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門“鐵人”家鄉的“文藝輕騎兵”

在玉門市赤金鎮,活躍著這樣一支文藝宣傳隊,被群眾稱為有求必應的“文化110”、精幹高效的“文藝輕騎兵”、配合中心工作的“時事宣傳隊”、傳送溫暖的“農民貼心人”,這就是“鐵人”家鄉藝術團。

玉門“鐵人”家鄉的“文藝輕騎兵”

今年69歲的厲萬祥,是“鐵人”家鄉藝術團團長,作詞譜曲、吹拉彈唱,樣樣難不倒他。黨的十九大閉幕後,他創作了群口快板《十九大精神暖心窩》、三句半說唱表演《十九大精神放光芒》和眉戶劇《十九大精神指方向》。結合當前農村的重點工作,他還創作了表演唱《環境整治就是好》《扶貧工作隊進村來》,編排了小品《溫室風波》等文藝節目,面向群眾、貼近實際、貼近生活,深受群眾歡迎。

玉門“鐵人”家鄉的“文藝輕騎兵”

“在節目創作、編排過程中,我們一直堅持‘身邊人說身邊事、家鄉人說家鄉事’,這讓群眾感覺很親切。”厲萬祥說。

從去年底到今年初,厲萬祥率領藝術團帶著自編自演的18個節目,先後在8個村、1個社區、1個駐鎮單位義務巡演14場,將十九大精神以群眾樂於接受的表演形式進行廣泛深入宣傳,受到了群眾的歡迎。

今年1月初,藝術團冒著嚴寒,乘坐麵包車,在鄉村道路上顛簸80多公里,來到了赤金鎮最偏遠的地方——金峽村下片的原天津衛村義務演出。一位老人看完了節目,握著演員的手說:“你們演得真好,能不能再演一遍。”

在鐵人村演出時,有群眾為演員送來了飲料,還有群眾端來了親手做的食物,這讓演員們非常感動。今年69歲的郎吉光,是“鐵人”家鄉藝術團的演員兼三絃彈奏者,家住赤金鎮營田村五組,每天他要騎著電動車行走8公里,才能到鎮上的排練大廳,不論嚴寒酷暑,他從未因路途遠而耽誤節目排練。

“現在黨的政策這麼好,我們農民的日子也越來越好。通過表演文藝節目,一方面宣傳了黨的好政策,另一方面也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我排練節目很有勁頭。”郎吉光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