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城交警探索農村道路交通管理新路徑

驅車穿行在河東大地,你會看到沃野千里的平原、千溝萬壑的旱塬、重巒疊嶂的山區,一條條無限延伸的鄉村道路將這些美景串聯起來的同時,也叩開了農民發家致富的大門。近年來,我市農村地區實現道路“村村通”。農民群眾出行不再難,但是交通管理仍然較為薄弱,農村交通安全問題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今年2月28日召開的市委農村工作暨脫貧攻堅會議要求,紮實推進農村組織建設、基礎建設、文化建設、生態建設、公共服務“五大建設”,讓鄉村治理更加有效,鄉村設施更加完備,鄉村風氣更加文明,鄉村環境更加美麗,讓農民群眾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

為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緊緊圍繞平安運城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運城交警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公安局的領導下,強化源頭治理,推動社會共治,深化交管改革,走出了一條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新路子。

依靠群眾,“三站三員”築牢安全堤壩

夏縣交警大隊現有正式民警31人,輔警118人。全縣現有公路通車裡程2383公里,機動車約58572輛,擁有各種機動車駕駛員62385名。平均每1名交通民警要管理95公里的道路、2343輛的機動車和2495名駕駛員,還要擔負全縣每年1000多起交通事故的處理和轄區交通秩序管理。

警力不足是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一個普遍性問題。為緩解警力不足,2017年以來,運城交警創新了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新模式,初步形成“鄉(鎮)黨委政府主抓,‘三站三員’具體實施,人民群眾廣泛參與”的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格局。“三站”,即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站、勸導站和輔導站。“三員”,即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員、勸導員和輔導員。“‘三站三員’充分利用農村黨支部成員、村委會幹部、教育工作者等人力資源,發揮鄉土人情、地理環境、人際關係上的優勢,把農村交通管理、預防交通事故、交通安全宣傳的關口前移,有效彌補了警力不足、管理缺位等缺陷。”夏縣交警大隊大隊長杜英傑說。

在探索和實踐過程中,運城交警支隊還賦予了“三站三員”新的職能:交通安全管理站負責轄區交通事故傷亡人員及家屬的安撫工作;交通安全勸導站協助處理本村道路適用快處快賠程序的交通事故,協助保護其他交通事故現場,開展應急處置,協助處理善後賠償調解工作;交通安全輔導站負責本校或幼兒園交通安全和對接送學生車輛的日常管理,勸阻佔道擺攤、機動車隨意停放、不繫安全帶等交通違法行為。

一次勸導,一種警示。如今,行走在我市的田間地頭、村道路口,我們都能看到民警和交通安全勸導員們一起為出行的村民宣講交通安全知識,並開展勸導教育。

截至目前,運城市152個鄉鎮均已建成交通安全管理站,普及率達100%;建設交通安全勸導站2829個,佔行政村總數的91.94%;建設交通安全輔導站1149個,佔農村學校及幼兒園總數的66.15%。今年上半年,全市“三站三員”建設將實現全覆蓋。

特色宣傳,平安理念根植民心

“農村交通安全宣傳是預防道路交通事故最有效、成本最低的一種方式。今後的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宣傳一定要實現全覆蓋,讓每一位群眾都能從中深受教育,大受啟發。”運城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支隊長李會峰對近期農村交通安全宣傳工作的一項新要求。

近段時間以來,運城交警不斷創新宣傳形式,廣泛開展了宣傳教育活動。一張“交通安全宣傳圖”,浸潤著對平安的美好夙願。目前,運城交警在公路沿線1490個村莊和50個事故多發路段村莊設立“交警安全宣傳欄,根據不同時節,刊登不同的交通安全內容。同時,各個交警大隊還結合轄區特點,製作了交通安全手冊,發放到農民手中。

一天一廣播,播出交通安全最強音。運城交警支隊整合農村地區氣象部門安裝的大喇叭和農村自有的大喇叭,定時播報交通安全知識、當地交通安全形勢和交通安全預警等信息。

截至目前,運城交警的宣傳隊已經深入全市1490個公路沿線村莊,直接受教育群眾達200萬人次。

“一人執法,不如萬人遵章。”稷山交警大隊大隊長任澤林說,“我們就是不斷創新交通安全宣傳形勢,讓平安理念植根民心,減少和預防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

