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會感慨讀了很多書卻過不好這一生?

小白學經濟
老子曰:“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大概的意思是:悟性高的人聽說了“道”,對此深信不疑,每天勤勤懇懇、堅持不懈地去實踐;悟性一般的人聽說了“道”,半信半疑,有時候銘記在心,有時候卻忘得無影無蹤;沒悟性的人聽說了“道”,大笑不止,認為荒誕無稽。因為本來“道”論高深,如果人人都能理解,也就不足以稱為“道”了。


大多數人是中士或者下士,只聞道而不實踐,如何過好這一生?


一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實踐


所以,如果想要通過讀書來提高生活質量,必須要學習如何把書中的知識轉化為行動。下面這些書,就是教我們如何讀書的。


1. 《深閱讀:信息爆炸時代我們如何讀書》

互聯網時代,信息爆炸讓讀書文化日漸消亡,讀書的重要性被不斷地提及。但是大多數的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常常無意識地習慣性從網絡上獲取信息。表面上看似是方便快捷的途徑,實際上反而繞了遠路。


作者齋藤孝,日本知名的教育學家。從各個角度深挖“讀書的意義”,帶領讀者重新審視讀書的本質。


現在社會的壓力很少來自溫飽問題,精神方面的壓力居多。讀書的人比不讀書的人明顯有更堅韌的精神力、更加敏銳的決斷力。讀書人擅長獨處,經過長期的沉澱和自省,遇事更加冷靜,思想也更深刻。


只有明白了讀書對人生的意義,才會生成真正的內在動力,並將讀書這件事情持續下去。


2.《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

作者是大巖俊之,日本知名的講師。他在創業期間,嘗試了各類速讀方法,一年閱讀了300多本書,並將書中的知識運用到實際行動中。他以最簡潔的文字向讀者闡釋瞭如何將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


總結為三個步驟:


1.設定讀書目標,學會斷舍離,只關注書中4%的精華;


2.用思維導圖整理書的脈絡結構;


3.設定合理的行動目標,馬上付諸行動。


《實用性閱讀指南》最大的特點就是淺顯易懂、脈絡清晰、言簡意賅,特別適合作為學習如何閱讀的入門書。


全書一共72000字,很薄很小的一本,也就是一份報告的閱讀量。每章節的關鍵句都進行了加粗,並配有圖解。所以讀起來輕鬆,能夠很快看完。我差不多花了一個小時的時間。


3.《高效能閱讀》

作者是日本的原尻淳一,畢業後一直從事市場營銷工作。他先在專業領域進行垂直型閱讀,形成市場營銷的主場思維,提高職場競爭力;然後進一步做水平型閱讀,提高思維層次,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他製作的“營銷秘笈”偶然被上司看到,因此開啟了企業培訓講師的大門。


原尻淳一閱讀了100多本閱讀方法的書,並親身實踐書中的方法。他將驗證有效的方法整理成89個讀書技巧,彙總在《高效能閱讀》裡。


除了閱讀相關技巧,作者還介紹瞭如何利用網絡工具創建超級數據庫,實現知識的創新和共享。個人學習和團隊協作都可以在本書裡找到參考。


4.《溝通聖經:聽說讀寫全方位溝通技巧》

這本書是歐洲的大學溝通教材,作者是英國的尼基·斯坦頓,一位傑出的資深管理培訓師。全書詳細介紹了在聽說讀寫方面需要用到的溝通技巧,每章後面都有作業幫助讀者鞏固學習效果。


在閱讀方面,尼基·斯坦頓解釋了閱讀緩慢的原因,協助讀者通過自我檢查方法找出自己的閱讀效率。按照書中介紹的加速指字、穩定節奏、SQ3R閱讀法練習,可以加快閱讀速度、提高閱讀效率。


5.《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

日本的“筆記本作家”奧野宣之,創造了一元化筆記讀書法。他通過筆記來管理讀書生活,貫穿選書、購書、讀書、記錄、活用知識的整個過程,利用筆記本把書上的知識真正消化掉。


奧野宣之認為,愛書的人,書就是生活的全部。讀書的時候帶上筆記本,就產生了“書與筆記本”,“筆記本與自己”這樣的關聯,使得“書與自己”的聯繫變得不一樣。


當你以寫下筆記為目的去讀書的時候,讀書方法就不一樣了,讀書方法的變化進而會帶動思維方式的轉變。這些奇妙的連鎖效應也許會讓生活產生質的變化。


書的最後附錄了寫讀書筆記的26款實用文具,是文具控的福利。


6.《如何有效整理信息》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的姐妹篇,濃縮了奧野宣之信息整理術的精華。


