姐去海邊,卻沒想天氣預報也有失策的時候,北戴河下起了暴雨,他便臨時改了行程,去青島。這邊退訂北戴河的酒店和機票,那邊還在不停地打電話找青島的酒店,忙了一晚上。

婆婆說,要不就改期好了,這麼麻煩。

蔡先森想也沒想,便回:答應小孩的事情不是隨便說說的。

嗯,既然許下承諾便一定要兌現。

這些都是蔡先森的儀式感。

孩子生來就有儀式感,別讓生活過得太粗糙

就像我覺得每天早晨都要起來為蔡小姐和蔡先森準備豐盛的早餐一樣。就像我必須以文字的形式記錄我的幸福一樣。這些都是我的儀式感。

生活太瑣碎,我們以為儀式感早已不存在,其實,它從未消失。

下面這5篇文章估計你也喜歡

↓↓↓

177:別讓孩子覺得你工作只是為了賺錢

166:與孩子溝通一定要避開這些“隱形炸彈”

155:在暑假裡,別讓孩子養成這七個習慣

133:很多家長不知道的1334原則,誇孩子的正確表達方式

122:暑假“補習慣”比“補課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