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中日軍士兵為何渴望戰死?軍歌中教唆士兵們不要活著回去

提起日本這個和中國作對千年的冤家,筆者總會想起櫻花和武士這兩個關鍵詞,櫻花原產自喜馬拉雅山區,在兩千多年前便已經傳入中國,後來在唐朝時期傳入日本,在日本廣泛種植後被奉為國花,櫻花的花期只有兩個星期左右,在日本軍國主義盛行的那個年代,日本人非常喜歡觀看凋零之際的櫻花,並稱之為“櫻吹雪”。


在日本有一句諺語叫做“花中櫻花,人中武士”,從明治維新之後,受日本軍國主義和武士道精神毒害的日軍士兵,便開始以渴望戰死為榮,他們認為櫻花最美的時刻便是凋謝,而武士一生中最壯美的時刻,便是死亡。

甲午戰爭中日軍士兵為何渴望戰死?軍歌中教唆士兵們不要活著回去

百年前觀賞櫻花的日本武士

甲午戰爭爆發之前,日本的明治維新運動已經到了如火如荼的時期,在這段時期,日本開始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而武士道重死的精神也被軍國主義者在日本士兵中大肆渲染,在日軍士兵被一批批的送往甲午戰場的時候,一幅幅寫著“祈戰死”的標語,豎立在送他們出征的歡送儀式上。

縱觀整個甲午戰爭,在戰場上被清軍擊斃的日軍士兵大約1132人,還有一萬多名日軍士兵因為疾病而死亡,在甲午戰爭期間,日軍在面對裝備和軍事素養都非常落後的清朝軍隊時,無疑是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清軍在陸戰和海戰上都節節敗退,並沒有給日軍造成太大的傷亡,導致一些渴望在戰場上戰死的日軍士兵,居然走上了自殺的道路。

甲午戰爭中日軍士兵為何渴望戰死?軍歌中教唆士兵們不要活著回去

甲午戰爭中英勇抗擊日軍的清軍士兵

在甲午戰爭中的山東戰場上,日本陸軍軍樂隊的一名軍歌作曲家永井建子,寫下了後來深受日軍士兵崇尚的軍歌《雪之行軍》,永井建子在歌詞中極端並且露骨的寫道:“如果不幸沒有戰死的話,就用慰問品中的棉帶自殺吧,反正不會活著回去”。

甲午戰爭結束後,在日軍進行的統計中,在戰爭期間一共有175名日本軍人非正常死亡,而他們大多數都是自殺身亡,他們中有的是因為受到了極端武士道精神的影響,抱著“祈戰死”的心態來到了戰場,在日軍獲得甲午戰爭的勝利之後,一些日軍士兵居然因為沒有在戰場上戰死而切腹自盡。

甲午戰爭中日軍士兵為何渴望戰死?軍歌中教唆士兵們不要活著回去

甲午戰爭時的日軍

除了那些“祈戰死”的日軍士兵外,還有一部分日本軍人因為在戰場上因為在戰場上延誤戰機而自殺的,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一名叫做古志正綱的日軍軍官了,他是甲午戰爭中日軍死亡的第一個軍官,因為沒有完成運輸任務而自殺謝罪。

後來有日本學者指出永井建子譜寫的《雪之行軍》太過於極端和露骨,有教唆日軍士兵自殺的嫌疑,但是這名學者很快便被當時的軍國主義者批判,這首軍歌在後來仍然被日軍所推崇,日俄戰爭爆發之後,乃木希典因為在攻佔旅順時,教唆日軍士兵進行自殺式衝鋒,導致數萬士兵命喪203高地,而乃木希典本人在回國後居然被日本各界奉為軍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