推薦這本書的原因是,很久沒有遇到這麼醍醐灌頂的書了!感覺以前自己的讀書筆記都白做了,讀到一半就特別想嘗試書中介紹的“一元化筆記法”。


“一元筆記法”的核心就是,把所有的信息都記錄在一本筆記本上。


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其實一開始我是沒有真正理解的。看完書才發現有不少誤區:


1.我有筆記本分類的習慣。表面上看似是有效整理,但當信息越來越多,分類會成為一種阻力。類別不清晰的信息不知道歸到哪一本,找起來難,攜帶也不方便。信息反而成為了負擔。


如果把所有的內容寫在一本里面,就可以無壓力地持續使用,堅持下去。


2.只有遇到特別有用的信息我才會寫到筆記本里。這樣看似記下了最有用的筆記,但也容易造成信息種類過於單一。


一元化筆記法是把生活、工作、遊玩,任何時候所有的靈感都不分類地寫入筆記本。當時看似沒用的信息,極大可能會成為日後需要的素材。


我頓時感覺自己之前浪費了一個億的靈感,馬上買了一本筆記本,馬上開始寫。


3.手賬曾經紅極一時,當時也跟風買了一本,但因為太耗費時間就放棄了。又迴歸到全部文字的記錄,加點簡筆符號已是我的極限。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介紹了“粘貼小竅門”,要像一個嫌寫字麻煩的人那樣,把想貼的紙製品貼到筆記本上。喜歡的廣告宣傳頁、書的腰封、價格標籤,一切想貼的都可以貼,只要感興趣。回頭再讀,當天的場景會很容易再現。


原來,花哨的裝飾是不適合我的。粘貼+文字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利用最少的時間,存儲最大的信息量。


總之,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方法好不好用,只有親自試了才知道。只讀不做,就是紙上談兵。


比如《實用性閱讀指南》裡講到,讀書先看前言和後序。看到這裡,就不要繼續往下看了,先翻到後序,看完了在回過來繼續看。



不要放過任何一個可以驗證閱讀效果的機會,馬上行動起來!千萬不要等,等著等著,你就又回到原點了。


季寒露

小學某次期末考試總結時,班主任語重心長地問我們,為什麼同樣的教室,同樣的黑板,同樣的書,同樣的老師,你跟第一名的差別就那麼大呢?這句看似沒有任何邏輯可言的話,卻讓我開始思考閱讀效率地問題。

參加工作後,為了升職加薪我們經常需要自學參加各種資格考試和職業技能考試。同樣是自學,有的人輕鬆自如,一次通過;有的人垂死掙扎,卻踩不到及格線。

可見,同樣的書,由於讀書效率地不同,每個人從中獲得並轉化為自己內在知識的程度卻相距甚遠。

這就是為什麼有人會感慨讀了很多書卻過不好這一生了。


當然,很多時候,讀書並不僅為了參加考試,取得高分。但讀書貫穿在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你真的會讀書嗎?讀了那麼多書,你到底記住了多少內容呢?讀完每一本書,你都收穫了什麼?

日本作家奧野宣之在其所著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或許能為你一一解答以上問題,讓你撥開雲霧,利用筆記讀書法高效獲取知識、活用知識。


奧野宣之是日本著名的“筆記本作家”之一,喜歡並堅持使用筆記本記錄自己的工作和興趣愛好。他的這種生活方式在NHK和TBS電視臺節目中播出後引發了熱烈的反響。除了《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外,他還撰寫了《如何寫遊記和散步日記》、《智慧創造鍛鍊法》、《“處方箋”讀書法》和《三本書創造好點子》等書籍,得到了大家的追捧。


如何選書:怎樣選擇自己真正想讀的書

如何購書:怎樣買到對自己真正有益的書

如何讀書:怎樣加深理解、深入思考

如何活用:怎樣運用從書中獲得的知識



一、如何選書、購書?

列出讀書清單→在書店確認→購買


通過發現自己感興趣的知識,查找具有相關內容的書籍,製作讀書清單,再對書籍進行逐一確認,找出真正想讀又有益的書進行購買,是有效閱讀一本書的基礎。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原計劃去書店買學習輔導書,卻被暢銷書煽情的宣傳語吸引住、流連忘返,在粗略瀏覽目錄、前言、後記和作者資料後就匆匆買下了那一堆計劃以外的暢銷書?

