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無法長期堅持一件事情?

Charlotte俠

“人類雖然善良,但卻懶惰”!說到堅持,我們可能會說堅持一件事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堅持的過程中遇到的阻礙實在是太多了。今天我主要從四個角度來討論這個問題1,情緒。2,自控力。3,內在動機。4,思維模式。

情緒和自控力對於堅持的影響

不管做什麼事情,有一個穩定的情緒往往能夠事半功倍。比如說,馬上就要開始一年一度的高考了,高考時很考驗一個人的心態的,記得當年高考之前老師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把每一次考試都當成高考,高考的時候就當成平常的考試應對吧!”這就是很典型的一個心態,以不變應萬變。


那麼說到自控力呢!這裡可以跟大家推薦一本書《自控力》,這本書的作者時凱利·麥格尼格爾。我們的大腦時可以改造的,可以通過冥想的方式來增強我們的意志力,以達到集中注意力的效果。書中提到,經過研究表明,僅僅通過3個小時的冥想,人的自控力和意志力就能得到大幅的提升。

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誘惑,然而當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看清不同的自我,並接受自己,平靜的看待這一切誘惑,給予自己適當的獎勵。而不是產生強烈的罪惡感和羞愧感時。我們將能夠更好的控制自己。

很多人說減肥堅持不下來,其實就是因為長期的抵制美食了一段時間,但是又禁不住美食的誘惑,然後放肆吃放肆吃,吃完之後又產生罪惡感。如此循環往復,自然減肥難以成功。

其實我認為減肥完全可以結合運動和節食,以及調整飲食結構來進行。先制定一個能夠堅持的目標,比如每天快走或者慢跑半個小時,晚飯吃素,5點以後不再進食。其他時候照常吃喝,只是減少麩質和甜品的攝入。

這樣一來,你完全可以安心的享用美食,但是又能安心的按計劃減肥,關鍵時健康而且不反彈。

內在驅動力和成長型思維模式



那麼接下來我要說到的是一個內在驅動力,那麼這裡給大家介紹的一本書是《天才假象》,這本書的作者是馬修·薩伊德。他是一個乒乓球運動員,曾參加過兩次奧運會。

他在這本書中就告訴我們一些專業領域的成功人士,是如何進行刻意練習,運用積極的心理策略達到他們人生的目標的。其中非常重要的點就是神秘的動力機制與改變人生的思維模式。

薩伊德在書中說過這樣一句話,只有當個人獨立決定要為某個專業領域奉獻自己時,他的堅持才是有意義的。而這就是一個人的“內在動機”。因為要成功必然少不了長時間的堅持和練習,如果這個過程時痛苦的,那麼自然無法長期堅持。

其次書中的另一個重點就是成長型的思維模式。一個人只有具備了成長型的思維模式,才不會將失敗看的太重,才不會去過多的在意外在的條件。而是專注於內在的自我成長。

飛人喬丹就是一個成長型思維的人,每一次他失敗了,他不是懊悔或者放棄。每一次成功了,他也不會鬆懈,而是在成功和失敗後,都能夠堅持不斷的精進自己的技術。所以他成功了。

所以我認為想要長期的堅持一件事:

首先我們得找到自己的內在動機,

然後通過冥想來提高注意力,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

接著就是通過制定計劃和執行計劃,讓這件事情真正的開始運作起來。

最後就是樹立成長型思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始終能夠堅持自己的初心。


有不同的意見和建議,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期待與你共同成長!


夕月和晨風

無法長期堅持的事情,都是需要毅力支撐的事情。比如說讀書,學外語,早起,這些事情都是與人類懶惰的天性相違背的,所以,要堅持下去,就需要有強大的意志力和執行力。比如說吃飯、呼吸、眨眼睛,這些事情是與人類求生的本能相一致的,所以,每個人都在不知不覺地長期堅持著。

如果想要堅持做一些與自己天性相違背的事情,這裡有兩個小方法。

第一,尋找到事物中的樂趣點。比如說堅持早起很困難,但是,如果這個人非常喜歡美食,只要想著起來早幾分鐘就可以買到樓下最美味的糕點,他就能夠起來。那我自己來說,我自己就是因著不能不吃早飯,所以能夠做到每天堅持早起的。吃早飯的時候感覺很快樂,生活很有規律,因著這份開心,第二天依然能夠早起。慢慢地,早起就成了習慣。開始是奔著樂趣強迫自己早起,形成習慣後,強迫就不在了,身體的生物鐘到了點自己就起來去覓食了。