一警多能,“大交管”格局初現雛形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車輛已經走入了千家萬戶。由於警力短缺,農村道路交通管理基本上處於失控、失管的狀態。

為解決農村交通因警力不足而造成的困境,2017年在運城市公安局黨委的領導和支持下,運城交警支隊積極推進公安交通管理警務機制改革創新,探索實施農村公安派出所參與交通管理工作的新模式。

改革中,按照有利於快速出警、有效管理和方便群眾的原則,市公安局賦予了農村公安派出所“5+1”交通管理職責,即組織開展農村地區交通安全宣傳教育;辦理補牌換證、申領免檢合格標誌等6項車駕管業務;維護農村道路交通秩序,進行交通違法處理;處理適用簡易程序的交通事故,對適用一般程序的道路交通事故進行前期處置;對轄區人、車、路安全隱患進行排查等交通事故預防基礎性工作,並配合鄉鎮政府對“三站三員”工作情況進行指導檢查。通過警務機制改革,各交警大隊主抓城市道路和國省道等主幹線交通管理,農村公安派出所主抓農村交通管理,形成兩大警種優勢互補、齊抓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新格局。

2017年7月,運城交警支隊確定運城市公安局鹽湖分局和夏縣公安局4個農村公安派出所,按照“5+1”模式開展試點工作。

如今在鹽湖區馮村鄉,你會看到這樣一幕,駕駛員發生違法停車、超員等交通違法行為,出來查處的不是交警而是派出所民警;當駕駛員發生輕微交通事故時,及時趕往事發現場處置的不是交警而是派出所民警;當集鎮發生交通擁堵時,出來指揮交通、維持秩序的仍是派出所民警……

截至目前,馮村鄉派出所已為轄區群眾處理交通違法2000餘起,辦理車駕管業務300餘筆。這項改革舉措使農村群眾享受到了“家門口”交管業務大廳的便利,辦理業務時間只需10至20分鐘,人均減少跑路20餘公里,得到了當地群眾的廣泛好評。

交警路長,預防農村道路交通事故新機制

5月16日,萬榮縣交警大隊大隊長郭汝星來到皇甫鄉運稷路巡查。郭汝星說,一有時間,他就開著車,前往該路段查看道路隱患,並和轄區的村民交流意見,看道路還有什麼隱患。郭汝星所負責的轄區是片區內最主要的主幹道,因此保證這條路的有序、安全運行是他的頭等大事。

“巡查看什麼?一看交通設施,護欄有沒有被撞壞的,路面是不是暢通無阻的;二看和周邊群眾諞交通安全。”郭汝星說。

實行“路長制”後,就像農田包產到戶,每個路長都有自己的“一畝三分田”,交警成了第一責任人,“田”裡任何與交通有關的問題都由路長負責,這樣更增強交警的責任心。“這種新模式,不僅增加了交警與群眾溝通的渠道,發揮交警的管事率,整個效率提高,對整個工作會有促進作用。”郭汝星說。

今年以來,為了扭轉農村道路交通事故高發趨勢,運城市交警支隊在摸索實踐過程中,吸取過去鄉村公路不少路段處於失控失管狀態而使交通事故頻發的深刻教訓,推出了交警路長制度。

這項措施明確要求全市各交警大隊將所在轄區的道路細分,劃分不同的責任區,交警大隊隊委成員任責任區的總路長,其所分管的科室負責人任路長的新機制。每個路段的路長,主要負責責任區的道路交通安全宣傳和道路隱患排查。

“實行‘路長制’後,不管上下班,只要是路長轄區的事都得管,比如像交通設施、路面情況、有沒有違章等情況,群眾有什麼問題隨時出勤處理情況。”郭汝星說,“現在即使下班後,我也會到自己管轄的路段看看,因為責任沒有下班時間,這樣見警率提高了,村民感覺交警實實在在做事,也增強了遵守交通法規的自覺性。”

“農村道路交通安全關係到廣大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關係到農村經濟發展,關係到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關係到社會治安大局穩定。”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支隊長李會峰說。“我們將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完善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機制,努力創新管理措施,不斷總結固化取得的經驗和成效,全力推進‘實用、實戰、實效’的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模式,著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暢通新運城。”李會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