如果你還在經歷,那說明你還不會選擇自己真正想讀的書。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奧野宣之認為,通過製作購書清單,能幫助自己找到真正想讀的書,避免因非理性而買下無用之書。


所謂的購書清單,就是一份有別於筆記本的專用表格,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用A4紙來設計,然後夾在在筆記本里面。


在製作購書清單的時候,可以從日常廣告、所閱讀過的書籍、電視節目或者他人推薦中找出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再通過網絡檢索,查看是否有介紹這些知識的書籍,記錄下書籍的信息,包括書名、作者名和出版社名。


此外,找到自己知識的“樞紐書”,即閱讀書裡面推薦你的其他有相關知識網絡的書,還能夠以讀過的書作為起點,引發連續閱讀和促進知識體系化。





二、如何讀書?

讀書→記錄


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奧野宣之認為讀書不應該是“隨隨便便”地讀,而是帶著明確目的、充滿主動性地去讀。所謂的“主動去讀”,就是要以做讀書筆記為目的去進行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自由調節讀書的節奏,略讀無法理解或者不感興趣的部分,將精力留在書中的精華部分,不斷的重讀感興趣部分和有啟發的內容。


其次,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通過通讀-重讀-標記這三步組成的“篩選程序”,分階段地篩選出重要內容。


在通讀全書後,可運用“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剪報式讀書筆記以及複製黏貼法來對書中重要的內容進行提煉。


“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


一般讀書筆記要標註寫讀書筆記的日期、書名和作者名,而“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是在以上基礎上加入摘抄和評論兩大要素,具體如下:

要素一:寫讀書筆記的日期

要素二:書名

要素三:作者名

要素四:摘抄(對自己來說重要的內容)

要素五:評論(自己對這篇文章的感想)


或許很多人會認為,在這個打字比寫字還多的年代,誰還會花那麼多時間和精力用筆記本來摘抄呢?然而,摘抄通過“篩選程序”後所提煉出來的內容都是精華或是讓自己心動的句子,可以促進和加深對書的記憶,加深對作者思想的理解,強化了學習和知識的積累。



剪報式讀書筆記


區別於“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剪報式讀書筆記的重點是要將與書籍相關的東西收集起來,包括報紙上的相關書評、書腰上對書的關鍵點評或者其他與書相關的宣傳單和簡介等等,然後粘貼在筆記本上。這些與書相關的內容,可以加深大腦對書本內容和重點知識的記憶。


複印粘貼式的讀書筆記


為了節約時間,對於書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頁,還可以複印後裁剪粘貼在讀書筆記中,這樣,在重讀的時候就能通過這一頁回想起整本書的內容,在有限的時間內,激發你的思維創作,提高寫作效率。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用筆記本一方面可以把重要的內容記下來,另一方面,某些地方我不同意書裡的講法,可以寫上一段自己的看法,表示自己的意思。”這個做法與奧野宣之的讀書筆記法不約而同。通過讀書筆記來彙總自己所讀的書,所學的知識,是活學活用的前提。


三、如何活用?


蒲松齡在創作《聊齋志異》之前,用了十幾年時間蒐集和記錄路人所講的故事。在足夠的積累後,才開始廢寢忘食地創作,最終寫出了這部中國文學史上的鉅作。而讀書筆記也猶如一種昇華工具,可以讓讀書活動完成從生搬硬套到獨創思維的飛躍。


奧野宣之認為,通過量化的方法養成重讀筆記的習慣,相當於反覆對自己灌輸書中的思想,使書中的思想慢慢地消化後又進行新的咀嚼和品味。在一遍又一遍的重讀過程中,自己的想法也得到了昇華,思考更加深入。例如,通過閱讀多種書籍後,你可以對不同的信息進行有機整合,寫出更全面更有創意的文章;通過閱讀同一主題的多本書籍,還可以整理出解決相關問題的方法,為自己和他人排憂解難;通過閱讀筆記,深刻吸收書中的內容,將“借來”的知識轉化成自己的思想,寫出有獨到見解的書評等等。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人類都是健忘的生物,但是,若能運用有效的讀書筆記法進行閱讀和學習,不斷地積累,不斷地強化,定能把所讀書中的知識內化成自己的思想,學以致用,告別無用功!