第二,培養自己的意志力。比如說堅持長時間讀書很困難,看三分鐘就想睡覺,看五分鐘就想玩手機。那麼,可以強迫自己老老實實對著書本,堅決不睡覺、不看手機,第一天對著書本坐一個小時,哪怕這一個小時當中真實的有效閱讀時間只有三分鐘,也沒有關係。第二天依然如此,第三天依然如此,一週以後,就會發現自己的心慢慢就靜下來了,自己可以越來越長時間地投入閱讀了。意志力提高之後,就會發現強迫自己用的力氣以前要十分,現在一分就可以了。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趙咪咪


暖心理

題主所說的長期堅持一件事,比如讀書、學外語、早起,還有現在流行的鍛鍊身體。其實本質上這些事件要長期堅持下去,是一個違反人享樂本能的事情。心理學家普遍認為,人類大腦內部肯能存在兩個系統,這兩個系統互相影響。第一個就是感性面,這個部分的自我屬於天性本能,能夠對事物產生情緒,知覺痛苦和快樂;另一個是理性面,也叫反思系統,這部分大腦能夠進行深思熟慮,觀察並且反思行為。感性面與理性面存在著矛盾,感性面渴望及時享樂,而理性面是剋制自己。不過,在生活中我們的決策大多都是感性的,帶有情緒的。比如你明知道打遊戲不能完成作業,卻停不下來,依然一局接一局的開賽,打遊戲帶給你的興奮的情緒體驗戰勝了你的理性面。

感性與理性也不是一直矛盾著。很多人喜歡做計劃,實際上就是在滿足人的理性面,計劃中設置階段性滿足,或者獎勵,來滿足人的感性面。可是實際上要說服感性面,用理性的話是很難做到的,即使你告訴它,學習一個小時後可以看一集動畫片,還是很難打動它。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喜歡做計劃,但實踐計劃卻非常困難。

無法堅持一件事,還有個原因,就是動力缺失,並且在決策中得到長期強化的一種行為模式,也就是說無法滿足你大腦中感性面的需求,也就沒有想去做理性面事情的動力了。比如,每天到了晚上你就感覺疲憊,這已經學習了一天,晚上就偷偷懶休息下好了,今晚就不背單詞了。這種自我鬆懈導致了你的習慣總是被打斷,一旦中止,就很難再重新接上。

習慣的養成雖然非常艱辛,但是如果習慣一旦養成,就會很容易堅持。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斯(Douglass C.North)認為我們在行為過程中受益後,會不自覺地進行強化,並讓自己不能輕易走出去。也就是會對曾經受益的行為路徑產生依賴,而想要改變會變得十分困難。所以在養成一個長期的習慣時,不要給自己定太高的任務量,如果想背書,那麼就從自己可以輕鬆做到的程度開始,今天背100個字輕輕鬆鬆,那就堅持100字一天,一段時間後再試著增加到110字,然後再逐漸增加,讓你的習慣養成之路不要有太多障礙。減輕自己面對任務時的逆反心理。及時給自己的積極反饋,一週計劃順利完成,給自己一個獎勵鼓勵自己,這種正向強化也有助於習慣的長期養成。



開火車的老溼機


王麗霞,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北京懋德工作服務中心項目及行政管理組組長。

無法長期堅持做一件事情,有以下一些原因。

1、沒必要。

人內在有一種選擇機制,與自己無關,沒有必要的事情,就會以各種拖沓、遲到、偷懶、推託的形式呈現出來。對於一個泥瓦工,學英語與他的謀生方式無關,他就沒必要學;但是如果這個泥瓦工在為一位外國人士幹活,他就會主動堅持長期的學習。

2、沒興趣。

興趣是成功之母,成功則需要持之以恆地堅持。沒有興趣,出發於被迫所做的事情,無法長久。我們的學校教育中就存在這樣的問題,考試時候記得,考試之後全部忘記,且永不再看。

3、沒信心。

對於堅持的結果沒有信心,一有困難挫折就產生動搖之心,想要打退堂鼓,再加上別人的鼓動,放棄就很容易了。

4、沒摯友。

在學習的路上,如果有人能夠志同道合地互相加油,一起前進,就容易堅持下來,反之,結識一些狐朋狗友,不鼓勵你堅持自己想要的,反而慫恿你跟隨他一起放棄,而由於人的社會性,則通常容易放棄自己來成全朋友,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5、沒約束。

心是散漫的,需要約束,聚合力量。當人不能收住自己的心,而容易被外物所誘惑時,就容易像猴子一樣,坐立不安,無法聚焦在一件事情上,使得自己能量過於分散,最後不得不放棄。

6、功利性。

出發於某種目的所做的事情,目的存在的時候還能堅持,目的達到之後就會放棄。目的總是短暫的,所以,堅持也是短暫的。

當然,此處無法一一列舉各種原因,畢竟,個體與個體不同,呈現的原因也是各有不同的,僅算作拋磚引玉吧。

為了更好的服務頭條讀者,歡迎加入頭條讀者微信交流群,討論、學習、共同成長,詳詢請發私信。

心理衛生協會婦專委

為什麼有些人無法長期堅持一件事呢?

