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城市格局大洗牌!深圳上海崛起,北京掉隊!改名“上北深廣”

一線城市格局大洗牌!深圳上海崛起,北京掉隊!改名“上北深廣”

一線城市格局大洗牌!深圳上海崛起,北京掉隊!改名“上北深廣”

前天(26日),《第一財經週刊》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公佈了2018年全國338個城市的排名結果,數據顯示,在“一線城市”內部,首次從“北上廣深”變為“上北深廣”。

一線城市格局大洗牌!深圳上海崛起,北京掉隊!改名“上北深廣”

依據最新一年的170個品牌商業數據、19家互聯網公司的用戶行為數據及數據機構的城市大數據,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對中國338個地級以上城市再次排名。

為保證榜單的延續性與可比性,這份2018年最新的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沿用了上一年的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五大指標。

榜單維持了原有的算法框架:一級指數的權重以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專家委員會打分的方式計入,二級指數以下的數據則採用主成分分析法。

以此綜合計算得到的結果是,四個一線城市在各自的兩個梯次中調換了位置——由“北上廣深”變為“上北深廣”。

15個“新一線”城市的席次也有一些改變,依次是成都、杭州、重慶、武漢、蘇州、西安、天津、南京、鄭州、長沙、瀋陽、青島、寧波、東莞和無錫。

《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發佈以來,一線城市的位次三年來首次發生了變化,北京不再穩佔城市榜單的第一位。

在代表城市人才吸引力與創新程度的未來可塑性指數中,北京依舊排名第一,但北京的城市人活躍度指數卻比去年下降了一位。

深圳的商業魅力指數在今年超越了廣州,成為榜單的第三名。

除了專利數量連年居首,GDP也在2017年突破2萬億元,深圳的城市包容度以及所培育出的創新土壤,使得它持久向上的生長力在中國一線城市梯隊中更加突顯出來。

在新一線城市中,無錫經過一年的蟄伏重返新一線;重慶、蘇州、鄭州是位次連續3年上升的3個城市。

而東北城市持續衰落,瀋陽的排名下降了1位,大連已經跌出新一線城市名單,落到昆明之後的第21位。

以下是具體排名

一線城市格局大洗牌!深圳上海崛起,北京掉隊!改名“上北深廣”

商業資源集聚度排名

一線城市格局大洗牌!深圳上海崛起,北京掉隊!改名“上北深廣”

借用商業社會中最為精明且謹慎的門店選址邏輯來判斷一座城市的商業環境,是我們5年前提出“新一線城市”這個概念時就認定可行的方法。現在,這套方法得到了進一步升級。

城市樞紐性排名

一線城市格局大洗牌!深圳上海崛起,北京掉隊!改名“上北深廣”

若是把城市之間的關聯比喻成一張網,那麼每一座城市都是網絡中的節點。強輻射力的城市向周邊城市輸送更多的商品、資源與人才,弱輻射力的城市往往處於被動接收輻射的地位。這種輸送的能力——即樞紐性,是城市重要的競爭力之一。

交通是聯通城市的物質基礎,在這個維度,我們既考慮了城市的高鐵站數量、民航可直達城市數、經過高速公路條數等城際交通基礎設施類數據,也用城市對之間通過鐵路、民航與高速公路等交通工具的城際往來矩陣分別計算了城市在交通網絡中的樞紐性。

今年的物流通達度指數在物流網點數量之外,新增了各城市收寄包裹的數據。義烏所在的地級市金華表現出色,寄出包裹數排名第二,僅次於物流發達的一線城市廣州。

商業資源區域中心度指數計算的是城市中各商業品牌與其所在區域內其它城市聯繫度的總和。華南的廣州和深圳、西南的成都和重慶、東北的瀋陽和大連商業資源分配相對“均勢”,而上海、北京、武漢和西安在各自區域內則具有絕對優勢。

城市人活躍度排名

一線城市格局大洗牌!深圳上海崛起,北京掉隊!改名“上北深廣”

任何一個理想城市的模型都不可能忽略人在城市中的行為。

消費活躍度指數是衡量城市人是否活躍的基礎指標,也意味著城市人的支付能力以及整座城市在線上線下同步提供商業服務的能力。

夜間活躍度監測的不單是城市夜晚的生命力,更是城市的經濟效益和社會產出的潛力。如果按區域劃分,華南和華東是夜間活躍度最高的兩個區域。蘇州、杭州和東莞是夜間最活躍的新一線城市。