JYLee457

首先我們要清楚明白一件事,就是你閱讀的目的,一般分為三種,消遣,收集信息,獲取知識。那如果你讀了很多消遣類的書籍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那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我認為,會發出題目這類感慨的人一定是認為讀了很多非虛構類書籍,但總覺得依舊都自己的人生沒有太大幫助要怎麼辦。因為我曾經也發出過這樣的疑問,但是當我讀過一本書以後,我知道了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裡。




其實我們人的記憶是非常有限的,在你看書的時候,腦海裡突然閃過的一絲靈感如果在當下沒有及時的記錄下來,基本上就會忘記。讀書更是這樣的,當你讀完一本書,如果沒有邊讀邊記錄,或者沒有在讀完後的短時間內寫點什麼,基本上你能記住書裡5%的內容已經非常好了。


那花了時間花了精力去看書,不能看過以後什麼幫助都沒有吧。所以我們就得把讀過的東西變成自己的,加深理解,就要做筆記。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這本書就是教你用筆記法來讀書的。作者奧野宣之是一位以“筆記本作家”的身份活躍在媒體節目和論壇中的人,而且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他都堅持使用筆記本來記錄自己所有的一切。他還獨創了信息整理書和智慧創造法,對工作人士的幫助非常大。他在著作這本書以外,還著作了包括《如何寫遊記和散步日記》《智慧創造鍛鍊法》《“處方箋”讀書法》以及《三本書創造好點子》等,所以他的這本書絕對是充滿智慧的。


回到題目上來

“為什麼有的人會感慨讀了很多書卻過不好這一生”


第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選書及購書。


我們“普通人”最直接的買書方法就是,到了書店看到了一些放在熱門暢銷書架上的書籍,買!看到了書本正面的腰封,XX明星大力推薦,買!最近京東618搞活動,超級品類日,買書滿XX減XX,為了湊單,買!

所以在營銷的迷惑下,我們從來都沒考慮過自己到底真正想讀的書是什麼,反正先買了再說。最後就買了一堆書,靜放在書架中,不知猴年馬月才會去看,或者看完了買的書,卻發現對自己沒什麼用。


如果你有一本筆或者一份清單,那就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主動去選擇書籍了。

1.通過電視廣告、書評報道、書裡的推薦版塊或者朋友的推薦而得知的書名,記下來。

2.只要能引起你注意的,各類出版社廣告,作家或名人的採訪,記下來。

3. 做隨想筆筆記,吧自己所見所聞都收集起來。

只有從日常生活中取材,才能列出反映自己真正需求的購書清單。


有時候讀過很多書依然過不好這一生,不是你的問題,是書的問題!所以,先從源頭找原因,看看自己是不是讀了不適合的書籍。


第二 利用筆記將書裡的內容變成自己的


我們從小老師就教過要把好的內容摘抄下來,但是僅僅摘抄下來,只不過是把這一句話移到了另外一個地方而已。我們在摘抄的同時要儘量提煉自己的想法,用最短的語句表達深刻的含義,也就是用自己的話重述原文的意思。


為什麼很多人明明知道這道題怎麼解,卻很難跟別人解釋清楚?其實只有當你能清楚明白的為別人講解書中內容的時候,才是真正理解了這本書。這就是所謂用教來促進學,你在看書的時候,問問自己,如果要讓你跟別人講自己讀過的內容,你會怎麼去講解。


這種摘抄+感想的讀書方式,叫做蔥鮪火鍋式筆記法。把作者,書名以及做筆記的日期標註後,再去做摘抄和評論。而在做摘抄部分的時候,要反覆的去篩選,不然即便把整本書都摘抄出來都毫無意義。其實所謂的摘抄和評論都是你當下覺得重要的內容以及自己的問題和思想,每個階段都是不一樣的。所以這種讀書筆記法就是幫你留住你曾經有過的想法和你曾經認為的重要的內容。或許今後會有所改變,但這也是你人生的一部分,在未來的某一天翻出來看看,或許你就不會再感慨讀過這本書,卻沒什麼用的想法了。


第三 利用讀書筆記解決個人問題


我們必須承認,能出書的人都有值得我們去學習的思想。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這本書中,作者給了一個很有趣的想法。當你遇到煩惱時,選三本自己中意的書,圍繞自己想要解決的問題來讀,邊做筆記。同樣用摘抄+評論的方式來記錄,這就莫過於找三個專家(可能還是不同領域中的)來幫助你解決個人問題,反正平常我們也會想要找朋友商量,但書中得到的結論是經過反覆推敲,又有知識淵博的作家來分析,你還怕解決不了自己的問題嗎?而當你用書中的內容解決自己的問題時,還會認為看了那麼多書都沒能過好自己的生活嗎?


