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溪區積極探索養老服務新模式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養老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屯溪區因地制宜,探索機構養老、居家養老等多種形式的養老模式,為老年人精準提供大眾化和個性化服務。

“梨花開,春帶雨,梨花落,春入泥,此生只為一人去……”近日,在屯溪區昱西街道黎陽街社區老年大學活動室內,50多名學員正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演唱戲曲《梨花頌》。今年60歲的程秋琴是這裡的首批學員,她告訴筆者,因為子女常年不在身邊,退休後心裡總感覺空落落的。自從上了“老年大學”,認識了許多姐妹,大家一起唱唱歌、跳跳舞,很快找到了歸屬感。

“長期以來,人們在敬老養老問題上關注的大多是物質層面,而忽視了更多老年人群的精神需求。”黎陽街社區有關負責人表示,社區搭建這個平臺就是要擔當責任,將精神養老作為社區養老的一項重點工作推進。據悉,黎陽街社區自2014年成立全市首家社區老年大學以來,影響力已從城西片區擴大到了整個中心城區,目前已有學員486名,開設了健身操、腰鼓等11門課程。黎陽街社區老年大學負責人王順華說:“除了定期開展課堂教學外,我們也會積極搭建展示平臺,鼓勵學員們積極參加‘全國社區網絡春晚’、民生宣傳隊巡演等活動,展示老年人的風采。”

對於一些不願走出家門,或者不方便走出家門的老年群體,屯溪區探索建立政府購買養老服務制度,創新養老服務供給方式。昱中街道“屯溪小哥”信息化養老服務中心是該區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成立的一家專業養老服務機構,主要通過建設信息化服務平臺、招募居家養老服務加盟商參與服務等方式,為老人提供及時便捷周到的居家養老服務。

“我一個人在屯溪生活了50多年,都沒有人這麼關心我,自從她們來服務以後我踏實多了,有時幫我量量血壓、打掃衛生,有時還幫我洗洗衣服,待人確實有愛心。”今年73歲的謝大水家住徽山路社區,腳部患有末梢神經炎,走路不便,自從被列入“屯溪小哥”信息化養老服務中心的服務對象後,他每月可免費享受至少3次的上門服務,包括生活照料、保健護理、休閒娛樂和精神慰藉等服務內容。

“目前,我們的服務對象已經達到520人,他們是60歲以上分散供養的三無老人、低保困難老人、重點優撫對象等特殊群體。”“屯溪小哥”信息化養老服務中心負責人童軍介紹說,為了做實做細這項服務工作,他們為每個服務對象建了一個檔案,每次上門都有記錄,並以圖文的方式留檔。

“做好養老服務工作勢在必行、迫在眉睫,在多形式探索的基礎上,我們將鼓勵和引導更多社會力量,尤其是專業化養老機構積極參與,促進各服務主體相互補充、橫向融合、縱向滲透,探索社區養老新模式。”屯溪區民政局有關負責人如是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