不安分指數衡量的是城市向上生長更新的慾望,它代表了一種積極的生活狀態。成都是不安分指數最高的新一線城市。成都人樂於在旅行平臺上分享自己的旅遊記錄,也迅速接納了新生的共享單車,並保持著很高的日常騎行活躍度數據。

生活方式多樣性排名

一線城市格局大洗牌!深圳上海崛起,北京掉隊!改名“上北深廣”

生活方式應是屬於每個城市人的個體選擇,但理想的城市中一定有千萬種不同的生活姿態,它們構成了一座城市多元、包容的性格和氣質,也成為城市最重要的魅力所在。

未來可塑性排名

一線城市格局大洗牌!深圳上海崛起,北京掉隊!改名“上北深廣”

未來可塑性指數試圖觀察的是城市在未來能給予人們多少想象和可塑空間。我們試圖在這一指標中觀察兩種對年輕人就業和定居產生影響的力量:良好的創業氛圍、工作環境以及志同道合的夥伴吸引著年輕人來到城市;而空氣汙染、交通擁堵等城市病,又讓人們不得不在生存與生活間作出選擇。在這兩種拉力與推力的拉鋸戰中,前者的影響力更佔主導。

創新能力是城市可塑潛力的重要一環,初創公司是最主要的創新主體之一。杭州、成都創業平臺數量和融資規模僅次於一線城市,是創業環境最好的新一線城市。

高校是人才最主要和穩定的來源,然而這並不代表城市就擁有更多人才。南京是優質高校生源最豐富的新一線城市,但卻也同時面臨較低的畢業生留存率。城市提升自己競爭力的核心是,讓人留下來。

這一指數還考慮了城市人消費行為中的商品信息關注度、會員用戶情況。越來越多追求理性與品質的消費行為,會給城市商業帶來新的升級空間。

城市的GDP和人口數據也在這裡納入考量。在考慮規模基數的前提下,不同級別的城市突破各自增長瓶頸的能力多少給了人們對未來的信心,也讓人們相信自己的選擇。

“北上廣深”是怎麼來的?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昔日公認的四大“一線城市”。

然而,上海的人口和GDP總量從來都在北京之上,因此這一排序既不符合人口總量的順序,也不符合GDP總量的順序,更多的是一種很直觀的感覺。

北京,中國的首都,全國政經資源最為集中的城市,在所有的排序中自然永遠為首,上海比廣州強,廣州曾經比深圳強,正好空間順序上從北到南,“京滬穗深”也好,“北上廣深”也罷,就這麼叫下來了。

一線城市格局大洗牌!深圳上海崛起,北京掉隊!改名“上北深廣”

2017年12月5日,星巴克首個海外臻選烘焙工坊在上海開幕

《第一財經週刊》的新一線概念,評點各個城市的“商業魅力”,並從2013年極其粗糙的手工調查,一路走到今天系統完整的大數據分析。

這個排行榜的牛逼之處在於,它第一次以一個量化排行榜的方式,去證明“北上廣深”這個排序符合某種指數;去證明成都和杭州的商業魅力遠遠超過總量在它們之上的天津重慶。

從“新一線”概念產生到每年的榜單評選,它既契合了大眾對於“地圖炮”話題無可抑制的濃厚興趣,又正好適應了近些年一線城市生活壓力加大所謂新一線城市快速成長背景下都市居民對相關數據的強烈渴求,故而成為當下中國幾乎最引人注目的一張媒體排名的榜單。

這張榜單之所以如此流行,正在於這個榜單不是一個唯GDP的排名,而是綜合了涉及城市的諸多元素,因而和單調的GDP排名榜形成一種有趣的可資參考的反差。

而當《第一財經週刊》突出強調“北上廣深”變成“上北深廣”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則有所不同,這是這張榜單中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這四個城市的排序第一次恰好和上年的GDP排序一致。

一個有趣的對比,

4次新一線城市排名和GDP排名對比示意圖

一線城市格局大洗牌!深圳上海崛起,北京掉隊!改名“上北深廣”

底色代表城市在“新一線”榜單中排位與其GDP排位相同;