最後要說的是,去擁有一本些什麼都可以的筆記本,把所有的一切都寫在裡面,怕找不到內容?沒關係,作者奧野宣之也給了一些做筆記的技巧,按時間順利書寫,附上日期,創造屬於自己的關鍵詞,可以粘貼。


先堅持看看,從今天開始學會記錄自己的一切,3個月後或半年甚至一年後再看看,自己讀過的書,走過的路,有過的想法,是否開始對自己有幫助。


艾木嚀

不去做,然並卵。

很多道理我們都懂,但是到了真正實行的時候,卻畏首畏尾的。這就是導致我們在行動上一再猶猶豫豫,最終感覺過不好這一生。

這裡推薦一本書知乎大神采銅寫的《精進》這本書。

第一章就提到了時間這個維度。在這個維度下,我們怎麼樣利用時間,成為更好的自己。

(一) 對5年後的自己發問,我會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精進》中提到了兩種未來模式:近期未來和遠期未來。對於近期未來更加容易想到的是“怎麼去做”,而對於遠期未來,人們更加傾向於用抽象和概括的方式去思考。

在這兩種模式下,需要交替使用。一方面使遠期未來的目標更加具體化,情景化和可實施化。另一方面降低近期未來中的“非期望行為”的便利性,主動增加挑戰的難度。

比如你想要5年後成為寫作大神。這個是遠期目標,但是必須把這個遠期目標具體化,比如第4年至少得到主流媒體大眾的認可,第3年發表在各種各樣的媒體渠道上,第2年至少每年寫作量達到多少,第1年你必須要學會寫文章的一些基本套路。同時在這個過程要不斷地進行輸入,才能有更好的輸出。這期間也要不斷地增加寫作的難度與廣度,只有進入“學習區”的學習才能進步的更快。

(二) 把時間花費在值得的事物上。

時間對於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可是在利用率上卻千差萬別。採銅提出了利用效果的四個維度。高收益值,長半衰期。低收益值,長半衰期。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低收益值,短半衰期。


1、高收益值,長半衰期。比如提高思維技巧,與大牛進行一次深入的談話。

2、高收益值,短半衰期。比如玩一下午手機遊戲。

3、低收益值,長半衰期。比如練習一個小時的書法,多重複一組技能練習。

4、低收益值,短半衰期。比如挑起或參與一次網絡掐架。

非常明顯,在時間利用上,我們應該儘可能去做長半衰期的事情。不管這個收益值是高或者低,因為從長期來看,這些事情意義非凡。

(三) 為什麼你中覺得時間不夠用?

羅永浩說,我的全部生活都在工作上。作為一個普通人工作和生活還是要區分開來的。《精進》中提到的工作要快,但生活要慢。

在工作中,儘可能快速的完成簡單的執行任務,完成常規的事物性工作,儘可能快速的擺脫無法達成共識的爭吵和爭論。

但是生活中還必須要有慢節奏的,比如欣賞藝術作品,自我反思,創造性活動中的醞釀過程,與家人共渡閒暇時光,為一個挑戰性任務做好準備。

向5年後的自己發問,究竟要成為一種什麼樣的人。以時間之尺來衡量,倒逼現在的自己。把時間花費在值得做的事情上,儘可能去做那些長半衰期的事情。

又如果你確實不知道要做什麼事,那麼當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去試錯,看自己究竟適合什麼,不適合什麼。找到並保持至少一項長期的業餘愛好。這就是自己當下要做的事情。


嚴文康1

一、思考你真的會讀書嗎?

覺得讀書無用,一定是打開姿勢不對!


在做閱讀推廣人之前,我和大多數人一樣,看書慢的要死,效率還特別低,一本乾貨類的書可以對我來說是天書一樣催眠。但是從小我又特別熱愛寫作,後來通過土豆老師的寫作課學習,我才恍然大悟:哇!其實閱讀可以這麼簡單!你其實可以很快速的入門這本書,並且將知識、放法快速內化!

一名閱讀推廣人的任務,就是提煉一本書的精華內容,輸入和輸出,交付給每一位讀者。那麼我們首先來談如何快速讀懂一本書?


