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歷史上釋儒道三教合一與安康人習俗

安康歷史上釋儒道三教合一與安康人習俗

安康人求神拜佛,當然是要佛神保佑自己無病無災乃至大富大貴的,即使神不保佑,只要把鬼嚇住不找自己麻煩也是好的;修仙求長生即使做不到,能強身健體也是好的。正是這種無可不可,似信非信的獨特心態和全一已之身的功利觀念,使安康人特別是低層次文化結構群,很容易在信神回題上一哄而起,甚至聚而成會。白蓮教起義時是如此,80年代末的門徒會更是如此。

安康歷史上釋儒道三教合一與安康人習俗

什麼宗教也不懂的門徒會會眾連自己信的是什麼也搞不清居然也就加入了這個非法組織。表表面上荒唐,但也是有其深刻文化心理背景的。安康歷史上一直是廟會盛行。宗教活動,在安康這塊獨特文化背景的土地上,成為集宗教、貿易、遊遊樂功能為一體的社會生活形式,人們在廟會上看戲,買賣賣物品,自然也少不了拜佛燒香。從清光緒二十年(公元1896)《天柱山整飭廟規碑》的記載中還能看到廟會朝香者之多,“先年進香,每人發給一包茶,後改用包穀面肉饃一個……每年用肉式什三四百(斤),僅給香客每人肉包四兩……”,天柱山遠離安康城區,而這裡每年辦廟會僅給香客發肉包子就需用肉兩千多斤,加上赴會遊樂而不朝香者,人數當在過萬。

舊時安康各種神會之多,超出我們的想象,由於典籍洇沒,加上這些神會的成分、來源複雜,有的是行業公會,有的是宗教組織,有的簡直就是因夢而成,目前還缺少詳細資料來推導出它們各自的形成軌跡。僅僅能從一些廟宇殘碑上的捐資名單中發現明清時代安康存在過的一些神會,有的尚能從其名稱中

推想其成會由來。

安康歷史上釋儒道三教合一與安康人習俗

目前存世的安康石碑中記載神會名最多的當屬漢陰縣青崖寺諸會碑(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立石),該碑文字不多,照錄如下:

“嘗思地之靈者神所棲,神之靈者人所依。我青崖寺夙稱名山勝蹟,神靈赫濯,久已噴噴人口。第選(疊)嶂重巒,欲修火房,苦無餘地,是以眾同同心竭力開挖懸崖,昒就地基。諸神勝會援出錢文以支大廈,於同治五年功成告竣,茲謹勒碑記

以志不朽雲。

太陽蟲王會援出錢三十七串文

祖師會援出錢五千文

菩薩會援出錢十千文

燈火花援出錢十千文

路坎會援出錢三十二千六百文

毛穀子會接出錢六十入千文

新穀子會接出錢四十七千文

包穀會援出錢十二千文

以上各會共出錢貳伯(佰)せ一千六百文,砍修房費用。........."

安康歷史上釋儒道三教合一與安康人習俗

以上會名中,太陽蟲王會、燈花會比較費解,尚待識者。路坎會可能是一修路補坎的公益組織,老穀子會、新穀子會、包穀會可能是行業公會類的自助組織,種穀子的、種包穀的各自立會自助並共同議價以對付糧商壓價收購。引人注意的是穀子(安康人稱水稻為穀子)會有新老之分。這可能有兩種含義,一種是新穀子會系引進新谷種的農戶組成,相對於仍使用本地谷種的農戶組成的穀子會而言;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新遷移來的農戶組成的穀子會相對於本地老戶的穀子會而言。無論是哪種可能性,它都說明安康文化中曾廣泛存在著以功利為目的結社成會的習俗。

安康歷史上釋儒道三教合一與安康人習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