藍色代表該城市在“新一線”榜單中排位高於其GDP排位;

黃色代表該城市在“新一線”榜單中排位低於其GDP排位;

綠色代表該城市在“新一線”榜單中躋身新一線,但GDP總量在全國前19之外;

紅色代表該城市GDP總量排名全國前19,但未躋身“新一線城市”。

上面整理了2013年以及最近3年“新一線”榜單中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排名順序和上年全國GDP排名前19位的城市的對比。

我們看到,這個榜單和GDP前19城市的排名榜單的相似度總體上在升高。

在2013年的榜單中,有4個GDP沒有排在前19的城市躋身“新一線”,而到2016年以後,GDP沒有排在前19的城市進入“新一線”的,每年只有兩個。

而我們如果把一個排在前19位且進入“新一線”榜單的城市的兩個排名相減取絕對值(如杭州GDP排名第10,榜單排名第六,差值取4;天津GDP排名第6,榜單排名第11,差值取5)相加,這個數值也在逐年收窄,2016年為47,2017年為36,今年降到35。

為什麼“新一線”榜和GDP榜越長越像?

“新一線”城市榜單,是個極有雄心的榜單。從更長的歷史尺度來看,這個榜單的風行,基於“市帶縣”制度的形成和定型。

其實任何一個城市,從某種程度上都有狹義和廣義兩種不同的定義,狹義的其實指的是這個城市的市區(或者叫主城區、中心城區),廣義的指的是整個市的市域。

譬如杭州,狹義的杭州指的頂多是杭州繞城高速以內及其附近地帶;而廣義的杭州指的是包括臨安、建德、富陽、淳安等在內的面積達1.66平方公里的以山區為主的市。

重慶則更典型,狹義的重慶,我們說是主城區也好,或者說是重慶現有軌道交通已經延伸到的地區也好,反正就是在中梁山和銅鑼山夾成的這一片,而廣義的重慶,則是面積接近浙江全省的整個直轄市。

一線城市格局大洗牌!深圳上海崛起,北京掉隊!改名“上北深廣”

重慶夜景

從全國意義上來看,一個人對一個城市的印象和感覺,一定是對這個“狹義城市”的感覺,譬如杭州和成都,山區都佔到市域面積的大部分,但是一般人不會認為杭州和成都是“山區城市”。

而一個人要選擇自己生活的城市,往往也是選擇去這個“狹義”意義上的城市,比如說“到重慶去”,一般意義上也是指去重慶主城,而不是要到黔江或者石柱去定居。

“新一線城市”榜單的算法框架,包括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五大指標。

這五個指標的細分指標中,除了城市樞紐性和未來可塑性的細分指標更多基於全市數據以外,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等指標,都在很大程度上主要取自城市核心區(狹義城市)的數據,因此這個榜單在最大限度反映了一個城市的核心區的“商業魅力”。

“新一線榜單”和GDP榜單的算法並不相同,但兩個榜單似乎越來越像的事實,其實反映的是一個推斷,在過去的幾年中,各個城市(尤其是新一線城市)經歷了一波大的快速城市化進程,市域人口較多且經濟總量較大的城市,其城市核心區的擴張速度也更快,核心區人口占全市人口的比例提高也較快。

更進一步地說,新一線城市之間的競爭,正在越來越集中在城市核心區之間的競爭,誰能夠快速做大中心城區,並提升中心城區的商業環境和生活品質,誰才能贏得城市戰爭的長跑。

觀察城市的多元維度

影響一個城市在“新一線榜單”上排名的因素,還有這個城市的產業結構。服務業比較發達的城市,在前面的榜單示意圖上通常都是藍色(即榜單排名高於GDP排名);而對製造業依賴程度高的城市,在前面的榜單示意圖上往往都是黃色(即榜單排名低於GDP排名)。

“新一線榜單”的有價值之處,在於它不僅能夠作為我前面所說的統計意義上的結論的佐證,更提供了觀察一個城市的多元維度。

商業的活躍,生活方式的有趣性,其落腳點是每一個個體。在哪個城市,你會有更好的消費環境,有更多元的生活方式選擇,或者我們說得更直白一點,在哪些城市“花錢”更爽。

一線城市格局大洗牌!深圳上海崛起,北京掉隊!改名“上北深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