在這裡,我給大家推薦一本高效閱讀的入門書籍:《如何有效讀閱讀一本書》——「日」奧野宣之


我們要目的性地購書,讓讀書從一開始就充滿和生活的碰撞,比如你想要提高什麼技能或者知識,就買相關分類的專業性書籍。用筆記管理讀書,養成隨時記錄心得體會的習慣;學會摘抄,讓原書中的精髓和自身思維融合;完善整理歸檔工作,做好的筆記需要反覆重讀才能凸顯其價值。書中還從作者自身經驗出發,介紹了19個讓讀書體驗更充實、有效的小竅門。


讀書不僅要正確吸收到知識,闊寬我們的認知面,當然也不能太慢。想想你一年看一本的速度,幾輩子都看不完啊!有的人一年看完了一本書還覺得自己沒收穫,事實上就算時間長,也不會閱讀效率高。想想從古至今的書籍多少啊,這些龐大的知識要多久能參透?所以我們要加快速度,擠出時間!

這裡推薦一本提高我們閱讀速度的好書,可以教會我們一目十行的能力!它就是:《快速閱讀》——「德」克里斯蒂安•葛朗寧


本書提出了一套“視覺閱讀”進階法,也就是說閱讀的速度取決於眼球的移動方式,逐字閱讀是低效閱讀的癥結所在。作者開創了一套快速閱讀的訓練法,從一目一字到一目多字,然後到行與行之間的跳躍,最後到一目十行,也就是傳說中的“一目十行”。他還提出了“視覺閱讀”進階法,用實用練習、趣味測試、知識普及和“視覺卡片”等閱讀輔助工具,幫助我們從分行閱讀到逐段閱讀,再到整篇文章閱讀以及整本書閱讀,逐步學會調動五種感官、集中注意力、培養理解力、增強記憶力、提高閱讀速度,輕輕鬆鬆成為閱讀高手。

二、只輸入不輸出 ,讀懂不代表會實踐

你覺得讀書沒有帶來智慧,是因為你根本沒有化成智慧啊!就算你腦子裡裝了個百科全書,你也永遠不是最厲害的人,而是一臺完美的字典。

你做事沒有決心也沒有恆心,在社會上沒有背景也沒有能力,就指望看的書可以給你帶來多少變化嗎?你不做,就永遠只是看了一堆爛紙。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是二選一,他們是不可分割的。那麼如何將學到的知識付之於行動呢?這裡

推薦提高我們行動力的一本書:《自控力》——「美」凱利•麥格尼格爾


這本書用九個章節來解釋為什麼我們的自制力弱,從進化角度,大腦結構,生活習慣,社會環境,以及人體生理這些方面來解釋。它讓你從根源找到拖延的病根。以前我們總在尋找改正提高自制力的方法卻忽視了我們為什麼會變得這樣。這是一門涉及心理學,生理學、經濟學的課程,作者為斯坦福大學繼續教育項目開設了一門叫做“意志力科學”的課程,參與過這門課程的人稱其能夠“改變一生”。

其實你早就發現了,不是我們看過多少書,懂了多少道理仍過不好一生。而是懶,對,就只是懶


首先鑑別和檢查那些我們將事情推掉的背後原因:是關於害怕失敗?還是缺乏控制?還是其他恐懼?書中對我們學會怎樣理解拖延的衝動以及怎樣以全新方式採取行動做出了詳細解答。為我們提供了達成目標、管理時間、謀求支持和處理壓力等一系列非常實用的方案,幫助我們來克服拖延問題。


讀書不是做做樣子,不是給自我肯定,不是騙自己讀書的行為多麼優秀,不是為了滿足自我的虛榮存在的。在讀書的過程中,一點的思維火花碰撞,很可能也是一場蝴蝶效應。

以上,是我真誠的建議與分享,希望這些書籍可以給大家帶來幫助。

透過一本書看世界,我是青日一馬,一個真誠的愛書分享者。


青日一馬

有的人會感慨讀了很多書卻過不好這一生!

我只想說: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如果你想知道有的人為什麼讀了很多書卻過不好這一生,我推薦兩本書!

一、《請停止無效社交》

這個人過不好一生,多少離不開“有效的社交技巧”、“良好的溝通方式”。

序言裡頭有那麼一段話,分享給大家!太有道理不過了:

面臨改變的時候,很多人喜歡拿那句萬能金句當擋箭牌——我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可是我認為,聽過很多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不是因為你知道得太多,而是因為你知道得還不夠多,不夠透。

二、好好學習

閱讀之所以沒有量變導致質變,改變了一個人的一生,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缺乏主動思考。

無獨有偶,在《好好學習》這本書中也出現了“讀了很多書卻過不好這一生”這句話!

