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說,考好的孩子是學渣,考得不好的才是學霸

文/獨孤傷

很多孩子考完後會有這樣的感覺:今天考得不錯,回去獎勵自己一個雞腿。

而有些孩子會是這樣的感慨:這次一定考砸了,回家我媽媽得罵死我......

作為家長的你,能分辨出這些孩子是真的考好了還是真的考砸了?相信你很難辨認。

其實,對於學生,有兩類比較特殊的群體,學霸和學渣,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愛說“假話”。

學渣一般都會自我感覺良好,而學霸總喜歡認為自己不行。

事實顯然不是如此,學渣依舊是學渣,學霸依舊是學霸,“假話”太容易被戳破了。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像學渣這樣水平很差的人信心滿滿,學霸這類高水平的人卻愛不自信呢?

我最近看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視頻,裡面就專門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分析,且聽我一一道來。

其實,這是一個很正常的心理現象,而且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包括正在工作的家長們。

這是因為,人們都不善於評價自己,而是喜歡高估自己的能力,總覺得自己是最牛的那一個。

這樣的現象,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名字,被稱為鄧寧-克魯格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

心理學家說,考好的孩子是學渣,考得不好的才是學霸

據說這個效應有100多項研究,通過這些研究發現,人類是有虛幻優越感的,總覺得自己比別人棒。

甚至在許多研究中,自我感覺良好的人的比例超出50%的,這顯然不科學。

有研究對兩家軟件公司進行對比,分別有32%和42%的人認為自己是公司裡是能力排前5%的員工。

而在對美國司機的調查研究中,這一比例高達88%,也就是認為自己的駕駛水平高於常人。

總的來說,人都是自戀的,不管是幹什麼的,因為沒有人會願意承認自己很菜、很弱、很普通。

而且,更有意思的一點是,能力越差,越容易自我感覺良好,越容易高估自己。

這就是學渣們總說考得不錯的心理學根源。

那這又是為什麼呢?

鄧寧-克魯格效應的發現人、心理學家鄧寧和克魯格認為,能力越差的人喜歡高估自己,是因為發現不了自己和別人的差距。

在一項研究裡,大學辯論賽排倒數25%的隊員輸了80%的比賽,但是他們卻認為贏了60%。

其背後原因,是這些人根本不懂辯論的規則,甚至連被別人反駁了都不知道。

用一句直白的話來講就是,學渣根本不知道自己知道什麼,甚至什麼都不知道。

當然,這個現象並不只適用於學渣,每個人都或多或少被這個效應所影響,畢竟人無完人。

不過,當人開始熟悉某一領域之後,會發現這個差距,而這時他是初等或中等水平,但也會不自信。

可見,中等生們也會不自信,但更真誠一點,畢竟是真實認知到差距的存在。

前面說了學渣和中等生,那學霸又為什麼會覺得自己考的不好呢?

那是因為他們也誤認為自己的水平不是很高,他們覺得和自己一樣厲害的人多得是,自己並不特別。

可見,不管學渣還是學霸,對沒有對自己清晰的認識,所以才造成文章開頭出現的現象。

只有處在中游的學生有清醒的認識,但卻因為差距的存在而變得不自信。

於是,學霸和中等生不自信,但卻依舊處在中上位置,學渣雖然信心爆棚,但於事無補,處於末端。

學習上的“階級固化”就這樣被保持著。

不過,只要這些人能清醒認識到自己的水平,這種固化會很快被打破。

那該怎麼正確地評價孩子的真實水平?

只需做到兩件事,首先多聽他人的評價,尤其是父母和老師,其次就是多學習,提升認知。

前者就是兼聽則明,忠言逆耳利於行,後者則是避免陷入自我膨脹的陷阱。

這兩個方式不只適用於孩子,也適用於成年人,尤其是家長。

現今時代,家長已經成為孩子成長路上最重要的老師,可以說,家長的水平決定了孩子的水平。

所以,你認知到自己的真實水平了嗎?

心理學家說,考好的孩子是學渣,考得不好的才是學霸


分享到:


相關文章: