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打造“秦巴藥都”|開啟中醫藥健康產業振興發展新徵程

广元打造“秦巴药都”|开启中医药健康产业振兴发展新征程

開啟中醫藥健康產業振興發展新徵程

助力中國生態康養旅遊名市建設

廣元:激發資源活力 打造“秦巴藥都”

前言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

歷經多年醞釀,廣元中醫藥人翹首企盼的《廣元市生物醫藥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廣元市中醫藥大健康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廣元市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7-2020年)》、《廣元市貫徹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實施方案》等結合地方實際的中醫藥發展規劃出臺。這些規劃,承載著我市高度重視和支持中醫藥健康產業發展的鮮明態度和堅強決心。

梳理近年來我市中醫藥健康產業發展歷程,規劃、方案、意見等多達幾十項,調研、會議、討論等更是枚不勝舉,大到發展戰略,小至助企解困。中醫藥健康產業發展已然被擺在了廣元發展戰略層面的重要位置,廣元中醫藥事業迎來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春天。

廣元高度重視中醫藥健康產業發展,從政策、監管、資金、要素等方面持續增強了推動力度。市委市政府提出著力打造中國生態康養旅遊名市,集中力量,大力發展中醫藥健康產業,在中醫藥標準化、中醫藥健康養老、中醫藥健康旅遊和中醫藥健康產品創制等方面先行先試,在全國率先實施《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提出的核心內容,解決中藥產業供給側結構性問題,讓老祖宗傳下來的中藥瑰寶走向世界,實現華麗轉身。

新思想指引新徵程,新時代展現新作為。廣元正揚帆啟航,大力推進中醫藥健康產業振興發展。

广元打造“秦巴药都”|开启中医药健康产业振兴发展新征程
广元打造“秦巴药都”|开启中医药健康产业振兴发展新征程

葛根種植基地葛根種植基地

資源篇

“秦地無閒草,巴山多仙藥”的美譽緣何而來

全市現有中藥材資源2000多種,中藥材基地總面積86萬畝,產量17萬噸,是全國中藥材主要產區之一。

便捷的交通、優越的環境、富集的資源,為中醫藥健康產業奠定了良好的發展基礎和發展前景。

六月的廣元,處處生機盎然。田野裡,各種中藥材散發著沁人心脾的藥香;產業園區裡,中醫藥企業開足馬力加速生產;市場裡,各種藥材源源不斷地湧向全國各地……透過現象看本質——

區位優越交通便捷

廣元位於成都、西安、重慶、蘭州四大城市交匯的腹心地帶,境內高速公路、高速鐵路、鐵路複線縱橫交錯,嘉陵江、長江水運可直達重慶、上海,廣元機場通航,形成了集鐵路、高速公路、幹線公路、水運和航空“五位一體”的次級綜合交通樞紐,是四川東北區域中心城市之一、區域性能源供給中心、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和區域性旅遊集散中心,也是我國西北至西南、西部至東部的重要交通樞紐和區域性經濟中心。

生態良好資源富集

廣元南北交匯特定的地理位置,海拔範圍在352-3873米,複雜多樣的地形地貌,豐富的土地資源和立體性氣候資源,造就藥材資源較強的區域性、廣泛性的分佈特徵。

境內適宜長、中、短期多種藥材共生,對木本、草本藥材有較廣闊的適宜發展空間,藥材資源十分豐富,是種植藥材的適宜地帶。據史料記載,我市是四川最早發現、利用和栽培中藥材的地區之一,全市現有中藥材資源2000多種,分屬於146科,270屬。包括根莖類90個,籽仁果實類74個,全草類50個,花葉類24個,樹皮類14個,藤木類16個,菌藻類6個,動物類36個,礦產類4個,加工其它類3個。其中,大宗藥材327種,自然蘊藏量10萬噸。素有“秦地無閒草,巴山多仙藥”之美譽,是上天恩賜的天然藥庫。

全市中藥材基地總面積86萬畝,產量17萬噸,是全國中藥材主要產區之一。

廣元已被科技部、工信部認定為國家柴胡道地主產區。旺蒼被命名為“全國杜仲生產基地縣”和“全國名特優經濟林杜仲之鄉”,青川天麻已通過國家有機農產品認證,蒼溪被譽為全國“川明參特產之鄉”。“青川天麻”、“旺蒼杜仲”、“蒼溪川明參”、“昭化茯苓”等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策略篇

激發產業發展動力的關鍵因素在哪

發揮最大的協同效應,合理佈局,在政策上扶持,在服務上用心,全力推動企業健康發展。

傳統的產業優勢只是吸引鳳凰棲息的“敲門磚”,而科學完善的產業規劃才是關鍵。我市對中醫藥健康產業十分重視,將中醫藥健康產業列為支柱產業和優先發展產業,在政策上扶持,服務上用心,旨在激發資源活力,將我市建設為四川省中醫藥健康產業強市,川陝甘中醫藥產業區域中心,打造“秦巴藥都”。

發揮最大的協同效應

全市上下堅持市場主體、政府引導的原則,建立專業的組織機構,統籌相關職能部門,增強產業發展工作的全面性、系統性、協調性,以發揮最大的協同效應,助推全市中醫藥產業加快發展。成立了由市長任組長,分管常委和副市長任副組長,分管副秘書長、市級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市中醫藥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統籌協調中醫藥產業發展推進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農業局設立中藥材發展辦公室,負責全市中藥材行業管理、服務和指導工作。蒼溪縣、劍閣縣成立了以書記、縣長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的中藥材產業推進(發展)領導小組。由企業發起成立市級中藥材產業協會,目前已在民政局備案,昭化區已成立了區級中藥材產業協會。

引領產業合理佈局

堅持“規劃先行”“規劃引領”的原則,編制實施《廣元市生物醫藥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廣元市中醫藥大健康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廣元市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7-2020年)》、《廣元市貫徹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實施方案》等規劃和指導性文件,《廣元市中醫藥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5年)》編制相關工作已啟動,為全市中醫藥產業從品種資源保護、優勢區域規劃、示範基地建設,到標準化生產、精深加工,再到品牌打造、市場營銷、文化傳承、健康醫療等全產業統籌發展工作提供科學指導,儘快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實現川陝甘結合部中醫藥服務區域中心地位和建設中國生態康養旅遊名市目標。

激發產業發展動力

我市農業部門把草本中藥材產業納入六大特色產業並在園區基地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優良品種推廣、實用技術普及、經營主體培育、土地流轉服務、藥旅融合發展及農業政策性保險等方面均給予支持。蒼溪縣設立中藥材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每年統籌整合項目資金不少於800萬元,對發展中藥材產業業績突出的鄉鎮和單位給予獎補。劍閣縣、昭化區等縣區結合產業扶貧對中藥材重點鄉鎮予以資金補助。廣元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全市首隻政府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共同組建基金,市園投公司與廣東達安基因聯合成立了3億元的“廣元達安國泰醫療健康產業投資基金”。市中醫藥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已牽頭草擬了《廣元市支持中醫藥產業發展十條措施》。

大力開展產業招商推介

抓好宣傳推介基礎工作,編印了《廣元生物醫藥產業招商宣傳畫冊》、《廣元市健康產業招商手冊》,製作《綠色崛起》生物醫藥產業宣傳片。結合我市產業發展實際,圍繞大品種培育、中藥材精深加工、產品研發、倉儲物流、康養旅遊等中醫藥產業鏈,積極謀劃包裝儲備項目50餘個。加強與國藥集團、上藥集團、神威藥業集團、好醫生藥業集團、廣州醫藥集團、昆明藥業集團、以嶺藥業、同仁堂等國內大型知名中藥企業對接洽談,力爭引進一批知名企業和重大項目。

用心服務助推企業健康發展

成果篇

中醫藥健康產業如何實現升級

藥材飄香產業興。

中醫藥產業鏈的延伸,興了企業、旺了市場、富了藥農。

一老翁,一小童,一藥鬥,一戥稱,一副醫匾,一方脈枕,一排毫針,一捧藥香,一望,一聞,一問,一脈,三兩句點破,十來劑藥包。這大概是人們印象中最傳統的中醫藥場景。如今,情況正在發生變化,一股產業升級的春潮正在廣元大地上萌發、湧動。傳統中醫藥在現代科技的促進下,在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再次生機勃發。

中藥材產業規模穩中有進 綜合效益顯著提升

截至2017年底,全市從事中藥材種植養殖的企業28家,新增4家,種植專合社107家,新增17家,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2000餘戶,新增300餘戶。中藥材種植面積已達86萬畝,同比增長9.87萬畝,新建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示範基地16個,超下達計劃6個。蒼溪縣形成了以白及、黃精、丹參、瓜蔞等品種為主的中藥材種植基地;劍閣縣形成了以鐵皮石斛、丹參、金銀花等品種為主的中藥材種植基地;旺蒼縣形成了以前胡、柴胡、當歸、杜仲等品種為主的中藥材種植基地;青川縣形成了以天麻、前胡、重樓等品種為主的中藥材種植基地;昭化區形成了以茯苓、夏枯草、前胡、百合等品種為主的中藥材種植基地;利州區形成了以天麻、梔子、重樓、白芷等品種為主的中藥材種植基地;朝天區形成了以天麻、靈芝、杜仲等品種為主的中藥材種植基地。

2017年全市草本藥材產量10.84萬噸,同比增長5.91萬噸,綜合產值38.62億元,同比增長8.51億元,種植利潤10.68億元,同比增長3.17億元。全市木本藥材資源基地規模60萬畝,產值4.1億元。

中醫藥工業運行持續向好 產業發展增速較快

規劃建設國家級廣元經濟技術開發區盤龍醫藥工業園、劍閣縣劍門獸藥產業園和青川竹園塔壩生態醫藥產業園。其中,盤龍醫藥工業園佔地2200畝,新中方醫藥集團、億明藥業、赤健中藥、太星藥業等30餘家企業入駐;劍門獸藥產業園佔地437畝,德潤通、聯美、成康、成邦等12家獸藥生產企業入駐;青川竹園塔壩生態醫藥產業園規劃佔地452畝,按園林風格設計,正在建設中藥飲片、製劑生產、醫藥貿易、生態養生等多個功能區。

全市生物醫藥產品涵蓋中藥製劑、中藥飲片、生物原料藥、中藥健康產品、中藥獸藥和醫療器械等350餘個。擁有“清腦復神液”、“小兒解表止咳口服液”、“蠶茸柱天膠囊”等一批知名品牌,其中“清腦復神液”單品年銷售額達2.64億元,銷量佔全國同品種銷售份額的95%以上。

規模以上醫藥工業企業達23家,形成了新中方醫藥集團、億明藥業、赤健中藥科技、太星藥業等一批優勢骨幹企業,產品涵蓋原料藥、化學藥、中藥飲片、中藥製劑、中藥健康產品等,獲得國家藥品批文的品種143個,其中,國家新藥5個、全國獨家品種4個、全省獨家品種15個。大力推進新版GMP認證工作,全市需要通過認證的企業13家,2017年底,已有中方製藥、蓉成製藥、克旨達製藥、豪運藥業、瑞豐製藥、赤健中藥、中創藥業、太星中藥、水電五局醫用製氧廠9家醫藥企業通過新修訂GMP認證並投產,春雨製藥已申報認證資料,青春九龍製藥被四川通園藥業成功收購,並已啟動新版GMP認證工作。2017年,全市生物醫藥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45.22億元,同比增長20.4%。

特色園區建設步伐加快 中醫藥康養產業發展迅速

中藥材物流建設加快推進 從無到有且初具規模

由四川廣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經開區廣運現代物流中心,佔地面積300畝,總投資約4億元。按照面向國際化、產業高端化和運營現代化的要求建設,目前,一期工程已全面完工,可以提供倉儲、辦公、冷鏈、進出口(保稅倉)、配送等服務。二期工程正如火如荼展開,計劃今年建成並投入運營。“秦巴藥都”中藥材倉儲物流中心項目擬建在四川廣運現代物流中心內,該項目總投資30000萬元,建設規模40000平方米,主要包括交易中心、氣調倉庫、常溫庫、陰涼庫、養護作業區、初加工中心、檢驗檢測中心、中醫藥研究院等9個分區。

大品種培育工作積極推進 品牌化建設初見成效

我市已被科技部、工信部認定為國家柴胡道地主產區;蒼溪被譽為全國“川明參特產之鄉”,產量和種植面積居全國第一,白殭蠶生產技術專利申請得到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受理,“蒼溪瓜蔞”“蒼溪白及”證明商標得到國家商標總局受理;旺蒼被命名為“全國杜仲生產基地縣”和“全國名特優經濟林杜仲之鄉”;“青川天麻”已通過國家有機農產品認證,“昭化茯苓”先後榮獲四川省十大森林食品品牌、四川省森林食品基地認證、國家地理標誌認證。“白衛嶺葛根”榮獲四川省森林食品基地認證;“昭化藤椒”、“昭化銀杏”等正在申報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白朝靈芝遠銷韓國、日本等地,聲譽遠傳。瀕危中藥材重樓種植基地建設項目和白及高效示範種植項目獲得中國製造2025四川行動2017年度醫藥產業創新發展專項資金支持。截至2017年底,全市中藥材種植規模上萬畝的單品種有前胡、丹參、柴胡、天麻等15種。

項目招商引資初結碩果 產業發展潛力不斷釋放

展望篇

構建500億元中醫藥全產業鏈

環環相扣,層層推進。

展望未來,群眾的期待,發展的需要,呼喚大力推進中醫藥健康產業振興發展“硬任務”持續發力。

著眼未來,市委、市政府勾勒出大力推進中醫藥健康產業振興發展的“設計圖”:把中醫藥健康產業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以打造“三地”(道地藥材集散地、中醫藥高端人才聚集地、中醫藥研發製造高地)和建設“四個一”(一個道地藥材倉儲物流中心、一箇中醫藥研究院、一個國家級中醫藥產業園區、一批中醫藥康養綜合體)等措施,加快中醫藥健康產業振興發展步伐。

广元打造“秦巴药都”|开启中医药健康产业振兴发展新征程

新中方醫藥集團生產車間

到2020年,全市中醫藥產業實現產值250億元。全面推進“利州七味”藥材大品種培育、醫藥大集團打造、倉儲物流中心及康養文旅綜合體建設,初步形成特色鮮明的中醫藥健康產業集群。進一步理順中醫藥發展體制機制,夯實發展基礎,實現中醫藥有序、創新、融合、共享發展。

到2025年,中醫藥產業成為全市工業的主導產業,實現總產值500億元。全市中醫藥產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得到進一步緩解。建成以“利州七味”為代表的、具有影響力的藥材資源、倉儲物流大基地;建成以特色優勢產品、具有競爭力的龍頭企業、產業集群;建成具有輻射力的中醫藥醫療、康養、文旅深度融合的健康服務目的地,成為四川省中醫藥健康產業強市,川陝甘中醫藥產業區域中心——“秦巴藥都”。

建成國家中藥材種植示範基地(群)

圍繞我市豐富的中藥材資源,突出特色、打造優勢。到2025年,建設秦巴山區特色優勢的規範化藥材種植(養殖)基地15-20個(其中,2020年建成7-10個),併成為全國重要的藥材資源開發與保護示範區,全市中藥材種植(養殖)實現產值100億元。重點做強天麻、白及、柴胡、杜仲、川明參、石斛、茯苓等優勢品種;培育青貝、前胡、葛根、靈芝、山葵、殭蠶、淫羊藿、花椒、百合、黃精、重樓、金銀花、麝香等特色品種,建成大宗藥材品種的主要生產基地7-10個,實現藥材栽培面積200萬畝;新增道地藥材品種3-5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3個和通過審定新品種2-3個。

成為四川省中藥工業的重要部分

培育發展以新型中藥飲片、中藥提取物及中成藥大品種的二次開發為主,中藥大健康產品與衍生品為特色的產業體系。計劃實現工業產值200億元,佔全省醫藥工業比重提升至10%,佔全市工業生產總值的比重提升至15%。其中,中藥飲片25億元、中藥提取物25億元、中成藥50億元、中藥大健康產品(含衍生品)100億元。採取引進與培育相結合的方式,打造龍頭和特色企業2-3家,培育銷售收入超50億的企業2戶、超億的企業25戶、規模以上企業40戶。重點建設盤龍醫藥工業園,協同發展各區縣醫藥園區,形成特色鮮明的中醫藥產業集群。

建成秦巴中藥材倉儲物流區域“高地”

以交通區位優勢為依託,以中醫藥物流需求為導向,以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為核心,積極引進現代中醫藥物流企業,整合提升全市醫藥商貿物流企業,打造以產地優質“鮮、活”道地中藥材為主,集產地初加工、倉儲、銷售功能為一體的標準化、集約化、規模化和可追溯的中藥材倉儲物流區域“高地”,成為川、陝、甘三省結合部醫藥物流中心城市,年交易額突破100億元。

建設中醫藥文旅康養特色園區

建立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切實提高中醫醫療服務能力;同時,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切實推進中醫藥傳承與創新,努力推動中醫藥對外交流合作,帶動中醫藥健康養生服務業的快速發展。積極推進中醫藥養生保健、養老、康復、健康旅遊等服務業的發展,開發中醫藥養生、遊樂養生、美食養生等特色養生產品。推進特色藥材基地建設與康養文旅綜合體項目建設,建成以特色中藥為主題的健康小鎮、產業園區,形成社會養老、醫療、康復、旅遊服務綜合體系,促進中醫藥產業與醫療健康服務業協同發展,實現經濟收入100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