知道這麼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就是因為99.99%的道理都不能通往行動。而只有那些極少數的能夠啟動人們去做、去行動的知識,才能到達“臨界值”,繼續引爆的你小宇宙。

綜上所述,讀書真的不能變得更有智慧嗎?我覺得因果關係翻轉了:是因為讀書那個人沒有智慧,所以讀不出書中的智慧,過不好自己的一生還要讓讀書這件事情負責!讀過很多書,沒有讀透,確實過不好一生;讀過很多書,沒思考和行動,確實過不好一生!


我是一個喜歡讀書、用心分享乾貨的鏟屎官!贈人玫瑰,手有餘香,你若喜歡,順手點贊,你的肯定是我的動力,讓我信心加倍!——涅槃陟

涅槃陟

通過閱讀書籍可以獲取知識,但只有付諸行動才有效果,《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不單單教我們如何通過讀書來獲取知識,還教了一些能讓你實際行動起來的好方法。 《實用性閱讀指南》的作者是大巖俊之,大巖俊之是Role Job法人,研討會培訓指導,出生於1971年,是開發讀書法,思維導圖、各種記憶術等能力的講師,開展了很多的讀書、講座活動。2013年,成為指導教學的講師。


《實用性閱讀指南》教我們用三個步驟,便可牢記書中的內容,並將其轉化成自己的能力。

1.明確讀書目的 讀書的目的有三個:消遣、獲得知識、形成判斷,每個人一定都有各自的讀書目的,明確目的,明白自己想從書中得到什麼,再去閱讀,這樣就能快速又精準地找到自己想知道的信息。通過序言、目錄和後記掌握書的概要,摘取自己認為重要且需要的信息 一本書的重要內容只佔整本書的20%,這20%中最重要的僅有4%,如能最開始就找岀書中最核心的那4%,實踐起來的效果要好得多。

2.製作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英國教育家託尼·博贊提倡的一種思考方法,是將我們頭腦中正在思考的內容,以可視化的圖形呈現出來的思考,能幫助我們加深理解記憶書中的內容,在讀完一本以後,製作思維導圖時需要選擇A3以上大小的素色紙張,6種顏色以上的水性彩筆,可以用如下兩種方法制作思維導圖:

①按順序總結一本書的章節,標題,小標題(粗體字),這種方法,可以讓我們看到思維導圖就能回想書的內容。

②按順序整理書中自己感覺重要的部分,這種方法,可以讓我們看到思維導圖就能找到自己認為很重要的部分,如一開始不清楚書裡到底有多少內容對自己來說是重要的,可以先做一個黑白草稿,再用彩色筆描畫。 除了用製作思維導圖加深記憶,還可以用反覆閱讀、向他人複述、創建形象,聯繫記憶、整理成故事、使用首字來記錄和便利貼記憶法。

3.馬上行動起來 學過的東西,一定要去嘗試實踐,付諸行動,才會發揮效果。 按照SMART法則,設定自己的目標SMART即Specifie(具體的)、Measurable(可預見的)、Achievable (可達到的)、Realistic(實際的)、Time-bound(有期限的),由每個單詞的首字母組成,被稱為SMART法則。

根據自己的行動目標寫出一些具體的行動,可能會有3個、5個,甚至更多,從其中選出一條最想做的,確定好行動步驟,可以將行動告知他人或寫在Facebook、博客、朋友圈等地方,總之,務必告訴某個人自己的行動,這樣,督促激勵自己堅持完成設定的目標。 書的最後還記錄了一些讀書對人生產生影響的實例。

在設定目標的時候,請把讀書的目的與行動設定的相近一些,這樣實施起來就容易達到一點,不會因目標難實現而打擊自己讀書的信心和興趣,無論讀了什麼書,一定要付諸行動,才能有所收穫,如果是讀了關於閱讀類的書,就改變自己的讀書方法,如果是讀了烹飪類的書,一定要親自實施做菜的每個步驟,才能學會做菜,否則,一切皆是紙上談兵。

最後,希望大家在看完書之後,設定目標,馬上行動起來!


留守寶媽

讀了很多書,就是為了想改變命運,過好日子,過好生活,這是國人對於讀書作用於人們的普遍看法,卻忽視了讀書對於人心理和精神的撫慰與教化作用。



多讀書既可以是立命的考慮,過好一個人的一生一世;也可以是立身的名譽考量,讓自己活得有尊嚴有價值。

但為什麼有人讀過很多書卻感嘆一生過得並不好?這就要看用心讀書是拿什麼來作為衡量參照!