1、沒有內在的驅動力。

2、對事情本身沒有熱情。

3、沒有培養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習慣。




堅持本身就是一件很難的事,可以說是在抵抗我們的行為慣性。

那要如何做到長期堅持一件事呢?

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具體的做法。



TED有一個很受歡迎的演講叫《毅力是成功的鑰匙》,演講者說: 堅毅是對長遠目標的激情和堅持,堅毅是擁有持久的恆勁,堅毅是你對未來的堅持,日復一日不是僅僅持續一個星期或者一個月,而是幾年甚至幾十年努力奮鬥著讓自己的夢想變為現實。堅毅是把生活當成一場馬拉松而不是一次短跑。”



演講者通過自己多年來的研究得出這一結論,從結論中可以看出這些關鍵詞:堅持、一復一日、馬拉松。這些關鍵詞具備著同一種屬性:夠長夠久。不是一時興起,不是三分鐘熱度。那麼如何做到這些呢?演講裡並沒有說。







“習慣就是把重複的行動化為無意識的行動。習慣就是在腦中設定程序。”


在快速發展的時代,人們開始變的越來越焦急,總是希望在短時間內速成一門學問、或做完一件事。每一個在行業中做到精英或是在一個領域做到佼佼者時,都是經歷了漫長的堅持和努力得來的。書中指出,在我們立志要培養某種習慣時、在想經堅持做到某件事時。要想先想清楚這些問題:你在五年、十年後,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人?達成什麼樣的夢想?想取成什麼樣的成就。長期目標足夠明確,自然就知道自己應該培養什麼習慣。




例如,你想在五年後成為一個作家,那麼就要培養閱讀、寫作的習慣。可以簡化到每天都開展的行動就是寫日記。




如果你想五年後,到國外工作或生活,那就從現在開始每天練習英文。

諸如此類,等等事項,都可以從先設定目標,再找到需要培養的那個習慣開始。

那麼,找到了這個想培養的習慣,該如何開始呢?要如何堅持的呢?不是靠一時的熱情,不是三分鐘的好奇,而是一套的科學的可實施可持續的方法。主要從以下三個階段入手。



階段一:反抗期(第1天—第7天)很想放棄


在反抗期,我們極容易出現想放棄的念頭,或是進行三天就執行不下去了。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應該先熟知預防失敗三原則:

1、\t鎖定一項習慣,不要同時培養多項習慣。

2、\t堅持有效的行動,行動規則越簡單越好。

3、\t不要太在意結果。



當我掌握這些原則後,在反抗期,培養習慣從如下對策開始:

1、\t從“嬰兒學步開始”,就是說從小地方開始。

2、\t簡單做記錄,例如做到打勾,沒有做到打叉。




階段二:不穩定期(第8天—第21天)容易被影響

在渡過反抗期後,我們在執行某些習慣時,時常會遇到被幹擾的情形。這就是培養習慣的不穩定期,在這階段,就要“建立能夠持續的機制”。



1、\t行為模式.把想培養的習慣化為固定的模式(時間、做法、地點),並認真執行。

2、\t設定例外規則。對不規律發生的事件預先制定應對規則的彈性應對機制。由於事先制定了“例外規則”,突發

狀況發生時就能夠靈活應對了。

3、\t設定持續開關。就是給自己設置獎懲制度。




階段三:倦怠期(第22天—第30天)感到厭煩



在經歷了以上二個階段後,我們的某項習慣已經在持續進行。而在這一過程的後期,往往會有提不勁的時刻,或是感受不到培養這個習慣帶來的好處和意義。針對這些情況,應有如下行動。

1、\t添加變化。例如,如果打算學英文,就準備好不同的教材。如果跑步,就經常改變跑步路線。

2、\t計劃下一項習慣。在倦怠期計劃下一項習慣就是為了建立習慣的連貫性。




當我們走過這三個階段時,一項新的習慣也就誕生了。當然,一個小小習慣的養成,也並不代表你就此走向成功。而是不斷地重複這個習慣,把某一項你想做的事做到極致。如同大家所提倡的一萬小時理論一樣,它是持續的,可量化的、有成就感的。


蘇聽風在悟空

1.發現目標有誤。自然放棄堅持,此為明智之舉。

2.目標正確。浮躁,這山望著那山高,心無定性。此乃大多人的通病。

3.所做之事沒從個人興趣,擅長之處著手,只片面追求利益,盲目效仿他人,卻不知隔行如隔山,不堪失利打擊,不得不放棄堅持。

4.……。

5.……。

總之,心理素質差,應對不了現實變化,抗壓能力欠佳。目標正確的情況下,無視堅持就是勝利之理。少了不到黃河不死心的執著與勇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