如果是拿有錢來作為參照的話,你看到的是別人人前風光的瀟灑,卻見不到他人後付出的艱辛,那是同多讀書一樣勤勉的後天努力結果。

如果是拿有權來作為參考的話,有權不過是一副皮囊的外殼,也需要靠心裡有才肚裡有貨才能求得驗證,否則職位也得不到晉升,擔心有被忽略或虛位以席,冷落對待的可能。

人的思想趕不上時代的變化節奏快,讀書多過去是被人認為擠身仕途、改變命運、光宗耀祖的金科玉律,不二選擇。″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而如今經濟全球化,講究的是快準狠的信息化處理結果,做蛋糕分蛋糕的市場配額原則,尊崇的是網絡快餐式的消費方式,讀書多也被人們肢解消化成唯金錢論,服務於多讀書,找好工作,奔高薪去的集體憂慮。

讀書多不唯改變命運是問,但也不可因噎廢食去談論什麼坐而論道的東西,多讀書大方向為了過好自己是對的,但其實又是服務於社會和國家。


本姓很受敬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好像這輩子不管怎麼努力,都不可避免地或早或晚要失去它。不管用何種方式過完這一生,好像都不是盡善盡美的。所以很多時候我們一直都看不到自己,只看到和羨慕別人的精彩和歡愉。


正如那句老話說的“讀了很多書,懂得了那麼多大道理,可還是過不好這一生”。事實上,也不盡如此。我們獲取知識的途徑無外乎有四種:人、事、網、書。讀書,是最便捷和廉價的投資,通過閱讀,我們可以在數個小時之內,領略和感悟別人數十年的風雨人生。

但不同的人,即便讀的是同一本書,讀過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我們不能以讀書的數量來衡量人生的好壞,而應該把握讀書的目標和導向,把讀書和行動聯繫起來。正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實踐中有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


很多人覺得自己懂得了很多大道理,也讀了很多書,忙忙碌碌平庸一生,最後把平庸的原因歸結為讀書無用,這個是有失偏頗的。大道理看似懂了,但實際沒有經歷和閱歷,沒有和自己發生聯繫,道理跟信息無異,不管你懂得多少大道理,都不會有深刻的認識。

正如生過病的人,才知道健康的重要性;父母不在了,才更深刻地領悟到自己在異鄉漂泊親情的重要;孩子惹禍了,才意識到育兒應該從娃娃抓起......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健康第一,親情可貴,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這些大道理我們都懂,但是在實際實踐的過程中,我們好像覺得這些悲劇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也很少會意識到未雨綢繆,往往都是事情發生以後才亡羊補牢,潛意識都是趨利避害的。

就像我們讀過的那些書,知道的那些大道理,但年輕的時候我們總是覺得時間有很多,過了今天還有明天,要把最好的東西留到最後,但最後的結果往往是為了名利權財等沒了時間,輸掉了健康,到了暮年才幡然醒悟,忙忙碌碌一生將過,很多時候都是得過且過,結果空悲切。


所以,我覺得有空還是要多讀書,貧窮會限制很多東西,但讀書能拓展思維的邊界,那些道理還是早早領悟的比較好,時間寶貴,應該把它浪費在值得的事情上。


乾貨 | 思考 |技能 | 2018年,一起成長。


夢歸秦淮

這個問題的內在邏輯:讀了很多書等於過好這一生。這個邏輯本身就是錯,一個人能不能過好一生取決的因素很多,家庭背景、性格、運氣、心態啊等,這些不是光靠讀書就可以了。

首先,讀書可以明事理,也得你願意用啊。

我們以心理學書籍為例,很多不錯的心理學闡述了原理和方法,提出了一些自助的解決辦法,可是讀書人光知道而行動,說白了,這樣讀書等於沒讀。最簡單的事,心理學上多曬曬太陽可以預防抑鬱症,可是你連走出房間都不肯,怎麼能不受抑鬱的困擾呢。

其次,讀書可以學到技能,也得你願意實踐啊。

第三,也是我最想說,很多人還沒有學會讀書的方法。

我們經常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請問,有多少人讀書時會做筆記、寫書評、向別人複述這本書的核心觀點呢?大約很少人吧,很多人看過就以為自己掌握 了。其實真的沒有!書本,雖然是消費品,你買了一本書,書的實體是屬於你了,但是它的知識點要靠讀者自己吸收才行啊。

總的來說,讀書是可以讓人生變得更美好的一種方法,但不是全部因素。因此,學會讀書,可以讓生活很美好,可也要多去實踐、多去嘗試其他的方法。

靈林玖玖,一個寫過100篇以上書評的閩南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